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DEA分析下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協調發展分析因
為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是相互促進與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系統中是互為輸入與輸出的,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都為dea有效時系統才是協調的,本研究將物流業與制造業分別去做系統的輸入與輸出。由于DEA評價方法的結果與輸入、輸出指標的量綱無關,所以不用對所采取的數據作無量綱化處理。
1物流業相關指標為輸入
制造業相關指標為輸出時的DEA有效性分析制造業為產出指標的情況下,在11個DMU中有2個DEA是有效的,分別是2008年和2013年,這表明了在這兩年中京津冀地區物流業的發展基本能滿足制造業發展的需求,通過增加物流的投入,制造業會獲得相應的產出增長。在其他9個年份中都是DEA無效的,但是在2003年、2004年、2006年和2013年是技術有效,技術效率在有效與無效之間變換,綜合效率因此受到了影響從而存在上下波動的情況,這表明了DEA的無效是因為物流業的技術水平對于制造業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京津冀地區物流業在技術、設備、管理方法都沒有達到現代物流的水平,現代物流服務存在明顯不足的現象,這對于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是非常不利的。在規模有效性方面,共有9個年份為規模收益遞增,這表明了增加物流業的投入,制造業可以得到更多的產出,這意味著制造業釋放的物流需求可以有效地促進物流的發展,并提升制造業的競爭力。在物流業為輸入,制造業為輸出的分析結果看來,京津冀物流業與制造業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但物流業尚未達到現代物流服務的水平,以至于無法有效地促進制造業的發展。
2制造業相關指標為輸入
物流業相關指標為輸出時的DEA有效性分析京津冀物流業與制造業相互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兩業的聯動,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的良性發展。判斷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性發展的標準是同時滿足物流業為輸入制造業為輸出時的DEA有效與制造業為輸入物流業為輸出時的DEA有效,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京津冀物流業與制造業發展的協調性分析結果
二結論與對策建議
1結論本文
通過運用DEA方法分析了京津冀近十年以來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狀況,得出了兩業在這十年間的發展并不協調的結果。這主要是因為制造業經歷了大規模的發展之后規模效益遞減,制造業對物流業的拉動作用有所減緩;而物流業則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雖然有力地促進了制造業的發展,規模效益處于遞增狀態,但是技術效率仍未達到與制造業相匹配的要求,仍需重視物流業生產技術的提升。
2對策建議
第一,針對物流業的規模效益遞減情況,完善京津冀區域產業調整和布局。京津冀在產業的優勢上各有差異,為了避免產業重復建設等問題,可以從充分發揮北京的資金流、信息流優勢,天津的港口、制造業優勢,河北的物流商流優勢等,實行產業調整和差異化發展。第二,針對物流業現處于規模效率遞增的情況,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北京作為特大型城市,其生活和消費物資種類繁多、外購量大、對周邊區域供應依賴性強,應強化與周邊供應市場在采購、物流方面的協調和聯動,進一步完善區域一體化物流體系。第三,兩業的協調發展,需要完善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從京津冀目前的物流產業發展狀況來看,京津冀各自的物流發展都很明確,但是區域物流一體化缺失是制約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瓶頸”,京津冀至今仍然沒有建立一個科學的物流產業一體化發展規劃,指導思想不統一,目標要求不一致,其后果就是物流資源的重復建設而帶來環境污染加劇等問題。第四,兩業的協調發展,需要提升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程的整體水平。根據國務院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支持建設與制造業企業緊密配套、有效銜接的倉儲配送設施和物流信息平臺,鼓勵各類產業聚集區域和功能區配套建設公共外倉,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從產業鏈角度看來,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供應鏈計劃、采購物流、入廠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應鏈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務。同時,需要加快發展具有供應鏈設計、咨詢管理能力的專業物流企業,著力提升面向制造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對于京津冀區域來說,制造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物流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必須以區域一體化加快區域經濟整合與協調發展,重視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發展作用,加快商貿物流業一體化進程,更好地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整體戰略和產業布局調整優化的要求。
作者:陳宇鐘詩韻陳鋼單位: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