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時代高校政治文化建設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黨內政治文化是黨的精神氣質的集中體現,具有先進性、開放性和引領性。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必須旗幟鮮明地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這一要求根植于黨對高校領導的本質特征,統一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響應于文化繁榮自信的時代呼喚,體現于“雙一流”建設的時代選擇。高校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路徑包括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師生靈魂,以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凝聚育人主體,以不斷完善的黨內制度強化政治向心力,以新思路新技術豐富政治文化形式。
關鍵詞:政治文化;黨內政治文化;高校黨建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深刻指出:“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政治生活、政治生態和政治文化的相互關系,向全黨提出了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重任。黨的將“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寫入黨章,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上升到新高度。深入研究和建設發展黨內政治文化,不僅是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應有之義,同時也為新時代全面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引。
一、黨內政治文化融合高校發展的時代特征
高校作為黨對青年一代價值引領和培育塑造的主陣地,肩負著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必須旗幟鮮明地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這一要求根植于黨對高校領導的本質特征,統一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響應于文化繁榮自信的時代呼喚,體現于“雙一流”建設的時代選擇。
1.根植于黨對高校領導的本質特征。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牢牢把握黨對高校領導權的現實需要,是保障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基本力量,是改善高校黨的政治生態的形勢所需,是深化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的治本之舉。高校黨委作為高校管黨治黨的責任主體,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政治要求始終擺在首要位置;其關鍵著力點是要把深入學習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營養,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此基礎上,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轉化為對標看齊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文化,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養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不斷強化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把好方向、管好大局。高校內部也存在黨內政治生活隨意化、形式化、庸俗化蔓延,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盛行等現象。這些問題和現象的解決,要求高校黨組織不僅要在政治上過硬,而且要在思想、精神、文化上進一步強起來。因此,必須旗幟鮮明地開展黨內文化建設,進一步堅定高校黨員理想信念,將黨的紀律、規矩、制度內化為高校廣大黨員自覺的精神追求,充分發揮高校黨員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不斷強化高校黨組織的執行力、凝聚力、戰斗力,確保黨的教育方針能夠有效貫徹落實到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當中。
2.統一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黨內政治文化融合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要體現為“三個相統一”。一是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要實現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一體化推進。立德樹人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把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緊密融合,把日常管理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融合,把科學探索精神與包含斗爭精神、抗疫精神在內的時代精神相結合,發揮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立德樹人協同效應。二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作用的同時,用好文化隱性教育渠道,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文化教育元素,既形成“驚濤拍岸”的聲勢,也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三是課程教學和環境育人相統一。既要建立內容體系、教學體系和工作體系在內的課程育人完整體系,加強與立德樹人頂層設計的協調推進,又要建立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機制,營造積極進取、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建設水平。
3.響應于文化繁榮自信的時代呼喚。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政治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大學文化的性質和走向,二者只有融為一體、同向而行,才能形成合力、相得益彰。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以文化人。首先,要通過大力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性教育基地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教育和熏陶,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的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其次,必須高度重視發掘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凝結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政治智慧,大力弘揚革命文化精神特質,深入闡釋革命文化的時代內涵和當代價值,教育和要求廣大黨員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鋒中堅守黨的文化立場,自覺抵制和駁斥錯誤言論、丑惡現象和失德行為,為增強黨內政治文化自信履行應盡之責。再次,要以黨內政治文化引領和主導校園制度、精神、環境和學術文化建設,努力創造優良的文化育人氛圍,使廣大學生在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覺,努力成為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4.體現于“雙一流”建設的時代選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獨特的歷史、文化與國情,決定了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地域特點的“雙一流”建設之路。“雙一流”建設要堅持“四個服務”,要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為發展目標,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作為大學發展的根本保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大學精神的思想航向,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大學育人的獨特優勢,把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作為大學治理的核心堅守,真正解決好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雙一流”建設離不開高校黨委的堅強領導,這就要求高校黨建工作著力加強政治文化建設,進一步強化黨員責任意識、爭先意識、團結意識、改革意識和創新意識,發揮骨干和示范引領作用,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工,全面提升學校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
