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者:李楚紅,盧遠征,王素容
【關鍵詞】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調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心力衰竭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為臨床開展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提供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參考。方法:隨機對112例愿意合作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自行設計的信息需求表,以問卷方式對患者進行調查,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心力衰竭患者最想了解的健康內容是發病原因和急救常識,其次為疾病轉歸、飲食調護、用藥知識等。結論: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確定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案,不斷給予調整,才能有的放矢,突出成效。
[關鍵詞]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調查分析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危重癥,是多數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幾乎不可避免的結果[1]。近年來,盡管一些心血管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心力衰竭發病率卻在升高。這顯然與人群年齡老年化、冠心病治療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時間延長有關。65歲以上的患者住院最常見原因是心力衰竭[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心力衰竭的轉歸及治愈程度將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心力衰竭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預防發作,保證生活質量就更為重要。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可行性、針對性、實效性,我科對112例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住院的112例愿意而且有能力合作患者進行調查。
1.2調查內容自行設計問卷,內容有患者的一般情況、住院時間、病情復發情況、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程度、宣教的時間、方式、出院指導的具體內容等方面。
1.3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統一由護理小組組長分發,先講解問卷中各項內容及填表要求,被調查者了解后逐項填寫,無文化者由調查人調查后代填寫。發出問卷共112份,收回112份,有效率100%,最后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分析
2.1一般情況調查的112例住院患者中,男72例,占64.29%,女40例,占35.71%。平均年齡56.8歲。職業分類:工人35例,地方職員(含離退休)33例,農民29例,學生9例,無任何職業6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學歷11例,高中29例,初中及初中以下63例,文盲9例。
2.2住院時間<1周59例,1周~1個月以內有42例,>1個月11例。對自己病情基本了解29例,不了解81例。
2.3病情復發情況無復發62例,復發2次32例,復發3次17例,復發3次以上6例。
2.4對健康教育內容需求程度的調查(見表1)由表1可見,患者最想了解的是發病原因、急救知識和治療方法,其次是疾病轉歸、預防措施、用藥知識、飲食調護、并發癥的預防、護理常識等。
2.5對健康教育必要性的看法99%以上認為很有必要,認為可有可無不到1%,沒有人認為不必要。88%的患者認為健康教育應在住院3天內,10%的患者認為應在出院之前,2%的患者認為沒關系。說明患者對健康教育有著迫切的要求。
表1健康教育內容需求程度的調查(略)
2.6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見表2。
表2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略)
2.7對出院指導需求認為十分必要占92.5%,不太必要占5%,不必要占2.5%。對出院指導的需求可反映出患者愿意與醫務人員保持長期合作關系,這有利于患者對醫學知識的咨詢,也有利于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8效果評價通過進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可不同程度了解了有關心衰的基本知識并運用相關知識有效地穩定病情,減少并發癥,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復發次數。不僅有益于患者,還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也減輕醫院的壓力。
3討論與對策
3.1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盡管現代醫學對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診療技術較前大為進步,但絕大多數心力衰竭患者仍不免因心力衰竭的發作而致殘或死亡。因為治愈出院后,易中斷門診隨訪及常規服藥治療,又不正確給藥方法,不知怎樣選擇體力勞動以及控制鈉鹽攝入等等,增加誘因出現,常出現病情復發。健康教育的效果經由患者自身完成,并且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自覺控制誘發心力衰竭危險因素(如呼吸道感染、體力勞動過度、情緒不穩定、飲食不合理、中斷服藥等)可以降低復發率及病死率。另一方面,由于新技術、新儀器的廣泛運用,治療的復雜性增加,如能及時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一些衛生知識,主動配合治療可助長正面的保健行為。因此對住院或出院后正在門診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有關心力衰竭常識的系統教育很有必要。
3.2健康教育的形式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抓好教育時機,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進行教育以符合個體需要。從調查結果可見,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形式要求是多樣化。最希望的是書面資料,因為書面資料可達到圖文并茂,長期保存且隨時可查詢。其次是一對一的個別指導,因為個別指導具有較好的針對性,而且有利于護患溝通。因此護士要知識廣博、善于溝通才有能力勝任此項工作,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交流技巧的護士能使患者產生信任感,于是樂于接受護士提供的保健信息,共同建立指導、合作或參與型的護患關系。
3.3健康教育的內容要因人而異,根據患者具體需要確定方案并注意隨時評估,不斷調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成效突出。
3.3.1心理護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病情發展及轉歸與心理、情緒、社會刺激等因素有密切相關,患者能否維持健康及生活質量提高有重要的相關性[3],同時還應教會家屬提供情感支持。
3.3.2避免誘發因素據統計有80%~90%患者病情復發是由誘發因素誘發,對防治心力衰竭有重要意義[4]。要教會患者如何做好防感染、防體力勞動過度、限制鈉鹽攝入、忌暴食暴飲、做好避孕措施并堅持服藥。
3.3.3遵醫囑給藥指導患者應定期復診,不能麻痹大意,按時服用強心藥,教會患者自測脈搏和觀察洋地黃毒性反應表現。間斷使用利尿劑以及必要時加用擴血管藥等。掌握各種服用方法、劑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定期復查。
3.3.4癥狀和體征的自我監測指導指導患者每天測體重、計尿量,評價水腫消退情況,定時測量血壓,同時應教會其對急性發作處理、如何改善睡眠、防體位改變跌倒的具體方法。
3.3.5根據心臟功能合理制定活動計劃,逐步提高活動量,維持和提高心臟代償功能。
3.4培養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心力衰竭的主要特點有:長期性、反復發作性、疾病復雜性、預后差、直接影響日常生活,消耗一定費用。因此培養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調節生活習慣,實施自我管理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知識和技術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發展,預防并發癥,減少傷殘程度,促進功能恢復,力求最好的預后。
參考文獻:
[1]盧興.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學從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
[2]張子彬(中),鄭宗鍔(美).充血性心力衰竭[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1:7.
[3]郝慶英,郝玉芳,曾利琴,等.心血管患者家庭功能及其行為方式調查[J].實用護理雜志,1991,15(5):34.
[4]張子彬(中),鄭宗鍔(美).充血性心力衰竭[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