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股骨干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治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鍵詞】股骨干同側股骨頸
臨床上股骨干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是一種較嚴重的創傷,本次研究對20例治股骨干合并同側骨頸骨折患者采用手術內固定治療取得了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富陽第二人民醫院的20例股骨干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患者,均為男性,年齡21~52歲,平均(33.10±1.21)歲,同時合并同側股骨髁上骨折8例、髕骨骨折10例、髖臼后壁骨折2例、股骨頸骨折按Pipkin分型[1]Ⅰ型4例、Ⅱ型14例、Ⅳ型2例。其中漏診1例。
1.2手術方法急診處理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復位髖臼后壁骨折伴股骨頭脫位(除1例漏診病例)。2例合并髖臼后壁骨折未能手法復位,Ⅱ期(傷后5~14d)予以髖臼鋼板螺釘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Ⅰ型采用髖關節后側入路,Ⅱ型和Ⅳ型采用髖關節后外側入路,20例患者均采用中空螺釘固定股骨頸骨折。
1.3綜合膝髖關節評分標準(髖關節療效參照Thompos和Epstein評分標準[2];膝關節療效參照Lysholm和Gillquise評分標準[3])優:屈膝髖關節>90°,行走無疼痛、跛行;良:屈髖<90°行走無疼痛跛行;可:屈膝<90°行走無疼痛跛行。
2結果
隨訪14~48個月,平均(22.11±1.24)個月,全部病人均獲得骨性愈合,愈合時間6~7個月,未發現股骨頭壞死。髖關節創傷性關節炎1例,骨化性肌炎1例,膝關節僵硬1例。
綜合膝髖關節評分標準結果:優17例,良2例,可1例。
3討論
在股骨干骨折內固定治療前,應先對股骨頸骨折進行解剖復位,這對骨折的穩定性及愈后很重要。在股骨頸主釘置入前應臨時用2-3枚克氏針固定,以防再次移位,可以減輕股骨頸周圍血供的破壞。如果閉合復位失敗應積極切開復位,使股骨頸骨折解剖復位,減少或避免潛在的嚴重并發癥如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頭壞死。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的漏診率較高是此類骨折的另一特點。初診髖部骨折漏診率可達40%以上。造成漏診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多處受傷,主訴時忽略了疼痛較輕的部位,加之因傷情嚴重,醫生查體不細致而造成。其次首診醫師對此種損傷缺乏認識,未能及時全面的檢查,導致漏診1例(占50%)。本次研究認為對懷疑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均應拍攝包括髖部和膝部的股骨全長X線片,這樣又能了解應用內釘固定時必要的髖部情況,也不至于造成其他部位骨折的漏診。對有疑問者應常規進行CT掃描,可以避免漏診。
強大的暴力經膝部沿股骨干至股骨頭與髖臼壁,這一過程中,由以下三種因素和一種特殊體位決定骨折及合并癥的多樣性和復雜性:①受傷時屈髖程度。當創傷瞬間屈髖<60°,股骨頭與髖臼壁接觸較多,除發生股骨頸骨折外可致髖臼骨折(本次研究有2例);屈髖>60°,股骨頭與髖后壁接觸較少,除股骨頸骨折外同時伴有髖關節后脫位;②股骨干的強度。股骨干的強度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合并股骨干及髁上骨折(本次研究有4例),平均年齡44歲,高于本次研究有平均年齡(33.10±1.21)歲;③暴力大小及受力點。當受力點為髖骨時即發生髖骨骨折(本次研究有5例),經力的傳導所致的骨折程度與暴力大小密切相關;④一種特殊體位,即屈膝屈髖位。本次研究有20例患者均為摩托車駕駛員,發生車禍時就處于這種特殊體位。
術后處理與功能鍛煉。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嚴重的創傷,治療非常困難。其處理恰當與否對患者的骨折預后、功能優良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1,2]。其中膝髖關節同時損傷,術后恢復顯得尤為重要,不能早期功能鍛煉,易造成髖內翻或旋轉畸形,關節功能恢復差[3]。本次研究出現屈膝<90°,術后恢復欠佳,主要存在矛盾是:術后膝關節早期CPM應用,可以促進康復,而股骨頸骨折術后早期仍需進一步保持下肢中立外展位,來持續皮牽引2周,然后通過一套內固定系統達到兩處或兩處以上骨折的堅強固定,并進行CPM功能鍛煉,骨關節并發癥明顯減少。本次研究的20例股骨干合并同側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后,骨折復位良好、固定牢固、并發癥少,患肢功能恢復快、功能障礙少。
【參考文獻】
1榮國威,五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28.
2蔣協遠,王大偉.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64-169.
3馬海漁.髖關節后脫位合并骨頭骨折隨診分析[J].骨頭關節損傷雜志,2003.18(4):257.
4徐生根.股骨頭骨折13例報告[J].中國骨傷雜志,2003.16(2):95.
5葉暉,林其仁.髖關節脫位合并股骨頭骨折的治療[J].中國骨傷雜志,2005.18(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