二、高校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路徑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必須以黨內政治文化為引領,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師生靈魂,以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凝聚育人主體,以不斷完善的黨內制度強化政治向心力,以新思路新技術豐富政治文化形式。
1.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師生靈魂。在高校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要根據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尤其是更加注重通過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寓于具體的社會實踐之中實現潛移默化的效果。高校各級黨委要把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的思想政治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想政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努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把從嚴管理和科學治理結合起來,黨委書記、校長應帶頭走進課堂,帶頭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帶頭聯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各項工作中體現辦學方向和育人導向,體現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者先自育、樹人者先立德。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要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要用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引領廣大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以優良教風帶學風、樹校風,堅定師生文化自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發揮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場所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層次人才,積極參與文化創造。要引導廣大學生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肩負時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以高遠志向砥礪奮斗精神。
2.以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凝聚育人主體。廣大黨員干部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與享有主體,確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使更多的優秀黨員脫穎而出,不斷壯大黨內政治文化主體。只有始終堅持吸納優秀分子,為黨內政治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在高校黨的各級干部選拔過程中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基本原則,才能確保黨內政治文化主體始終具備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必需的先進代表性,從以文化人的高度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在黨內政治文化中體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不斷壯大黨內政治文化的主體內容。文化歸根到底需要人的承載與踐行。黨內政治文化是讓那些干凈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機會,讓我們黨內那些干事的人有更干凈的環境,讓那些既干凈又干事的人能夠心無旁騖地施展才華、脫穎而出的文化保證。一方面,高校黨委組織部門要大力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勤政為民、艱苦奮斗、勇于擔當、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凝練更加深刻的黨內核心價值。另一方面,教育系統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時刻牢記黨員第一身份、為黨工作第一職責,自覺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這一最重要的任務、最重要的責任融入靈魂、化為行動,從我做起、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使之成為思考的邏輯起點、行為的根本準則。
3.以不斷完善的黨內制度強化政治向心力。在高校政治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制度的制約引導功能,從制度安排上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幫助黨員干部和普通黨員樹立鮮明制度意識,為黨內政治文化注入堅實有力的制度力量,通過貫徹執行黨內法規制度,推進高校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當前,加強高校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突出制度執行常態化,抓好理論中心組學習會、黨支部“”和干部教育培訓等日常性工作安排,把學習教育制度的貫徹落實列入考核,建立常態化督導機制,層層傳導壓力,確保思想建設規范化,及時將思想建設成果固化成制度。要大力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深入落實制度要求,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提升高校黨組織成員的制度意識,嚴肅高校黨內政治生活,逐步營造風清氣正的高校政治生態。要扎緊高校防治腐敗制度的籠子,讓庸俗腐朽的有害政治文化失去滋生蔓延的土壤,為凈化高校政治生態筑起一道堅實的制度“堤壩”。
4.以新思路新技術豐富政治文化形式。創新激發思想建設動力,有利于不斷提高黨內政治文化的吸引力。一是創新學習形式,堅持集中學習與自我學習、分散學習與封閉學習、規定內容與自選內容相結合,搭建微信等各類學習平臺,完善黨員領導干部講黨課、專題黨日等方式。二是創新廉政教育形式,組織黨員干部觀看教育警示片、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到廉政基地受教育。三是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機制,通過干部思想動態定期調查和談心談話等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化,凝聚共識、干勁和發展合力。黨內政治文化在高校的發展,必須在內容上兼顧時代要求和學生心理,創造既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與時俱進地弘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優秀文藝作品,如影視劇、小說、音樂等;同時必須善于運用主流文化傳播平臺和渠道去推進承載先進黨內政治文化的優秀文藝作品的傳播,如“兩微一端”、抖音公眾號等。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創造出承載了先進黨內政治文化的文藝載體的同時,又使先進黨內政治文化能夠更快捷、更廣泛地直擊干部師生的心靈,成為滿足干部師生政治文化需求的優質文化。
作者:柯志堅 鄒愛華 單位: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