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裝飾語言藝術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裝飾語言的形式基礎探索
二維平面性與圖底并置關系是深入認識語言形式的根本立足點,可以說沒有對平面的自覺和圖底并置的理解,就難于在裝飾語言的傳達上實現現代審美下的文化身份與文化立場的意圖表達。形式觀念帶來的審美方式不單是對宏觀結構的把握,同時也帶來了知覺多向的發現能力。畢加索說過:“藝術不是創造,而是發現?!痹诓煌秤龌虿煌h境下,形式目光的發現與審視,一方面是內在審美的形式需要,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審美資源發現。文化資源是一方土地,民族和區域的文化生態。尋根探源的文化態度與形式表現的意圖傳達,需要立足于形式觀念的表現基礎之上。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一方面在保障展館的使用功能,同時在外在形式上,采用了簡潔的語言傳達方式,另一方面所注入的民族文化元素,如椽頭采用東西南北漢字回文,以及借鑒傳統卯楔結構,中國紅的選擇等,所體現的意圖形式,傳達出明確的文化精神。那么立足形式審美,發現和采用的結構方式,以及文化精神的形式確立,均體現出立足形式基礎是的現代審美觀念和語言意圖。圖底并置所著重于二維平面縱深度的認識,需要平面力學傳達關系的理解。在二維平面中,圖和底在同一平面的關系,既是力動原理關系,圖底平面的力作用視知覺,可以造成平面四邊的力學擴張。這種平面縱深向的感知和二維度邊框的力學擴張,是平面自覺所必須認識的。裝飾語言的平面性,尤其是現當代裝飾語言的新探索,不僅僅是新題材內容的表現,它更需要在現代審美的關照下,通過藝術設計形式視知覺的強度,實現明確的語言傳達。
二、裝飾語言的實驗方法探索
現代藝術產生以來,除傳統工藝手段的保護欲傳承之外,新的手段與方法就是試驗方法,只有不斷的實驗探索,才能通過作品表達新材料本身的質地美感,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與借用,致使新的藝術語言、藝術形式不斷產生。比如,玻璃藝術、纖維藝術、金屬工藝等形式,均源于試驗方法而不斷產生。在藝術設計中,那些由試驗方法而不斷產生的藝術形式語言,不斷被融入進來,使藝術設計產生多樣性多元化的活力。形式觀念和抽象審美下的實驗方法,使專乎于技的傳承方式轉變為個性解放和靈魂自由的充分表現,在那些實驗中,文化意識與精神自由更自覺地主導著語言意圖的傳達,實驗的探索方式中,形式觀念代表著審美的現代性。無論是結構主義還是抽象意象表現,畫面的實驗趣味使內在的語言意圖更感性地傳達出來。藝術總是沖破束縛,否定之否定地向前發展,而實驗方法、實驗態度和實驗精神,更為突出了藝術家語言表現的主觀能動潛質。盡管裝飾語言更直近于大眾審美和文化環境的創建,但從其獨立藝術形式的自身而言,它同樣需要不斷沖破自身束縛,實現與時俱進的新形態發展。實驗方法的諸多手段,技術借用,偶發效果的捕捉,材料運用以及語言傳達方式的選擇,均決定著其形式、形態的不斷繁衍和發展。隨著人們居住環境,公共環境的不斷改變,對裝飾藝術語言的新需要就成為藝術設計形式前推的一方力量,而藝術設計本身的學術研究與探討,則從更縱深的文化角度,審美立場和前衛思考,推進當代藝術設計的新發展,而這些均需要試驗探索的方式實現語言的充分傳達。
三、文化語言傳達方式探索
文化元素、語言符號的運用,是基于語言傳達的需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傳承延續?!懊褡宓木褪鞘澜绲模嫉木褪乾F代的”,但是,“民族的并不等于世界的,原始的也非等同于現代的”。文化資源的認識,與文化元素的摘取,符號運用,均需納入載體、形式結構和現代審美,才能實現其文化意圖傳達。如,在招貼設計、包裝設計、裝飾繪畫設計等,均有圖文并茂的裝飾語言符號的融入,并以多樣的形式傳達著作者的意圖。本人在作品《構成一號》中所采用點、線、面、色彩等排列與組合的語言方式,著重于平面形式隱含中的神秘感表現。作品內容表達云南少數民族生活原生狀態,以及那里文化的原始神秘性,均使人產生非常豐富的文化追想,這種總體上的感覺就需要以透疊、分割、重構的構成形式,并采用國畫中積水和暈染的手法,制造畫面的隱含性和神秘性。形式美感的里面是民族情調的場景,光色和物象細節被掩映在里面,從觀賞角度看見,遠觀近察均合于整體形式,而這個形式的構成,又體現了中國文化審美的“大象無形”和“似與不似”的趣味?!稑嫵梢惶枴返臉嬎寂c創造過程,經歷了反復實驗的累加,在層層深入,取舍和強弱對比中,逐漸找到了神秘感和內在精神意蘊的語言。語言方式通過這個構成形式呈現,確實出乎預先的料想,實驗過程帶來的感受實際大于作品本身,而語言的傳達方式,更是通過這個過程實現了對現代審美的進步理解。
四、結語
出于我們對美的共同追求,裝飾語言與各門類藝術的緊密相連,成為我們生活中美的點綴。一切藝術中都點點滴滴有著裝飾語言因素。現當代繪畫、設計領域更是如此。實際上從人類藝術誕生之日起,裝飾語言就如影隨形沒有離開過我們。正如著名的美術史學者沃爾夫林說過“美術史主要是一部裝飾史”。裝飾藝術的未來與發展,還要靠我們年輕的一代學子們沿承改革創新。要讓那些有裝飾意味的語言更好的為藝術和藝術設計領域服務,就要不斷的去實踐更新。
作者:李亞晶單位:南京金陵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