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雙軌設計高中英語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把教學視作一個系統。這個觀點的提出源自對系統科學的理解。系統科學深刻地揭示了事物運動的特性與規律,成為信息時代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論。對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直接導致了教育技術的革命。傳統的編寫教案和教學過程存在著諸多弊端。如教師在寫教案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內容,對聯系學生實際和社會環境的因素很少關心,缺乏對整體的分析和研究,以至于碎片性和表面性的錯誤經常出現。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則強調教學是一個整體系統,應該對系統進行精細化設計,即系統教學設計。現代系統教學設計的優勢是在實施教學之前,依據學習論和教學論的原理,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對教學的各個環節統籌規劃和安排,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創設最優環境。實踐證明,把整體設計和主題課時設計結合起來實施系統設計,有助于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認為教學要有短期設計和長期設計。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實施學段整體設計和主題課時設計相結合的設計策略,有利于高中英語課堂的提質升效。學段整體設計分為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學段,整體設計由年級備課組長組織實施,主題課時設計由備課組合作實施。這樣,把學段整體設計和主題課時設計有機結合起來,深化了教學改革,較好地實現了系統化教學。
1.高一學段的整體設計
我們把高一學段的整體教學目標設定為學會認知,學會適應新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高中學段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學段,在基礎教育的地位特殊,既要向各類各級高校輸送優質生源,又要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工作。為此,我們以科學發展觀和系統科學為指導,對高中學段的教學作出整體安排。即,高中學段教學的整體目標是學會認知,學會適應變化,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能力。認知就是知識的習得與使用,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人如何看待周圍世界和你自己的以及人的頭腦是怎樣去看待和理解周圍發生的事?知識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學習知識有兩個過程,一是“學”,二是“習”。“習”不只是反復做練習,更重要的是社會實踐,把所學的東西通過實踐轉變成能力。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關鍵的是把知識轉變成能力和經驗,進而轉變成智慧。學習能力就是當你需要知識的時候,能找到知識,能創造出知識。所以,我們要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感受自主學習的活力與美感,使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高中學段的主流教學模式是認知教學模式。但并不反對教師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偏好采用不同模式教學,但不管什么模式,其核心是學會認知,學會自主學習。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新知識,觀察新世界,適應高中學習的新環境,培養觀察能力,學會認知學習,固化自主學習習慣。學習者只有在依靠自己的知識經驗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不斷重新建構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認識和見解。感覺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認知它。因此,英語學習可以被視作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手段。高一學段可以通過預習感知、情境認知、協作對話、運用小結等方式獲得知識與能力。
2.高二學段的整體設計
高二是高中學段的承上啟下的關鍵期,學生要參加省級的學業水平測試,學習任務繁重,學習的壓力增大。高二學段的整體教學目標是強化思維,培養問題意識,善于在互動交往中學習,不斷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品質,學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往與合作。這個目標是基于傳統教學的弊端提出的,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不會提問,不會質疑,不會討論,不善創新,不善與人交往。眾所周知,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還是現實思維活動的物質形式。思維是人腦反映和認識客觀現實的積極過程,它在語言物質材料的基礎上形成、存在和發展。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反映現實過程是抽象思維;以表情、意志、美感反映現實的過程是形象思維。兩種思維都會反映在語言的意義之中。所以,語言教師既要認識語言與思維的密切關系,又要知道學習是發生在學習者和他人的交往和互動之中。高二學段采用的是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人材(教材)互動,包括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動,學會與人交往,交流互鑒知識與技能的本領。思維是學習活動的核心,學會思維十分重要。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觀世界,思維總是和問題連在一起的。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題又總是與教學內容連在一起的,有了問題,思維就有了方向,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動力與美感。教學互動過程中的問題解決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大力提倡合作學習,把學生分成若學習小組,小組之間相互提問,共同探討,教師的角色就變成了組織者、引導者、主持人或者幫助者。實踐證明,互動教學就是通過人際交往、多方互動、共同探討、展示交流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顯著。
3.高三學段的整體設計
高三學段的整體教學目標是遵循學習規律,學會探究學習,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并且轉化為技能,培養創新思維。高三學生要參加高考,是整個高中學段的決戰階段,需要學習運用大量知識、概念。把握教學節奏,增強學生自信十分重要。近年來,高考也在不斷改革,重基礎,考能力的導向十分明確。因此,在高三復習迎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整合中解決問題,促進所學知識系統化并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高三涵蓋了高中階段的全部知識,這是知識系統化的極佳時段,也是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最佳時機。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把知識轉化成為技能,把經驗轉化為智慧,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素養。高三的教學模式是系統教學。高三要花很長的時間用來復習迎考,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把所學知識系統化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和相關事物放在系統中加以考量。所謂系統是指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學會去探究整體與部分,整體與外部環境如何聯系和相互作用,探究系統的成分、結構、功能之間的關系等。這樣能更好地促進新知識和原有知識的相互聯系與作用,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三教學可以采用整體感知、逐層深入、系統謀劃及反饋調控來獲得更優化的教學效果,為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三、結語
實踐證明,把整體設計和主題課時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實行教學的“雙軌設計”,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從系統論的觀點看,整體設計關注的是一個系統整體,主題課時設計側重的是部分。把握“整體”功能,重視“部分”潛能,才能確保高中英語教學“效能”。如果把主題課時設計比作“樹”的話,學段整體設計就是“林”。實行教學“雙軌設計”就可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教改方向就會更加明確。教師就能思路清晰、措施適當地處理好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謀劃好整個高中學段的英語教學,最終達到系統功能最優化,教學效果最大化。
作者:楊炳奎 單位:太倉市明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