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危機應對政策系統建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預警政策系統
第一,要完備法律支撐體系。完備的法律支撐體系是預防危機的有效手段。政府在日常管理中要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各級機關、部門在處理危機中的職責,真正做到應對危機時有法可依,樹立危機意識。尤其要完善危機的預防政策,對如何預防危機做出詳細規定,突出預防的重要性。第二,建立先進的信息收集制度。廣泛而準確地收集信息對于危機應對十分重要。從發達國家的公共危機預警政策來看,政府大都配備了先進的信息化設備,先進的設備使政府能對危機做出更加快捷的反應。另外,要使政府能及時的預防,信息的真實、準確尤其重要。一般來講,政府的危機預警政策要強調快速、準確、公開,而現代社會的信息復雜多變,需要先進的信息搜集手段作為保障,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并以法律法規為支撐,培育良好的互聯網環境。第三,建立公眾的危機教育制度。政府平時要重視對民眾危機意識的培養,并對民眾進行經常性危機應對技能的培訓,要廣泛應用各種手段和設施來提高教育和培訓的質量。另外也可以搞一些危機演習,增強公眾的危機防范意識。
應對政策系統
第一,建立政府負責的政策系統。我國應對危機應主要依靠政府,遵循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設立專門的省、市政府應對危機的管理機構,各地方、各部門分級管理、分級響應,強化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就地消化”的能力,并促進各級政府機構的綜合協調與合作,提高政府處置危機事件的質量。目前,我國主要是在部分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設置了專門的危機管理機構,并將危機管理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但是,我國中央政府仍無應急管理綜合協調部門,廣大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也沒有建立起常設性的、專門的應對危機的機構[6]。對于市一級的行政機構,要根據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應急管理部門,從而使應急管理范圍能輻射到縣乃至鄉村,以保障當前應急管理較弱的偏遠農村能夠滿足最基本的應急保障需求[7]。第二,完善社會支持系統。應對現代危機要求多方協作、社會參與、特殊的政策和技術支持、強制性措施和專門性的行動,這都不是一般的常態管理所能夠解決的,僅靠政府管理也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在政府指導下,積極培育和發展民眾的社會支持系統,形成政府和社會共同應對危機的管理系統。社會支持系統可以由非政府組織、公民的志愿性社團、協會、社會組織、利益團體等組成,政府應給予他們相應的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其在危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應對危機的社會支持系統,在全社會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應對現代危機。
恢復政策系統
第一,科學評估制度。危機過后一般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要建立一整套針對危機損失評估的具體指標體系,對危機造成的損失進行科學定量的統計與分析。只有科學評估損失,才能正確、及時地對損失予以補償;同時,科學的評估也為確立重建思路和是否啟動應急資金作為援助提供了參考。第二,補償機制。建立危機補償制度,明確補償的原則和操作辦法,對危機造成的損害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并及時進行補償。針對現代危機的特點,除了物質補償外,在恢復政策中還要強調心理疏導,要加強危機中和危機后的心理輔導。危機過后的人們往往不知所措,心理很脆弱,這時有效的恢復政策對人們可以起到安撫的作用。
保障政策系統
第一,資源保障系統。危機到來時,需要人、財、物各方面的保障制度,包括人力保障、財力保障、救援物資保障、醫療衛生保障、交通運輸保障、通訊保障、公共設施保障、防護保障、工程搶險裝備和專業技術保障等,這些保障要在政策中予以明確、詳細的規定,從而形成應對危機的有效協調和配合機制。第二,社會保障政策的配合。應對危機需要社會保障政策和配合。社會保障制度在應對危機,尤其是在危機恢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現代危機的不確定性和頻繁性讓這種常態的、制度性的保障更有必要。從目前來看,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完善,而農村也往往是政府危機管理的薄弱環節。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會讓人們在危機中、危機后得到切實的保障,并且這種保障具有延續性。
本文作者:徐士林作者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