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經濟下我國環境會計要素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人們低碳經濟及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環境會計也越來越受到政府、大型企業以及公眾的重視。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是企業環境會計研究的基礎,是我國環境會計核算不可或缺的內容。本文從我國環境會計要素核算確認的六大內容出發,在我國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現有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進行環境會計要素確認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會計;會計要素;確認
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是當前全社會的主要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就此提出了明確要求。當前對于生態文明的發展不僅要側重綠色和循環發展,同時更要側重低碳發展。究其原因包括以下方面:全球變暖現象嚴重,海平面呈現上升趨勢,這些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引起的,而避免上述現象進一步惡化的方式就是運用低碳經濟促進低碳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的主體是企業,因此對于環境責任的承擔來說,企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它們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發展的主力軍。計算企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我們一般采用企業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在這種運算體系中,其計量方式為貨幣計量,其基礎是會計要素核算,參與主體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群眾以及一些相關的中介機構等。不同階段的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關系著企業環境會計體系的核算,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環境經濟損益的正確核算應向社會公眾公開[1]。
1環境會計的定義
綠色會計是環境會計的另一種稱謂,它是各種發展理論的綜合,既涉及會計學和環境科學,同時它還與現代經濟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有密切的關系。相對于環境會計的內涵來說,它的會計中心一方面涉及自然環境資源,另一方面涉及社會環境資源,是指如何在兩者的耗費方面進行補償的運算研究[2];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結合環境問題和現代財務問題,從價值形式出發,采用貨幣或實物的計量方式,以此確認環境變化,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在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其環境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從環境成本和價值的角度對企業環境效益進行評價,從近期和長遠角度來看,這種會計科學的側重點是企業的財務成果和社會的價值形態。
2低碳經濟視角下環境會計要素確認分析
2.1環境資產要素
環境資產要素分類核算是計算環境資產的主要方式,而四柱平衡關系是其主要涉及因素。四級分類是對環境資產分類的形式體現,其中水土、礦產和生物資源屬于一級分類,然后根據管理需要再對其他進行分類。
(1)水資源。
它主要包括兩類:地表水和地下水。江河湖海的水一般被定義為地表水,而溫泉水和礦泉水等常被定義為地下水。除此之外,Ⅰ、Ⅱ、Ⅲ、Ⅳ、Ⅴ類水也是人們常用的水資源分類方式,它的分類依據為水質的好壞。
(2)土地資源。
《土地管理法》把土地分成了三類: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養殖地等屬于農用地的范疇;建設用地主要包括城鄉住宅建設、工礦企業用地以及一些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用地等;除了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之外,其余的土地都屬于未利用地范疇[3]。
(3)生物資源。
這一資源的展開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包括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具體的層次?!敖纭钡膶哟纬税ㄔ松锝绾驮锝缰猓€包括動物界、植物界和菌物界,這種分類方式源自于美國生物學家魏太克,時間是在1969年[4]。對于生物資源的另一種分類是農林牧漁和其他,其分類依據是會計的重要性原則。
(4)礦產資源。
這種資源主要包括三類: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其中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屬于能源礦產;而黑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等屬于金屬礦產,其種類數量分別為:22、8、8、13;化工原料和建材原料的非金屬礦產屬于非金屬礦產范疇,其中前者有25種,后者包含6種。
(5)其他資源。
人類生存的相關度是其他資源的確認依據。其中最典型的包括氣象條件和景觀條件等。前者主要涉及天氣的變化,包括每天的日照、氣溫、風級、降水量以及相關的空氣質量等;而后者主要涉及景觀的級別:Ⅰ級、Ⅱ級、Ⅲ級等。以上環境資產要素按照會計原理,根據一級分類設一級核算科目,二級分類設二級科目,依次類推,至最低層次。最低層次的賬頁,除了需要根據“期初存量+本期增加量=本期減少量+期末存量”進行分項核算以外,還需要表明雙重計量單位,即實物計量單位和貨幣計量單位。
2.2環境負債要素
