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環境工程專業是湖南工學院升本后新建的一個本科專業。近三年,該專業課教師不斷進行課程教學改革,以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能力的要求。通過實施課程教學改革,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專業知識得到了擴展,為學生今后從事本行業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文結合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實際情況,對改革效果進行了探討,旨在促進我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環境工程;教學方法;課程改革
1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課堂教學中,自始至終都是由教師講授的方法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當開展互動教學,讓學生走上講臺,就某一專題進行講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同時可以使學生不斷克服面對大家講課時的緊張情緒。1.1理論課程教學改革在原有水、大氣、固體廢棄物、噪聲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基礎上,增加環境生態學、環境生物技術等內容。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用板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開展專題討論和互動教學。1.2實驗與實踐課程教學改革增加水、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的實驗內容,新開環境監測、環境微生物學、固體廢棄物處理工程等實驗課程。生產實習企業增加啤酒廠、堆肥廠。畢業論文選題緊跟社會發展需要,研究論文的比例增加到約50%。增加創新型實驗、設計型實驗,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改革方案和實踐過程
2.1理論課程教學改革增加生態學、生物科學技術等可用于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方法與內容,突出人類發展與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可分割性。加強環境工程前沿性知識的教學,包括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的環境工程技術、安全生產與清潔生產中的環境工程技術、區域循環經濟建設中的環境工程技術以及流域水污染中的環境工程技術等。專業課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部分強調公式推導與過程證明,采用節奏適中的板書教學,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和分析能力的提高。環境污染事故案例、環境工程設備的原理、安裝、操作以及污水、固廢、垃圾焚燒等具體工藝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突出設計原理,增強課件的生動性和吸引力,強化視覺效果,使學生抓住重點,提高學習主動性。實現板書與課件的合理結合,豐富教學內涵,提高教學質量。開展專題討論,學生自制PPT,走上講臺講解,加強互動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熱情。2.2實驗與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新開設環境監測、環境微生物學、固體廢棄物處理工程等實驗課程,增加實驗的創新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使學生認識到學有所用,緊跟學科前沿,提高學生獨立實驗操作的技能。生產實習時深入大型企業生產一線,讓學生了解各種污染控制工藝、流程、污染物監測及污染治理和控制現狀,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方法和施工程序等,增加學生接觸實踐的機會,鍛煉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畢業論文(設計)選題來源于科研或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同時符合專業培養目標,一人一題。選題、開題、試驗設計、論文撰寫、答辯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確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3改革的價值與意義
3.1理論方面適合我校目前的教學模式,能達成教師的共識,大部分專業課教師采用本課程改革模式教學,不可否認它具有一定的教學指導和實用價值。1)通過課程教學改革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2)通過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總結出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資源在教與學中的有效應用,豐富了已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3)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了本專業的骨干教師,提升其教學水平。4)通過研究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有利于高質量地實施新開課程,全面提高新開課程的教學效率。3.2實踐方面隨著此課題的深入開展,本專業教師技能得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得以全面上升,教師團結協作得以全面增強。1)教師教學技能得以全面提高。利用本專業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與教學研究水平。2014年以來,有多位教師獲得了教學研究項目,包括雙語教學示范課程項目、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創新實驗項目、產學研合作教育改革與實踐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項目等。2)教學質量得以全面上升。本課題開展使教師更加注重專業發展,形成團隊精神,使本專業走向創新發展之路。有兩位教師撰寫了教改論文并發表。本教學改革是在不斷摸索與發展的實踐中證明,它既能滿足當前教學的需要,又能達到良好的長期教育教學效果。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促進了學校現代教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了教師現代化教育教學水平。本課題研究中,教師們自制了許多課件,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共享,有力地促進了本專業的教學進程。3)教師團結協作得以全面增強。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教師們開展了一系列的討論,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們互相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課題的開展既融洽了同事間的關系,又感受到了集體智慧的魅力與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
4改革方法的特色和成果
(1)本研究采用了文獻研究法、教學實踐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文獻研究法貫穿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吸收了當前國內外關于環境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成果,完善該項目各階段的研究方法,并對研究課題的目標、內容、策略等進行分析。對實施的目標進行了較為具體的規劃,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教學實踐法是教師自制各種教學資源,并應用到教學實踐過程中,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反思,確定改進計劃并落實。行動研究法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層次不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試驗、反思、再試驗、再反思中,及時反饋信息并進行分析,完善課堂教學的組織策略,積極探索環境工程專業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運用有機地統一起來。經驗總結法是對教學過程的每一階段進行及時總結,并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得出規律性的結論。(2)本次教學改革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充當課堂控制者的角色,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通過本次改革,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他們的學習熱情、潛能、活動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已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此外,本次教學改革還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加強了學生記憶力,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表現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了學習態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賈建麗.特色專業課在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中的作用[J].高校教育研究,2008(16).
[2]田采霞.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10(18).
[3]劉啟明.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及特色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
[4]李石,趙東風,趙朝成,呂俊.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8).
作者:辛俊亮 黃白飛 戴洪文 楊 麗 賀 惠 周雯婧 彭麗婧 單位:湖南工學院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