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語文創新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創造能力。
我在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碰上詩歌,就讓他們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原來喜歡采用問答式教學方法,但是使用過分了也不好。每個詞語怎么解釋,每個句子怎樣理解,每個段落怎么朗讀,全都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現在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一方面我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二、可以利用課本中創新資源,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小學語文教材有大量創新性的“物”。這些創新性的“物”,有世界最古老的“趙州橋”,有令人驚嘆的“萬里長城”,又輕巧充氣的“塑料橋”……課堂教學中,可利用這些人們在實踐中發明創造的物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記敘了大量創新性的“事”。如烏鴉喝水,司馬光雜缸,《冬眠》中的“我”發現刺猬的諸多特點,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等等。我在上完《烏鴉喝水》后,問學生:烏鴉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說既然瓶子里的水不多,烏鴉就可以把瓶子扳倒,再喝水。多么與眾不同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多么可喜的求異思維的火花!學生不是不能,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
小學語文教材還歌頌了大批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如發明家愛迪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音樂家貝多芬,藥物學家李時珍……這些科學家都是憑著他們的創新給人類帶來了福音。這些人的創新品質,必將在學生的靈魂深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可以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倡議書。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并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干。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意識,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會激活,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
記得我剛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時,態度非常認真。備課時把每一分鐘該做什么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上課更是按照教案來,一絲不茍。可是課堂上,學生表情木然,提一個問題,一般只有幾個學生有反應。本來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學生沒有學習興致。后來讓學生寫命題作文,也是千篇一律,讓學生讀文章也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這使我感覺到,他們思維過于僵化。怎么辦呢?是我的教學方法不當,還是學生基礎太差?經過多年的教研和教改,我才發現這是因為我在語文教學中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造成的。我也因此尋找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