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畢業德育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開會的時候,老師說6月20日答辯,然后就可以畢業離開學校了。還有不到一個月,四年,一晃四年,就這么過去了?
18歲到22歲。
人生最輕狂飛揚的青春。
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抓住了什么?遺落了什么?
我的大學生活…………………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第一次知道黃島這個地方,然后在那個下著細雨的日子,和父母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來到這里。想想驅車前往學校的緊張和興奮的心情,隨著眼前景物的變化而漸漸低沉,不知道在這片陌生而略顯荒涼的土地上等待我的到底是什么。頂著細細的雨絲,站在等待報道的新生中間,一雙雙好奇的眼睛四處打量著。人很擠、車很多、學校很小、學校很破。郁樹蔥蔥的林蔭大道、書香濃郁的圖書館、整齊劃一的教學樓、現代化的學生宿舍…………沒有。高中已經習慣住校的我,還是對新分到的宿舍有些吃驚,我想大概這樣的宿舍樓有不小于20年的歷史了吧。印象最深的就是剛打開宿舍的門,有位已經在收拾床鋪的同學,沖我粲然一笑,說了聲“你好!”那時起,我們8個來自外省和山東各地的兄弟開始了四年的朝夕相處。新生英語考試、軍訓、班級選舉、學生會競選,當這些一點一點到來的時候,我的大學生活真正開始了。
關于學習
融入大學這個嶄新的環境,對于天生樂觀的我不是難事。盡管剛剛和緊張繁重的高中課業說再見,但面對著新鮮的課程,即使是一向頭疼的數學,還是充滿動力。記得高中時經常會說,現在努力,到了大學就輕松了。可是,對于已經習慣了學習的我,還是每天都和同宿舍的朋友一起上自習,預習新課程、復習這一天所學得內容,一切都是那樣的努力。可惜這股積極向上的學習勁頭大概只持續到第一學期的結束,明明成績考得還不錯,居然連末等獎學金也沒有,我開始反思。原來大學生活,僅僅學習是遠遠不夠的。
選修課讓我感受到真正的大學氛圍,這和必修課是不同的,完全是自己做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即使有些學分的限制。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我選的第一門課程,每周都很期待周六去上課,感覺好像時光回到還被稱為燕京大學的北大校園,自由的學術氛圍、隨意到喜歡的教授課堂里旁聽………
英語四級考試和計算機二級考試,算是這四年頭等重要的。每次報了名,就開始認真的去背單詞、做閱讀、寫作文、練聽力,直到考試結束。幸運的這兩項考試都是一次通過了,可是開始報考英語六級的時候,學習的心情似乎變了樣子。
從大三開始一點點進入考研的學習,真的是將自習當成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還記得每天因為找不到自習教室煩惱,所以就在別人吃午飯或者睡午覺的時候去勘察地形,然后尋找到那個固定的座位,一直到夜晚。我的座位是三教四樓靠窗的,因為從那里可以看到大海,視野開闊想必對學習也是有好處的。
經歷了考研,現在覺得,學習,果然還是一輩子的事。
關于校園活動
軍訓結束、新學期伊始,許多社團和學生會開始納新。仔細數數不短的11年學習生涯,還從沒在學生會工作過,甚至對這個團體完全陌生。借著大學剛開始的新鮮勁頭,同學們對這些納新活動都躍躍欲試。舍友們有的參選學習部、有的想試試社會實踐部,我的目標是鮮有人問津的女工部。面試,通過,成為女工部的一名普通干事。組織活動、協助別的部門工作,現在想想當時還真是經歷豐富的校園生活。
第一次知道原來學習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還要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綜合能力才是NO.1。于是,搜羅各種比較適合自己參加的活動,征文應該是參加最多的。寫作一直以來就是興趣的一部分,雖然沒獲過什么獎,但依然興致勃勃地寫著。筆耕不輟,致死方休。運動會幾乎每年都會報名,項目不外乎鉛球、標槍、飛盤。盡管從來沒得過名次,可是自己很開心,我想這正體現了體育運動的精神“重在參與”。
關于…情
家
