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域工業園循環經濟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羅君作者單位:廣西有色再生金屬公司產業政策研究院
產業園區基礎理論研究綜述
產業園區是以合理利用資源為核心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復合系統,為實現區域發展而聚集相關企業的特殊經濟活動空間,是由多個企業以及管理機構依靠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高度集成及共享資源,互換產品、副產品的具有鏈網結構的地區。由于工業園區是產業園區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將產業園區視為工業園區,并且在研究產業園區循環經濟時也以工業園區為分析對象。從產業性質的角度,產業園區可以劃分為農業產業園區、工業產業園區、綜合產業園區和特色產業園區等。從國家行政的角度,產業園區可以劃分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和出口加工區等。產業園區的土地利用效率高,技術、人才、資金、優惠政策集中,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嚴格,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最佳選擇區位。而且,產業園區促進產業地域分工,形成產業基地,顯著提高區域經濟效益,降低治理環境污染成本,產生可觀的生態效益。因此,發展產業園區循環經濟具有獨特的優勢。
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發展特點
(1)效率優先,協調同生效率優先是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最顯著的特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整個發展的過程,始終堅持協調經濟效率與生態效率之間的關系。園區發展并不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率,忽視生態效率;反而極為重視生態效率,園區把經濟增長建立在自然生態規律的基礎上,向生態環境排放廢棄物趨零化。統籌協調兼顧園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保護,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同生。(2)耦合關聯,循環再生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通過循環經濟產業鏈的構建,形成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行業之間的耦合關聯,以橫向產品的供應和副產品的交換為紐帶,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閉環反復循環,實現園區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流動,建立資源利用的交換系統,實現循環再生,盡可能地降低向區外排放廢棄物的水平。(3)結構優化,和諧共生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具有高度優化的產業結構和較為完整的自組織系統,園區采用現代化生態、節能、節水、再循環和信息技術,國際先進的生產過程管理和環境管理標準,提高園區資源利用的效率,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共生網絡的完善,企業之間的和諧共生。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的共生有別于自然界的共生,園區產業共生是自發和人為共同作用形成的。(4)周期管理,清潔自生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實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并且清潔生產貫穿于產品生產全過程。從原料的入園、產品的生產及使用、污染源的產生、廢棄物的出園的每個環節都進行生命周期管理,盡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減少和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和負面影響。同時,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和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支持產品周期管理的各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