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揮部門行政效能推進區域創新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為縣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推動創新教育工作中,應如何發揮自身的組織、
引導作用,構建本區域內學校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和有效運行機制,這是擺在
我們面前的一個嶄新的課題。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這一課題,重點在干部教
師隊伍培養、評價機制改革、辦學設施更新和教育形式創新等方面,進行了一
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養創新型校長和教師
培養一支創新型的校長隊伍是推動區域性創新教育有效進行的關鍵。我們
分期舉辦了全市中小學校長創新教育培訓,請省內外知名的專家介紹全國創新
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動態,從政治思想、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和現代教育技
術等方面,提升了中小學校長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定期召開中小學校長創
新教育經驗交流座談會,總結經驗,交流體會,互相促進。全市校長形成了“
不能創新的校長不是好校長”的共識,校長們的觀念得到了徹底的轉變。在實
踐中,他們逐漸培養起了作為新世紀校長所必須具備的素質。(1)創新意識。
具有勇于破除常規經驗限制的意識和勇氣,能夠創造性地展開工作。(2)學習
能力。養成善于利用網絡和閱覽室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成功的教育教學管理經
驗的習慣,具備善于選擇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3)科學管理能力。在實踐
中,大膽改革學校管理機制,使其有利于促進和鼓勵教師創造性教學;帶頭確
立、研究和解決學校中的創新課題,認真聽取教師的新觀點和富有建設性的意
見,努力為教師提供創造性工作和研究的機會與條件;善于發現學校管理和教
師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想方設法給予圓滿解決。
創新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教師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素質的提高,
是創新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近幾年來,我們每年舉辦中小學骨干教師創
新教育培訓班,培訓教師1000多人次;組織教研員深入學校課堂聽課,與教研
組的教師一起探討教育改革,及時總結經驗,做到信息的快速傳遞;組織創新
教育公開課、觀摩課、研討課,營造濃厚的創新教育氛圍,交流創新教育方法
、理論、成果;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參加相關專業會議,聘請專家指
導,開闊視野,拓寬思路。這些活動和課堂教學的親身實踐,有力地促進了教
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培養了一批骨干教師。
二、更新辦學條件
為適應信息社會對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我們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
學條件,為創新教育的高效開展創設了現代化的教育環境。在全市建起了教育
信息網,基本實現了校校上網、校校聯通、校校用網,有效地做到了資源共享
。建立了“萊陽市青少年科技館”,定期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參觀學習。在全市
各中學和中心小學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微機室和設備齊全、先進的實驗室、活
動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和科技室,為教師開展創新教育提供了現代化
教育技術裝備。保證了創新科研經費,對承擔各級課題任務的學校在經費投入
等政策方面適當給予傾斜,對承擔實驗任務的教師在課時負擔和待遇等方面給
予照顧。三、改革學校評估體系
我們按照創新教育的要求,全面改革了對學校的評估體系。一是有針對性
地改革了對鄉鎮教委和學校的評估細則,新的評價體系中加強了學校和教師創
造性工作成效的權重和獎勵,使評估體系直接引導學校和教師在工作中積極開
拓創新教育的新路子。二是改革了對學生的考試制度。在考試內容上,不僅考
屬于知識記憶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內容,還通過考查一定比例的沒有標準,可以
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以表現學生自己創見的題目,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路。
在考試形式上,打破傳統教育考核中形式單一化的特點,采取多種考試形式,
如筆試、口試、開卷和實踐能力考查等。在評價中,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
、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進行。有的中小學按照因材施教、綜合評價
的原則,用“等級+特長+評語”的計績方式代替原有的百分制,真正做到了對
學生創新能力的全面客觀評價。對具有開創精神和成績的教師給予精神和物質
上的積極強化,建立起培養教師創新能力的激勵機制。
四、加強學校管理
一是倡導各學校實行民主管理,給教師提供一個寬松的育人環境;鼓勵教
師為學校獻計獻策;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二是建立民主、平
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為學生創造性地發揮創設自由、安全的心理環境。
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學生,盡量減少對學生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
,給其自由表現的機會;不隨意批評、否定學生,消除其對批評的顧慮,獲得
創造的安全感,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三是加強課外實踐活動。在校內
,我們指導學校開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等,使學生在各
種活動中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校外,引導學生進行社會
調查,讓學生把從社會實踐、社會調查中發現的社會熱點、疑點等現實問題帶
回到課堂上,通過深講、辯論、新聞聚焦等形式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從而使
學生通過親自活動獲得經歷、體驗、感受和領悟等直接經驗,促進創造力的發
展。
作為縣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推行創新教育過程中,關鍵的還是要健全中小
學學校和教師的評價體系。對學校和教師成績的考核,必須改變單純以升學率
的高低和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要指標的評價機制,應該注重對學生素質的綜合
考查,強調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
且要注意發現學生其他方面的潛能;倡導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
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采取行為觀察評價
、問題研討、研究性學習、情境測驗、成長記錄等方法,確保考核結果不僅要
反映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這種改革舉措
可以為學生的評價多提供幾把尺子。徹底打破中小學教育評價“一卷定高低”
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