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船舶電氣類人才培養方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十一五”期間,舟山修造船產業已經成為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其產值約占舟山工業產值的70%以上。“十二五”末,舟山造船能力將達到1500萬載重噸以上,年造船產量1000萬載重噸以上,年產值1000億元以上;修船業:船塢總容量達到700萬載重噸以上,年產值300億元以上;船配業年產值200億元以上。船舶工業年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以上。高速發展的船舶修造業對船舶專業人才的供應產生了如饑似渴的需求。
舟山修造船企業急需船舶電氣高技能人才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航運業受到沉重打擊。在全球船市低迷期,作為舟山主導產為的船舶修造業正處于一個從大規模發展向提高技術、質量的階段。這是一個有很大上升空間的階段,也就是說船舶行業要轉型升級。目前舟山的船舶行業已能夠制造豐富的系列船型,制造效率高、制造經驗豐富、總量大,也已經有能力制造高附加值的船舶。船舶企業在現有基礎上,一定要不斷提升管理水平的生產水平,在制造工藝上重視技術的更新。例如現在的數字化造船、模塊化造船都已經是創新型船舶企業的成熟技術。船舶行業的轉型升級,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型船舶專業人才的支撐。但是船舶電氣技術人才非常緊缺。通過對舟山船舶企業調研,發現需求有一定船舶電氣專業理論知識,能夠獨立處理船舶電氣自動化設備維修、具備較好的英語溝通、書寫能力的專業人才,舟山地區缺口達300人左右。
目前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目前船舶修造企業對船舶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目前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學內容重點不突出,課程設置欠合理船舶電氣專業教學以船舶電氣設備安裝、使用、故障排除、自動化裝置應用等為主,其特點應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目前,該專業教學重心放在船舶電工工藝、船舶電力拖動、船舶電氣設備維修、船舶電站、船舶信號及系統理論教學上,而在船舶自動化設備故障判斷與排除、電子學、自動控制理論、計算機應用、輪機自動化等課程的還有所欠缺,導致船舶電氣自動化方面知識薄弱。調查發現,已畢業學生普遍欠缺PLC編程維護及保養、船舶電氣自動調節裝置安裝使用、電路識圖、常見電力設備故障排除等的理論與實踐知識,進而限制其實際能力的提高。另外,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及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國際化港口的需要,學生英語水平的急待提高,特別是專業英語的強化顯得尤為重要。
(二)師資力量有待加強船舶電氣工程技術是船舶類專業的一個嶄新的方向,師資配備對專業建設的影響較大。目前,船舶電氣專業教師配備較少,工作量飽和,導致教師外出培訓較少,專業技能提高進度較慢,不能適應日益加快的專業建設需要。
(三)實訓設施不完善船舶電氣學生必須通過實驗實訓才能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且可用于實際操作中,是“能力本位”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實驗實訓設施對提高學生技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決定學生的動手能力,直接影響船舶的修理甚至航行安全,因此改善實訓設施是實施實踐技能培訓必不可少的環節。
(四)實踐技能培養教學效果不佳隨著船舶技術的發展,船舶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船舶電氣的應用日益重要,但所畢業學生卻不能完全勝任船舶電氣的各項實際操作。這與該專業實踐教學時間短、項目單調、內容陳舊、教學深度不夠有極大關系,需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改善現有培訓方式,特別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船舶電氣設備的運行和維修上非常重要。基于以上不足,本文結合舟山群島新區特色,就教學模式、師資建設、實驗實訓場地建設、實習實訓項目四方面綜合研究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培養的舟山特色的創新型船舶電氣人才提供新的思路與策略。
對人才培養改革采取的措施
(一)“能力本位”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了解船舶電氣專業實際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并針對各項特點分析歸納,實現課程結構和工作體系的無縫對接,充分體現課程定位的實踐性、職業性和開放性。根據典型工作任務設置,以“能力本位”為導向,設置符合專業核心課程學習的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如在電工電子產品的制作和調試中,設置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如下:1)安全用電及觸電急救;2)照明線路、三相電路安裝;3)低壓配電箱的安裝及低壓電器的使用和保護裝置的檢測;4)直流穩壓電源制作和調試;5)單管放大電路的設計、制作和調試;6)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制作與調試;7)功率放大電路的設計、制作和調試;8)交流調光燈的制作與調試等。PLC控制與調試中,設置如下:1)電動機控制系統編程與實現;2)送料小車自動往返控制系統的PLC設計;3)T68鏜床主軸電動機的PLC控制設計;4)沖壓機床液壓油缸控制系統的PLC設計等。船舶英語課程,設置如下:1)加強專業英語教學,特別是口語教學,以簡單句表達相關意思;2)組織學生參觀船舶企業,通過與船舶人員英語交流提高英語技能;3)邀請大型船企的船舶人員來校進行英語授課以提高專業英語教學水平。通過典型工作任務與課程實踐相結合,突出“能力本位”為目的的教學任務,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做”為主、以培養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層層遞進,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能更好地應用于實踐工作中,達到船舶電氣理論教學的需求。
(二)加大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船舶電氣技術是船舶專業類中一門嶄新的學科,且發展迅速,對師資力量要求較高。因此,擬委派專業教師前往江蘇科技大學或上海海事大學進行學習交流,或以訪問學者形式對外交流。另外組織專業教師前往大型船舶企業實地考察,學習運行中船舶電氣設備狀態和維修,深入體會船舶電氣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設置“能力本位”導向的專業課程。通過培養,將提升整體船舶電氣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及“雙師素質”能力,更新教學觀點和理念,使船舶電氣教學更好地適應船舶企業的要求。
(三)針對性完善實訓設施船舶方面設備龐大,船舶電氣設備又具有其獨特性,其建設資金大,如何應用有限的資金完成有代表的實驗設備并滿足日常船舶電氣實踐教學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在實訓設施建設中注意針對性和有效性,并對實訓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如以主機遙控系統模擬實訓建設、電機拖動實訓為基礎的新模塊增加等,以最少的資金需求完成實訓的配備。
(四)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以提高實踐技能培訓教學船舶電氣實踐技能培訓教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項目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盡可能做到有問題去實踐。一方面,通過提高實訓課程,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設置船舶電氣相關設備故障,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及鉆研能力;利用網上教學平臺,建立網上虛擬實驗室,為學生自主學習船舶電氣專業實踐創造條件。另一方面,積極與船舶企業聯合,建立實習基地,安排學生于學習中及學期末去船舶企業進行交替實訓和頂崗實習,強化學生的崗位技能培訓,實現零距離上崗。如我校與舟山常石集團有限公司、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舟山揚帆集團等簽訂學生就業實習的協議,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真實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設置實踐教學訓練項目,強化船舶電氣專業學生實踐能力。
結束語
通過對教學模式、師資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實訓項目四方面的綜合改進,立足“能力本位”,以強化實踐知識為教學需求,探索出具有一定管理維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獨立承擔相應工作的船舶電氣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舟山群島新區開發背景下對船舶人才的需求,更好地為船舶業的發展服務。
作者:趙暉單位: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