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程地質勘察研究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各種類型的工程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要想保證這些工程建設的有序進行和后期功能的有效發揮,就應當開展有效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進而對可能產生的地質災害進行事前有效的預防,最終保證工程有序建設和運行。但是,實際上我國工程地質勘察開展的時間較短,在各個方面的經驗和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工程建設單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當采取有效的地質勘察措施,進而形成對各類地質災害的有效預防和治理。
關鍵詞:工程建設;地質勘察;地質災害;災害防治
工程地質勘察是基礎性工作,對于工程有序施工和工程質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但是我國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設單位的認識程度不夠造成的。本文將對某工程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工程建設項目的地質勘察工作,最終研究該工程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
1工程實例分析
以在某市建立的鋼廠區項目工程為例。該項目工程所在地原是斜坡地貌,整體發生滑動,為了滿足修建廠區的需求,在場地的平整處理中依據規劃進行大開挖坡腳位置,形成高度為8~10m的高陡臨空面。開挖完成后,由于自重力的作用,有少量裂縫出現在坡體位置,但是相關人員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在進一步的開挖過程中出現了降雨,最終導致在2014-11-23日產生整體滑動,進而形成了圈椅地貌,有多條裂縫產生于滑坡內。這樣,寬為2m、切割深度為1.4~2m的裂縫就形成了。在滑坡產生滑動后,工程人員立即停工前緣開挖,滑坡狀態區域穩定。后來,隨著雨季的到來,滑坡再次產生滑動?;聵O大地影響了前緣鋼渣綜合利用工程。如果進一步產生失穩滑動,就容易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將對場區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滑坡北側為邊坡,為斜坡地帶,從下至上的地貌分別為平臺、陡坡、斜坡。后部為12°~17°的斜坡,局部陡坎高度為0.8~1.5m。由于開挖放坡,邊坡前緣產生了高為10m的陡坡,坡度為30°~40°之間,坡腳處為粉砂質泥巖。下部為坡度為2°~5°的平臺,是廠址區的所在地。邊坡長度為85~110的,有105°~114°的坡向。后部山脊下為最高點,分布高程為1879~1980m,坡腳處為最低點,分布高程分別為1950~1951m。在該土質邊坡中,邊坡高度在10~15m之間。如果發生失穩破壞問題,周圍建筑物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2工程項目的地質勘察分析
2.1區域地質構造
以上述工程為例,該工程所在地構造復雜,兩條南北向大斷裂分別位于南北面,受易門大斷裂和普渡河大斷裂共同夾持,中南部黑風洞背斜是最大的褶皺構造,經鳴矣河鄉東西向軸線向昆陽延伸。上元古震旦系底層在軸部露出,古生界底層位于兩翼,產生的背斜寬緩舒展。在斷裂活動影響下,區域內較為發育的有滑坡、崩塌、溫泉。兩條大型斷裂帶位于工程區附近,在斷裂帶影響下,區域內產生較為破碎的巖體。區域內主要有兩條裂隙發育。勘察區的地質結構方面,普渡河大斷裂和易門大斷裂之間的地質結構較為復雜,有多個小型斷裂層存在。
2.2變形破壞機理
滑坡原始地形坡度按照工程地質曾輝和鉆探揭露為六至十二度,該種狀態較為穩定。與此同時,在坡腳初露含碎塊石粉質黏土層,局部地段還有較高含量的石料,架空現象較為嚴重,并產生地表水下滲問題,但下伏粉砂質泥巖的隔水性較好,活躍地帶更易在地基覆界面形成,這樣地下水運移就更容易實現。
2.3工程地質災害防治
在計算和分析各個滑坡的整體和局部穩定性中運用了合適的坡面,并選擇勘察確定的滑動面對該滑坡的整體穩定性進行計算。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實際上造成邊坡穩定性不高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逐漸增加了邊坡土體含水量,進而降低了抗剪強度。這就說明了什么才是決定邊坡穩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所以,應當強化邊坡區和周邊環境中的地表水排水,將支擋結構設置于邊坡坡腳處,并且根據計算合理確定邊坡結構形式,然后進一步確定邊坡的穩定性。
3工程地質災害治理
3.1設計目標與原則
基于變形機制的角度,前緣開挖過程中由于地表水侵蝕、前緣開挖影響形成臨空面,這樣就會改變原有坡體內部應力,進而導致應力重分布等效應的產生,斜坡變形最終產生。在地表降水入滲的過程中,會長時間浸泡斜坡土體,尤其是降低土體抗剪強度,進而降低變形體穩定性。因此,應當充分貫徹“根治變形”的原則,將基本目標設定為防治前緣繼續強烈變形。工程布局的目標是防治滑坡繼續發展,避免發生災難性地質災害,在治理過程中應當采用設置抗滑樁,進而為變形區內設施和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證。在災害防治中,為了預防滑坡的繼續發展應當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繼而有效控制其形成的誘發因素。同時,還應當盡量降低植被在治理工程中受到的破壞,并且在綠化坡面的過程中還應當合理利用各項措施,并且根據地質單元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處理措施的應用。
3.2治理工程總體設計
應當從滑坡的發展趨勢、影響因素、變形情況、破壞特征出發,在治理過程中應用前緣設置支擋措施和坡面截排水處理方法:①應當將其中的一排抗滑樁設置于滑坡體前緣擬建在公路內側。②應當將截水溝設置于滑坡后緣1m處。其規格應當為0.5m×0.6m,砌筑厚度應當為0.3m。③應當將截水溝設置與滑坡體上,截水溝截面為0.4m×0.5m,排水溝截面應當為0.5m×0.6m,砌筑厚度為0.3m。④從邊坡的整體穩定性和地形特征出發,在坡面防護中應用通過在邊坡前緣設置抗滑樁樁和混凝土菱形格構,并在相對應的邊坡坡面防護中在坡腳應用護腳墻和鋼筋混凝土菱形格構,還應當將截排水溝設置在邊坡外設置,其中截水溝為0.4m×0.5m。在公路外側的邊坡治理中應當采用局部放坡、樁板墻的措施,其中樁板墻設計樁長為12m,1.0m×1.5m的界面,并且設置厚度為0.3m、高度為6.4m的擋土板。
4結束語
通過以上內容可知,工程建設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工程地質勘察,建設單位在應當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且積極研究和分析勘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進而為工程建設的有序開展提供保障。本文對工程地質勘查和災害預防措施進行了探索,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希望同行們能夠強化專業知識,實現對各種地質災害的有效預防。
參考文獻
[1]蔡富軍,萬光毅.工程地質勘察中相關問題的研究與分析[J].硅谷,2013(22):131,135.
[2]王磊,張繼成,李成明.水文地質問題對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重點探討[J].大科技,2015(10):166-167.
[3]李順明,楊力容.高密度電阻率法在四川某滑坡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J].勘察科學技術(電子版),2012(2):54-56.
[4]徐永杰,栗燊,許俊偉等.水文地質問題對工程地質勘察的影響要點研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0):5670-5671.
[5]吳永立,張子濤,趙繼偉.工程地質勘察中鉆探技術的選用探究[J].地球,2014(10):194-195.
[6]閆獻華,李麗淑,劉凱.淺析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的危害及對策[J].建材與裝飾(自然科學版),2014(28):167-168.
作者:廖洪亮 單位:重慶市華地工程勘察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