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慢性疾病健康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9月~2014年1月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疾病患者193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其中試驗組98例,其中男47例,女51例,平均年齡(47.21±8.83)歲,平均病程(6.74±2.78)年。對照組95例,其中男53例,女42例,平均年齡(50.21±5.42)歲,平均病程(6.11±3.5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病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相應疾病的常規檢查和治療,試驗組患者則在采取常規檢查和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為期5個月的健康教育,措施如下:①慢性疾病知識普及:通過舉辦健康教育講座以及義診等活動,詳細介紹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識,讓患者充分認識到慢性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防治措施等;②教育患者養成經常性體檢的良好習慣:向患者強調經常體檢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及時準確地把病情向醫生反饋;③增強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通過舉行各種患者見面會,讓病情控制較為理想的患者向其他患者介紹成功的經驗,使患者獲得更加實際的疾病防治建議,增強患者的生活積極性和樂趣,有利于病情的好轉;④對患者進行隨訪:對慢性疾病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提醒并指導患者及時進行體檢,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1.3評價標準: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評價主要有客觀評價指標和主觀評價指標??陀^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慢性疾病控制率和發病率等指標,主觀評價指標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的認識程度以及慢性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等進行總結。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慢性疾病控制率和發病率分別為83.74%和15.62%,而對照組患者這兩項指標分別為34.69%和68.91%,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通過實施健康教育,患者對慢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以及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均有明顯的提高。
3討論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類疾病譜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嚴重健康威脅之一。慢性疾病大多會造成患者心、腦以及腎臟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易使患者傷殘,影響其勞動能力,降低生活質量,且病程較長,長期治療醫療費用極其昂貴,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健康教育指通過系統性的宣傳和講解以及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教育活動,增強人們對慢性疾病的病因、致病因素以及慢性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從而自覺采納有益于恢復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少各種不良習慣及生活方式對疾病的影響,大大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隨著健康管理機構數量的不斷增加,慢性疾病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本研究發現,對慢性疾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患者與僅進行常規治療的患者相比,疾病控制率和發病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患者對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以及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也有明顯的差異。由此可見,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有效地促進慢性疾病的管理,更能為廣大患者防治慢性疾病提供有效的理論基礎。
作者:張震單位:天津市河北區寧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