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歷史教學隱性分層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分層施教的原因
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兒童存在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三種差異:一是認知發展的個別差異,二是認知風格的個別差異,三是智力的差異。學生心理發展的差異性決定其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學習的進度有快有慢,學習的程度有深有淺。學生心理發展的差異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須有針對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因此我們歷史教學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須掌握學生學習的層次性。
班級授課制在一定程度上與因材施教相沖突。其優點是能提高教學效率,培養為現代化生產所需要的大批人才。但是以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為代價,用統一性的要求取代了靈活多樣的指導。而目前我國的現狀是:不僅采用班級授課制,而旦在許多地區還存在大班或超大班現象,這就更需要我們教師將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有機結合。而隱性分層教學正是班級授課制下因材施教的最佳體現。
分層教學符合歷史學習的認知規律。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其核心是提高知識學習與掌握的質量--使學生掌握最有智力價值的史實知識、史論知識和史法知識,并使這些知識掌握到較高的運用水平和自動化程度,由此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發展智力奠定基礎。但是,史實、史論、史法知識的學習是有層次性的,學生首先是理解并掌握史實知識,其次才是理解并掌握史論和史法知識,最后才能做到“論從史出”的分析、認識問題。同時,歷史教學的目標也將史實、史論、史法知識均分為“理解、掌握、運用”三個層次。這些劃分也是符合歷史學習規律的。因此,我們歷史教師更應將這種層次性要求引入我們的教學方法中。
2.隱性分層施教的必要性
筆者所在學校曾搞過年級分A、B班的分層次教學實驗。其突出優點是有利于教師整體施教,有利于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但也存在著如下問題:一是B班的部分師生易產生自卑感和低人一等的心理。這種分層次教學損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利于調動B班教與學的積極性。二是部分教師在分班分層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往往會降低對B班學生的要求。而分層分班教學主要是避免“一刀切”、“齊步走”,允許學生順次達到教學目標,并不允許學生可以不達到基本的教學目標。三是社會壓力大,B班學生家長不理解,對分AB班教學強烈反對。他們認為是將B班學生歸人另類,是歧視學生,認為是教育不平等。鑒于上述諸多問題,長時間以來,許多學校是平行分班授課。
平行分班教學,必然出現學生學習參差不齊現象,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在歷史教學中,運用隱性尺度法,對學生進行分層施教。隱性分層法使教師心中有數,施教中暗地做出安排。隱性分層法不公開,避免了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均能健全地發展人格心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整體作用,促使學生智力和能力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二、歷史隱性分層施教策略
1.實行組內隱性分層
教師采用內在尺度法,即隱性分層法,暗中把相當水平的學生分配在不同的組內,學生間只有組的差別而沒有類的差別,可避免公開分層或按層次分組的弊病與問題。組內隱性分層,可使各層次的成員能在其他組中找到相對應的競爭對手,以便采取竟爭的方法促進其發展。組內隱性分層,又可使全組同學為了組的集體榮譽,實行組內合作互助,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組內隱性分層次,能使學生組內合作,組間競爭,使每個學生都有顯示自己的機會,能在被幫助中不斷提升,又能在幫助他人中獲得自信。可視為一種有效地注重學生發展平等又注重其心理平等的方法。
2.課堂內、外的隱性分層施教
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時,注重層次性和梯度。即講解、演示、操作均應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盡量采用多種方法,從下同角度深化重點知識,分解難點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知識。教師應根據班上學生學習的差異性;結合所教學的內容,事先設計好提問中適合于每一層次的學生的問題。教學中盡量用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讓學生有成功感受,能調動各種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討論中,可采用“腦風暴法”。這種獨特的討論法要求每個組員都必須提出各種可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尤其是鼓勵并協助沉默的參與者發言,不允許阻止和歧視他人發言。這種方法可使每個學生都受到鍛煉,從而消除“被冷落的學生”。
綜上所述,分層是為了教學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不是給學生劃分等級的依據。而分層只有采用內在尺度法即隱性分層法時,它才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還要向學生提供多樣的、不同層次的教學,才能消除“被冷落的學生”,才能促進有差異的學生普遍發展。隱性分層施教既能體現真正的教學中的平等,又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