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式教學法語文選修課實踐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探究式教學法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內涵主要由閱讀、觀察探究、思考、表達個四方面構成,這里的閱讀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關教學情景,在這一情景中隱含著學習的所有資料和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情景找出其中的疑點、難點和重點,正如布魯納所說科學知識的掌握源于頭腦對知識的直接閱讀和感受。觀察探究指的是對教師提供的情景資料進行縝密的篩選,發現核心知識問題,并圍繞該知識問題收集相關資料。思考是指圍繞核心問題系統的分析,通過小組內部或者是小組之間的討論交流獲得更多的認識,從而加深對該核心知識的理解。表達是指學生通過對核心知識問題的閱讀、觀察探究、思考后,將自己對該知識的理解進行系統的表達,這種表達不僅是言語和書面形式,同時還包括該知識的實踐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也被稱為四步走),第一步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高師給予的情景資料,第二步是仔細觀察這些情景資料,并在其中發現并提出知識問題,第三步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自己提出問題的相關資料,并思考給出多種解決方案,從而真正掌握該知識。第四步是學生將自己理解的知識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科學合理的表達。可見,探究式教學法的出發點是發現知識問題,歸宿點是解決知識問題。
2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原則
教師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方法主要遵循“創設情景”、“提供方法”、“幫助表達”三原則。“創設情景”原則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構建的教學環境,將知識融入到情景當中,積極引導學生去學習基礎知識,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之上,才能更好的感受情景。以高中語文為例:無論是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還是寫作能力都離不開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只有積累了一定基礎知識后,才能激發學生感受情景的欲望,這時候教師適時的創設情景積極引導必然水到渠成。“提供方法”原則是指教師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研究方法,當學生具有一定基礎知識后,教師將運用實施的方法教授給學生,通過的特別構建的教學情景,學生在其中可以運用該方法,發現問題知識,達到將知識與實踐相聯系的目的。“幫助表達”原則是指當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后,能夠靈活的表達出來,這種表達不僅僅是語言和書面形式,更是能夠將該知識運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當中。以語文為例:學生通過對現代文閱讀的學習,提高了語言素養,在表達時就要避免隨意性和粗糙詞語的使用。
1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個性發展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平臺,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知識的傳遞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良好的課堂氛圍應該具有開放性、平等互動的特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探索知識,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去理解閱讀材料的內涵,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觀點,允許課堂知識交流中存在不同的聲音,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而是知識研究的參與者,與學生一道完成語文知識的探究。以高中語文選修課《祝福》為例,教師通過多媒體視頻為學生再現故事情節,同時創設出這樣的疑問:“祥林嫂死與何種環境?與同樣的環境下的賣火柴小女孩在心境上有何差別?”同樣死于饑寒交迫的環境下,當時的心境如何呢?祥林嫂可以用凄慘來形容,而小女孩則是滿懷喜悅,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學生們的興趣被不斷調動,積極思考,互相交流,產生了許多令老師拍案叫絕的思維閃光點,這種采用創設情景、情景設問的探究方法,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2鼓勵并指導學生的質疑和深入探究
朱熹曾說過“讀無疑者,教有疑”,可見學習知識始于對知識本身的質疑,探究式教學法與此觀點不謀而合,開放式的課堂鼓勵學生質疑知識的正確性,教師通過構建特定教學情景,啟發學生去認真閱讀情景、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收集資料,認真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高中語文教學采用探究方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材料后,學生將疑問與思考的想法寫在書上,形成對文本材料的基本感受,同時也便于在課程上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教師要鼓勵學敢于挑戰名人名言,發現問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以高中語文選修課《過秦論》教學為例,賈誼說:“秦之滅亡,苛政也”,杜牧則有“驕奢淫逸”原因的論斷,但是這些文人大家,對于秦朝滅完原因的論述過于片面,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查找史實資料,通過探究、思考和同學間的討論,總結出秦朝滅完是由于實施苛政、政治腐敗、民心向背、守舊少有創新變法等原因,古人的詩詞歌賦中只是針對上述原因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諷刺。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古人先閑的觀點,進而深入探究這一觀點,從而加深對這一知識的理解。
3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注重學生作業評價
探究式語文教學方法與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的最大區別在于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通過教師的問題設置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竇娥冤》時,探究式方法要求教師給出相應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竇娥個人遭遇突顯怎樣的社會矛盾?”學生通過查找大量的相關資料,會更好了解文章所描述的時代背景,對很多文章中的疑問迎刃而解。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還要注重相關作業的布置,通過課后作業強化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作者:沈霞 單位: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鐵路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