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實踐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數學教學要打破傳統教學思維,注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引言
數學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所呈現出的一種數量關系、空間關系的反映,也是用文字、符號構成的一個判斷、推理過程。簡單而言,數學思維能力是指利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看,數學能力好的人具有兩項較好的能力:一是聯想力;二是數字敏感度。兩者看似沒有聯系,但都是數學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具有重要作用[1]。學生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就意味著能縝密而通透地看待問題,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進行探討。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能力,其認知水平也已經發展成熟。因此,在同一條件下,真正拉開學生學習差距的,除學生的認真程度外,最主要的就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知識理解、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生的思維能力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知識學習效率。數學學科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應用型學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少不了數學思維能力的輔助支撐。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促進學生將知識進行串聯,提高學生對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前提,學生課堂興趣的培養,在于教師的課堂設計。高中階段,數學知識抽象、乏味,數學題目嚴謹、復雜,許多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常因為無法掌握數學知識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目前,很多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在課堂教學中把握主導權,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隨著教師的思路而去思考。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是灌溉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到學生手上。”教師在教育中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其應該是知識的啟蒙者,應該結合課本知識,制造合適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分析、理解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2]。
(三)提高學生的數學直覺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直覺是人的一種良好心理品質,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等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將這種心理品質應用到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直覺能力,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數學直覺是指當遇到問題時,學習者能夠基于大腦中有限的資料信息與知識經驗,充分調動一切與問題存在聯系的思想意識,敏銳地展開聯想,迅速地做出判斷,對問題的答案做出預測。數學直覺的本質,就是對數學對象及其結構、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想象和判斷,其類似于一種猜想,表現為一種頓悟。從形式上來講,數學思維被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三種類型。因此,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也促進了學生數學直覺的發展。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數學直覺能力的形成,可以促進其直觀地感受到一些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進而提高其數學素養。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考慮學生學習情感,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
人是一種情感動物,人的大腦思考很多的時候是隨著情感而進行的。當情感發生變化,人的思考方式也會發生變化。情感能夠激發思維,同時也會阻礙思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情感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生為本”,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進行:一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景創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情景教學是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通過情景的創設,促進學生融情入景,引發學生情感、思想上的共鳴,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相關知識點。例如,在講解“空間幾何”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幾何圖形的物品,然后提出問題:生活中還存在哪些空間幾何圖形?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想到飲料瓶、籃球、包裝盒等生活常用物品,從而發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數學思維。二是改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雖然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卻是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進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信息性、創新性、生動性去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學習。
(二)重視數學思想方法,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育家J•S布魯納說過:“在學習過程中把握數學思想與方法,能使數學知識更易于理解與應用,領會基礎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方式是通往遷移大道的‘光明之路’。”著名教育家米山國藏提道:“學生在初高中所學習到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在進入社會后很快便會遺忘,但今后無論他們從事什么行業,那些刻入學生骨髓的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方法將會對他們的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是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內容。數學思想方式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抽象思維的發展,同時有利于訓練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廣闊性。具體而言,教師應重視以下幾種思想方法。一是轉化歸納數學思想方法。轉化歸納數學思想就是將一個較為困難的問題轉化為相對較簡單的問題,并對其解答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在這一過程中做到滲透思想、理解方法。轉化歸納數學思想的培養,可以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二是分類討論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是一門復雜多變的學科,每個問題都糅雜了不同的知識點,且每個問題在不同的條件、要求之下會有不同的答案。分類討論思想的培養,可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三是數形結合數學思想方法。幾何與代數結合是數學學習中常用到的方式。數與形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兩個內容,實則在一定方式下可以轉化。數形結合思想方式的利用,為數學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另一種方向,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直覺思維、抽象思維能力。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結語
高中階段,數學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關注的重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最根本的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有利于學生快速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靜祎.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8):129.
[2]葛旻.分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5):38.
作者:何成杰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威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