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專業實習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實習實習質量權益保障
論文摘要:大學生專業實習歷來被看作是高校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專業實習仍然存在諸如大學生的實習心態有所嬗變、實習單位的誠信有所缺乏、實習的管理過于寬松、實習基地的建設不足、實習生的權益難以保障等問題。提高大學生專業實習質量我們應當注重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建立大學生實習制度,提供相關扶持條件,制定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一、大學生專業實習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的實習心態有所嬗變
實習本來是檢驗學習效果、提高綜合素質、豐富社會經驗的過程。多數大學生并沒有把專業實習看作是自身受教育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對實習缺乏激情,心態有所嬗變,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各種考試或與就業相關的事情,甚至認為實習的好壞與自己的畢業乃至將來沒多大關系。在專業實習過程中,有的大學生把找實習單位看作是找工作單位,非好單位不去,這種大學生往往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找實習單位上,并沒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實際操作能力本身。
(二)實習單位的誠信有所缺乏
為了追求利益,節約開支,占領市場,部分實習單位缺乏應有的誠信,在實習過程中往往把大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來使用。有的實習單位以試用或簽訂勞動合同為誘餌鼓勵實習生刻苦工作,把實習期變成盤剝期。有的實習單位對實習生缺乏必要的業務指導,實習單位并沒有一套健全的實習生管理培訓制度,對實習生采取任其自由發展的培養態度。有的實習單位根本沒有為實習生安排具體的指導老師。有的實習單位以各種理由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有的實習單位安排實習生僅僅做一些端茶送水的工作,很難真正安排實際的工作崗位。
(三)多數實習的管理過于寬松
大學生一旦走上實習崗位,相應的管理必不可少,但多數實習的管理往往過于寬松。首先,實習前實習生的派出單位與實習單位往往只有口頭協議,多數實習單位在學生上崗前沒有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大部分實習單位沒有與實習生簽訂勞動保障協議。其次,由于實習學生人數較多,加之繁重的教學與科研工作,高校教師一般不愿指導專業實習,即使勉強為之,很可能敷衍了事。再次,多數學校對學生實習目標和任務的管理比較模糊,對實習內容的考核缺乏科學的標準,有的學生自行尋找實習單位,其實根本沒有進行任何實習,到時交一份實習鑒定或總結,再找個單位鑒定或證明即可通過學校的考核,甚至成績優秀。
(四)實習基地的建設仍然不足
實習場所的欠缺、實習基地建設困難仍是大學生專業實習面臨的一大難題。一方面,由于近幾年高等院校學生數量的大量增加,高校學生的實習壓力也隨之增大,有的學校(學院)的目前招生人數幾乎是過去的兩倍。另外,高校中有些專業的大學生人數相差更加懸殊,一些熱門專業,比如新聞、企業管理、計算機、財會、商貿英語等專業大量設置,學生急劇增加,但社會上能夠提供實習崗位的實習單位卻沒有明顯增加;可見,相關專業大學生的實習基地仍然面臨數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的積極性低,相關職能部門的功能轉變,使得實習基地的建設困難重重。雖然高校在諸多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由于缺乏相關政策的有力支持,收效甚微,尤其是某些新專業更難找到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實習效果難以保證。
(五)實習生的權益難以保障
在雙向選擇機制和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現階段高校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所處的地位相對弱勢,高校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尚未享有相關基本待遇;不僅如此,還有的實習單位要求實習生所在學校必須向其交納一定的費用。教育部與團中央曾提出企業的實習生應該享受基本工資和工作時間的保護,但目前的實踐證明多數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并不享受基本工資待遇。
二、保障大學生專業實習質量提高的對策
(一)學生轉變實習觀念是前提
大學生應當轉變實習觀念,端正實習態度。首先在校學習期間,思想上要引起重視,自大學一年級開始大學生就要培養“生存危機”意識,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自覺將實習作為一次難得的學習、檢驗和強化技能的機會,為將來的工作積累經驗與基本技能。同時要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參加社團活動和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不影響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大學生應大膽地走向社會,參與包括兼職在內的校外活動,以便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其次,尋找實習機會時,大學生不要單純依賴學校、老師,而應該主動與合適的用人單位聯系,努力爭取實習機會。最后,在實習過程中,把心態放平,調整對實習的看法。認為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不夠扎實,沒有能力完成比較復雜和高難度的工作,堅持從瑣碎簡單的事情做起。
