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閱讀教學語文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讀出味
好的文章是有其氣質與味道的,正如朱熹所說:“讀書重在得他滋味。”文章的滋味就在于文章中的思想情懷,引發的讀者思考。初中語文閱讀就是要在閱讀文章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的世界,與文章產生共鳴。當學生讀出文章滋味了,就會細品文章的遣詞造句,進而愛上閱讀,養成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郭沫若的《雷電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讀出味道,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全文默讀,標出生字與釋義。接下來,讓學生誦讀,要求聲調有力,節奏鮮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誦讀,就可以把文中屈原的悲壯情緒、對雷電的渴望、對河伯的藐視讀出味道來。而文中屈原憂國憂民、義憤填膺的內心也就躍然紙上,學生就能在字里行間里,看見一個生動鮮活的屈原形象。其實自古以來,誦讀是閱讀的不二法門,中國詩詞的流傳,西方荷馬史詩的傳承,都依賴著誦讀得以重現詩人的氣勢、思想與內心世界。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心理敏感期,表現欲非常強。內心的敏感會讓學生更容易被文章中的情感所觸動,而誦讀的過程還可以結合表演等形式,真正還原文章的原汁原味。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與課文情景劇表演,讓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文章化為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對文章的理解,真正把文章讀出味道,演出神韻。
二、多思考
思考的目的是一個思維反芻的過程,也就是在第一次的閱讀上帶著問題看文章,對作者所提出的問題,給出的答案進行深切地理解與思索。沉進書中去,把文章的含義理解透徹。思考的同時也要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通過自己對生活的思考,結合文章內容進行體驗與反思。語文本身是一個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文章也只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思考的過程是把閱讀拉近生活的過程,又是回歸生活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思考的意義在于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理解與閱讀,從而發現自身生活的閃光點,學會思考,學會理解。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時,文章中把父親在車站過月臺買橘子的全過程像電影的分解鏡頭一樣進行了抓拍:探、攀、向上縮、向左微傾、慢慢爬下,這一系列動作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講解車站月臺的相對位置,讓學生演示一下自己坐火車時的狀態。然后組織學生把這些動作表演出來,再聯系生活講一講趕火車時的故事。學生對背影的把握越具體,那么對朱自清當時看到的情景也就越清晰。當教師如同畫面重現一樣把《背影》演示了出來,那么學生在這樣的閱讀教學里,就能想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思考,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文章的形象生動了,故事鮮活了,體驗式閱讀的方法于無聲處聽驚雷,把文章的形象變得有血有肉,具體鮮明。閱讀教學時還可以讓學生把文章進行想象與填充。比如,在孫犁的《蘆花蕩》一文中,撐船老頭的樣子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將近六十歲”,我們平時看到將近六十歲的老年人五官是什么樣子,眼神和動作等等。“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破舊的藍色是什么樣子,應該是有補丁,有多少補丁,上身赤膊,長期撐船的生活會讓他有什么樣的膚色?“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干瘦是什么樣子,沒有多少肉是不是會青筋暴露,皮膚打皺,又干瘦會是什么情狀?“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干黑是膚色,臉上皺紋多不多,臉型會是怎么樣子?花白胡子,干黑臉色,結合起來卻是神采奕奕,老人的表情應該是怎么樣?通過這樣的提問與引導,讓學生的想象為自己心中的撐船老人加入各種表情因素,最終達到見字如見人,身臨其境的閱讀效果。
三、會比較
閱讀是需要比較才能知優劣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作者可以寫出不同感覺,不同的角度也能帶來截然不同的觀感。初中語文閱讀方法中讓學生學會比較就是讓學生對文本中的字詞句,結構形象進行一一對比,通過把相近的內容進行比較,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手法。通過把相反的內容進行比較,可以把握文章的走向,理解作者的意圖,深入文章的內涵。例如,在學習蕭乾的《吆喝》一文時,文章中的各種吆喝聲非常有特點,如“餛飩喂———開鍋!”體現賣餛飩的爽快直接,“硬面———餑餑”是賣饅頭悠長的叫聲,“行好的———老爺——太太”這是乞丐哀求的氣,“葫蘆兒———剛蘸的”體現了糖葫蘆的新鮮。學生只需要把這些吆喝聲進行比較就能知道不同行業吆喝聲的區別,也能知道不同行業的生存狀態與宣傳側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吆喝聲所獨有的韻味與故事也能在學生心中產生印象。正如清代學者徐洪鈞所說:“讀書費神解,無事守章句。”讀一篇文章要通過多方對比,多思多想,就能如品茶一樣得到其中真滋味。例如,在《楊修之死》一文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把楊修的表現從頭到尾與其他人進行比較,通過人物間行為的對比,人物的性格也就呼之欲出。楊修的恃才傲物,唯我獨尊遇到曹操的妒賢嫉能只能是一個悲劇。這種人物間性格的比對,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情節的走向有一個預測,更能引至生活中,讓學生去思考不同性格的人面臨的不同命運。這樣的閱讀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敞開心扉去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還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在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引導學生調整心態,學會互相理解與合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應注重具體,注重閱讀體驗,注重學生的內心世界。根據不同的文章進行不同側重點的閱讀教學,讓學生讀出文章味道,思考其中涵義,比較反芻,進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最終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見字如人,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的作用。
作者:黃力平單位:福建省平和縣廣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