18歲第一次離開家人在陌生的異地獨自生活,也許是自身性格,也許是高中的住校經歷。剛分別時短暫的失落很快就被宿舍成員的自我介紹和對未來校園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取代。每周一次的電話,聯系著家人和我。學期末總是最想家,盡管考完就放假,可是隨著訂貨車票的通知,這段時間大家還是會不停的念叨著回家、回家。記得某次走在大街上,望著川流不息的車和行人、閃爍跳動的紅綠燈,忽然覺得家鄉再小、再不發達,始終是自己的家鄉。從哪里來還是要回到哪里去。
老師
四年有多少門課程,我已經記不清楚,可是這些教授課程的老師,他們的音容笑貌,甚至某個特別的動作,還清晰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大抵如此。
友誼
朋友不多、知己足以。8個人的宿舍始終是熱鬧的,陰面的大冬天也因為這么多人的呼吸而溫暖。一晃生活在同一個不足10平的小屋里,已經四年,即使是再陌生的人也會熟悉起來,何況是我們這樣喜歡閑談交友的年紀。今天的分別只是距離的遙遠,只要還是朋友,注定還要相聚。
關于圖書館
我想最有意義的事莫過于泡圖書館。看著自己已經換過一次,現在仍是破舊不堪的圖書證,心中會有充實、開心的成就感。大一、大二的時候只要沒事,就去圖書館,站著看上兩三個鐘頭,再借四本書回宿舍。那時還沒開始考研的復習,所借的書也幾乎和應試占不上邊。盡管學校的圖書館很小,只是簡單的兩層小樓,可是對當時的我來說,也足夠看上幾年的了。從散文札記到小說隨筆,傳記、圖文,只要我感興趣的書都會借來看一看。書籍真的是人生靈魂的指導著,是前進的方向燈,現在的很多人生或者別的感悟也源于此。當然現在談人生,這個年紀好像還不夠分量,但是因為書的啟發,好像和這個詞又接近了一點。《哈利波特》系列第三、四集的借書簿上第一個日期的印章是我蓋上的,還有多少次這樣的第一呢?因為有些書籍是一些同學永遠不會去閱讀的,而我也只是碰巧看到,隨手一翻覺得好像還不錯,這大概就是機緣巧合,源于書和我。通過泡圖書館,才得以閱覽這么多書籍,明白了很多以前怎么也想不通或者從沒想過應該去理解的問題。
關于畢業
終于談到這個有些讓我迷茫、混亂、不知所措而頭疼的話題。還有幾天呢?就要和這個學習生活了四年的大學校園說再見;和朝夕相處了四年的老師同學說再見。也許習慣會改變很多東西,就像這住了四年的宿舍,第一次看到的簡陋破舊,現在卻覺得很溫馨。
不管怎么樣,我們始終要畢業的,要走進社會,成為真正的社會人。總會不時地感慨大一、大二同學的活力,“年輕真好”這句話總是掛在嘴邊,因為我們仿佛還沒經歷長大,就已經開始變老。其實應該是變得成熟了,變得更加適應這個社會,而不再是校園里的青澀毛頭。
工作、戶口和以后的生活,這些以為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業迫在眉睫。俞敏洪曾說:一個人,如果不清楚自己明天要做些什么,就不會知道今天該做些什么。過去我們就是努力學習,完成作業,這些都是別人制定的任務。而從現在起,任務人就是自己,我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我要自己的人生怎么走,走一條什么樣的路…
大學、青春、人生
看似平淡無奇的四年、看似什么也沒學到的四年、看似茫茫然虛度的四年,其實在這其中我們所經歷的,有意識或無意的經歷,都能成為今后生活道路的寶藏。大學并不是僅僅傳授專業知識,它帶給學生更多的是對人生潛移默化的理解,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
看到一篇文章里寫道,一部電影的臺詞“世界上唯一不會改變的事情,就是什么事情都在改變。”四年改變了很多。
用一句很老的套話“時光如梭,大學四年如白駒過隙。”走出校門,就要飛往更加廣闊的天空,縱然有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可我們需要經歷這些,才能飛的更高更遠。只要擁有一顆執著的心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才能到達那片新的天地。堅定自己的信念,讓理想在踏實的腳印中實現。
那么就帶著對母校的眷戀、感謝和對未來的期望,揮別我的學生時代吧。
再見,我的青島理工大學;再見,我的老師同學;再見,我的朋友姐妹…
靜靜的我走了,猶如我傻傻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