企業需要通過六種形式對環境進行責任承擔,這種理論的形成源自于美國環境保護署的界定:承擔形式一是合規性負債,這種責任主要是指企業應承擔對環境質量進行破壞行為的責任,并且這種責任由法律監督實施;承擔形式二是補救性負債,是指對污染后的環境責任消除或拯救;承擔形式三是違規性負債,這種責任帶有一定的處罰性,是由于破壞了環境而理應接受的懲罰;承擔形式四是賠償性負債,這種責任涉及相關的人或是一定的組織,其損壞原因也是由于對環境的破壞造成的;承擔形式五是懲罰性負債,是由于侵害對方利益而產生的賠償責任;承擔形式六是損害性負債,涉及對公眾自然資源的損害。相對于環境負債核算來說,它一方面反映著具體的環境資產損耗與破壞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反映著責任的歸屬情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環境資產的確認和賠償責任的分工。
2.3環境權益要素
環境權益主要探討環境凈資產的權益歸屬問題,其要素條件是區域范圍相同,社會組織不同?!碍h境權益=環境資產—環境負債”,如果這一關系要保持平衡,那么相對于環境資產來說,必須盡可能地減少環境負債。當平衡關系涉及貨幣計量和實物計量時,它主要是針對單項資產來說的;如果相對于總體資產來說,它的平衡只涉及對貨幣計量條件的要求。還有就是,核算環境權益要素時,一方面要對環境凈資產的數量進行反映,另一方面也要對責任主體對環境凈資產的權益歸屬問題進行必要的反映。
2.4環境收入要素
環境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的是經濟利益的體現,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方面企業的經濟流入。確認環境收入需符合以下條件:條件一是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前提條件是由環境收入導致;條件二是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與環境收入相關;條件三是能夠計量出環境收入。我們所說的核算主要涉及凈收入,主要包括對相同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這種核算中還要去掉經營成本,環境收入指經營的凈收益。設賬的因素包括具體的收入項目。
2.5環境成本要素
我們通常把對環境負債的償付稱之為環境成本。環境成本核算的依據是環境收入項目或收入種類。而環境負債項目或使用的費用性質決定著環境成本項目的劃分,同時也決定著受益對象的分配情況,作業成本法則是核算的可借鑒條件。綠色GDP的指標計算也與環境成本有著密切關系。
2.6環境效益要素
環境收益是經濟利益的流入形式的表現,它是標志著經濟效益的產生,是企業在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其確認需符合以下條件:條件一是時間一定的情況下的經營成果的取得;條件二是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體現;條件三是相對于管理當局和信息使用者來說應該有足夠的會計信息可提供使用,而信息的提供又涉及環境收益的計量;條件四是環境收益的定義決定著環境收益的確認。也就是說,環境效益核算要符合下面的公式:環境效益=環境收入—環境成本,并且要體現其平衡關系。
3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環境會計要素確認的幾點建議
3.1制定符合我國環境會計特點的核算體系
隨著環境會計體系在我國的運用,我國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尤其是在最近的幾年研究成果斐然。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我國對環境會計體系的研究涉足較晚,在很多方面與先進國家存在著差距。從這一點上來看,發達國家成型的環境會計核算經驗對我們能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為我國標準的環境會計體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對它的規范和完整起到了促進作用[5]。相對于我國當前的環境會計體系來說,缺乏完整性、合理性和規范性是它的主要不足之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進行加強。
3.2提高環境會計研究人員的低碳經濟意識
我國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低碳經濟為主。這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應該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與環境會計的結合。因為這里所指的低碳會計的內容一方面涉及低碳經濟,另一方面還涉及環境會計,它是二者的結合,并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人們應該對它進行足夠的重視。確認社會會計要素除了包括對碳和碳排放量的確認之外,還包括對碳收益的確認,我國在這方面的表現都有所欠缺,所以加強環境會計與低碳經濟的聯系,是我國環境會計確認工作的重點。
3.3建立我國碳確認的統一標準
對于碳的確認,相對于我國的環境會計確認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在現階段,存在三種情況,一是部分企業忽視了對碳的確認;二是對碳的確認沒有明確的體現,企業意愿起著決定因素;三是對碳的確認缺乏相應的標準,情況混亂?;谝陨锨闆r,為了規范我國對碳的確認,確認標準的設立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陸小成,祁瓊,侯祥.低碳發展視域下企業環境會計體系構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4):224-227.
[2]梁雅倩.關于我國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構建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4(11):317.
[3]孫明山,周銀燕.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構建思路新探[J].財會通訊,2012(9):19-21.
[4]楊世忠,曹梅梅.宏觀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框架構想[J].會計研究,2010(8):9-15.
[5]王?。覈h境會計要素確認問題及對策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9):359-363.
作者:徐凱 卿玲麗 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