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地理素質教育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根據國家中考改革精神,地理學科已經列入中考內容,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應是每一位地理教師研究和探索的現實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思考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一、改革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
地理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學生多讀、多看、多動腦、多動手,在擴大地理知識信息來源的同時,將所學知識真正為我所用。為了改變過去地理教學中單純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課本內容的教學方式,把地理教學變成生動活潑、引人人勝的過程,教師應改變過去那種“填鴨式”“滿堂灌”的陳舊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大膽采用“啟發式”“放牧式”“講練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應讓學生尋找自己所需要和應掌握的知識,并指導學生消化吸收知識。這種方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興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大有益處。例如,在講第一冊“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這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上節講的“七大洲”分布圖,在觀察的同時讓他們去思考:七大洲的形狀有什么特點和聯系?有不少同學就發現了非洲西海岸與南美洲東海岸輪廓線在形狀上有一定聯系。待絕大部分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這個問題后,我就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紙套下來這兩個洲的輪廓,再讓他們拼一拼,從演示可看出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幾乎能和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相吻合。之后我又問:“為什么現在的非洲和南美之間被大西洋隔開呢?”從而引出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這一學說。上述教學方法的使用,既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他們動手、動腦和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積極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勤于思考的學習素質,使學生加強對地理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也是最積極、最具能動性的資源。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走出課本、走進大自然,進行各種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講完“自然資源”這一部分內容后,我就鼓勵有條件的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班去年畢業的張憲宇同學,充分利用課本理論知識,搞活了家庭養雞、養漁業,使得他家的雞蛋產量比去年增長了1.5倍,魚產量增長了1.3倍,而且飼料費投資下降了35%,收到了可喜的經濟效益。另外,我還經常讓學生從地理的角度來分析國內外的政治事件。比如,科威特處于什么位置?有什么資源?鄰國有哪些?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為什么要發動海灣戰爭?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既加強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使他們了解了國際大事,明辨了是非,提高了綜合素質能力。在講完每一階段的內容后,我都進行以下工作:一是復習——使知識牢固化;二是查漏補缺——使知識完整化;三是及時運用——使知識實用化。上述做法能使學生真正消化、吸收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育與科學技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當今社會,新的科技成果向現代教育提供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如幻燈、投影、電腦多媒體的使用。實踐證明,這些現代化教育設備的使用擴大了教學容量,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科學性,且學生愛看、易理解。因此,教師要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充分發揮其優勢,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如,在教第一冊第六章第二節“世界的人口”問題時,我先讓學生回答我國的人口數(及我縣的人口數)是多少,再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社會現象,讓學生分組討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一些問題,然后出示我自制的“苦難的母親”投影片,等學生看完后,提問:(1)人口與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2)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有什么關系?(3)人口發展是不是越慢越好呢?待學生回答后,我再進行總結。之后再利用投影儀出示兩張漫畫片:一張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并標出中國占世界人口的1/5,全中國人手拉手可繞赤道40圈;另一張是發達國家(美國),標出美國和中國面積相當,但人口是中國的l/5,且經濟發達。通過觀看投影片,學生理解了我國采取“計劃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很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的教育。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發達國家的圖片,提出這些國家因人口完全停止增長造成的諸多問題(比如老齡化問題),并向學生說明不同的國家要根據各自的國情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這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口觀,也能使他們對所學內容有創造性的理解。
四、課堂預習設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環節,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在“動”態中學,改變“上課翻課本,聽講劃書本,回答讀書本,作業抄書本”的被動僵化的學習方法。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設疑,讓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這是學生發展智力,培養自覺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重要環節。實踐證明,思生于疑,疑促進思,思激發學,讓學生在預習中設疑,是培養學生自覺能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措施。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當人們對某一活動產生強烈的興趣后,就會有從事這一活動和深入研究的動力,并以巨大的熱情、頑強的毅力投入其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教師要深鉆教材,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既要借鑒過去,又要結合現在,還應考慮將來,要用生活中的實例,身邊的人和事啟發學生,使他們產生學習動力。總的說來,地理教學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方法諸多,勢在必行,關鍵是教師要在教學思想和方法上大膽探索、銳意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地理教學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賴軍平.中學地理素質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山東社會科學,2012(5).
[2]張細平.中學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素質教育[J].家教世界,2013(3).
[3]陳錦濤.當前中學地理教育中貫穿素質教育問題探析[J].快樂閱讀,2012(4).
[4]吳劍波.新課程標準下中學地理素質教育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5(1).
作者:趙靜 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二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