(二)學校提供扶持是途徑
首先,高等學校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習、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將實際操作技能培訓課程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對學生進行職業化技能培訓。其次,高等學校應當鼓勵大學生組織、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如建立創業俱樂部、電腦小組、行業委員會、就業中心等,以鍛煉大學生的組織和活動能力。再次,高等學校要為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實習計劃,建立信用檔案,將相關數據載入數據庫,建立、健全大學生實習雙向導師制度,院系和實習單位都應當指派專門導師為學生指導,導師所指導的學生應當有數量限制。建立健全大學生實習信息反饋制度,實習單位和院系及其導師之間應當經常溝通,互通實習信息,使學生實習步入健康的軌道。最后,高等學校應當提供一定的經費,與相關企業共同建立大學生實習培訓基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網絡上開設的實習基地,利用網絡的平臺提供人才資源儲備庫。①
(三)實習單位建立實習制度是根本
實習單位作為實習制度的主要承載者,需要真正認識到接收大學生實習不僅是義務,更是一份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實習單位應針對實學生的特點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范的實習制度。例如,實習單位應對實習生給予針對性培訓,由人力資源部或相關部門的經理為實習生講解一個職業人士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如商務禮儀、各種注意事項等。這些工作便于大學生迅速了解和適應企業特有的行為模式,融入企業文化中。實習單位應定期向社會實習崗位信息,制定明確的實習生報酬待遇和工作紀律。②實習單位應當多與學校加強聯系,設立相應的大學生實習管理小組,提高管理的規范性,并適時與學校指導教師溝通,以保障企業生產運作與大學生實習的正常、有效進行。
(四)政府提供相關政策是主導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進入了彈性勞動與經濟不穩定、工作不穩定時代,而勞動關系出現彈性化趨勢,多種靈活就業方式應運而生,如非全日制就業、短期就業、承包就業、派遣就業、兼職就業、獨立就業、自營就業等,非標準勞動關系已成為當代勞動關系的主要發展趨勢。③政府管理部門應當適應經濟發展的趨勢,制定出符合實際需要的實習政策,服務于學生、學校、家庭和實習單位。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門應為學生、學校和實習單位之間搭建平臺,促使學校和實習單位加強溝通和合作,共建學生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門應積極探索建立接納大學生實習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例如,把接納大學生實習納入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接納大學生實習納入優秀企業的考核、評價體系;反之如拒不接納大學生實習的企業予以必要的社會責任以及管理方面的警戒等。
(五)國家制定或完善相關法律是保障
我國應當盡快制定《大學生實習條例》,通過專門立法規范實習教育活動,保障大學生的健康權、人身權、培訓權、受傷害的補償權和適當的報酬權等。將企業接納大學生實習由目前的社會責任逐步上升為一種法律義務,在有對口專業及無特殊不利因素存在的情況下,企業一般不得拒絕大學生提出的實習要求。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繼出臺了一些針對實習生的規范性政策文件,但沒有上升為法律法規,效力層次須進一步提高。筆者認為,如果制定《大學生實習條例》的時機還未成熟,我們可考慮在司法中適當擴大《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將帶薪實習和就業實習納入到勞動法的調整范圍,依據《勞動法》相關規定,規范大學生實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關勞動糾紛。④
注釋:
①徐林.解決大學生結構性失業有效途徑——建立大學生實習培訓基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2).
②林澤炎.大學生實習制度的規范與完善[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2).
③董保華,楊杰.勞動合同法的軟著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④張勇.大學生的實習權益保障及制度構建[J].教育評論,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