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啟發式作文教學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重點指導啟發思維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的學生的,不是已經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成大廈,而是促使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筑。”如果學生要寫有關家務勞動的作文,應首先布置同學們親身實踐,進行一次家務勞動的嘗試,之后指導口述,最后根據典型選材,進行啟發式指導。同學們參加的各項勞動,就是要寫的素材。這些勞動是他們親身參與的,用這種親知親歷的素材去寫作,學生才能“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口述我心”,才能有興趣去寫。怎樣指導學生寫呢?我選擇了“擦地板”和“煮飯”這兩個素材加以啟發、指導。在學生口述勞動過程時,我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啟發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中去。我和同學們講:口述也好,筆寫也好,一定要有一個清楚的層次,不能東一句、西一句,要依據自己親身參加勞動實踐的過程,按照“先怎么樣”、接著“怎么樣”、最后“怎么樣”這樣的層次來敘述。一個學生口述他模仿媽媽擦地的樣子:“先把拖布涮干凈,用手來擰。媽媽手大能攥住,我手小怎么辦?對了,我把拖布分成一綹一綹來擰,這樣一點點地擰干了,接著從里往外退著擦。在沒觀察媽媽是怎樣擦地之前,我是從里往外擦,結果擦完的地又被我踩臟了。通過觀察,我終于學會了。擦完后把拖布涮凈,放好……”我又請同學口述做飯的過程。為了啟發同學們的思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是怎樣模仿媽媽煮飯的?先怎樣做?接著怎樣做?最后做什么?哪些詞語最能表達你的想法?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進行口述。因為教師提出了帶有啟發性的問題,活躍了同學們的思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形成了一個積極探討、紛紛表達自己認識的氛圍。學生在思考時有據可依,有物可想,加之彼此發言的啟發,思維擴展了,想象豐富了,“思”的范圍不再局限于眼前,而是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因而“思有所泄”的內容就不再是枯燥無味了,而是如小溪之水涓涓不斷。
二、批改講評啟發點撥
葉圣陶先生說:“修改之要,在材料之取舍,觀點之斟酌,組織之當否,邏輯之當否,若此之類,較之一詞一句之推敲尤有關于文章之優劣。”作文批改是高年級語文老師花費時間最長,動腦筋最多的勞動。批改學生一篇篇的習作,就是檢驗學生砌磚建造的成果,而教師的批語、講評則是對學生再認識、再實踐的重要指南。批改的語言要針對學生文章的主要優缺點,帶有啟發性,要形象、準確、通俗易懂。講評就是剖析有代表性的文章,使學生明確作文中的優點及不足。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道而弗牽,牽而弗抑,開而弗達。”意思是對學生的學習要誘導指引,開拓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吸收新知識,促進能力發展。
三、閱讀積累啟發滲透
閱讀是從書面語言中獲得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通過閱讀掌握大量詞匯、各種句式和表達方法,同時受到教育,形成正確觀點,獲得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有關知識;作文則是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閱讀是自外而內的吸收,重在理解書面語言。可見,作文和閱讀是分不開的。 作文課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捷徑。學生興趣提高了,主動去寫的積極性就提高了,對多讀、多看、多思、多練的重要性也認識得更加明確了。有一些同學經常把自己看到的或經歷過的事寫出來讓我看,一些同學還在暗中比賽,看誰寫得多、寫得好。那種淺嘗輒止、敷衍了事的現象再也不存在了。由此我認識到只要堅持啟發式教學,寫作實踐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就會不斷提高學生們作文的質量。
作者:張素文 單位:長春市南關區北大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