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獨立學院多元化聲樂教學革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獨立學院聲樂教學狀況
由于受歐洲聲樂體系的影響,獨立學院所選用的聲樂教材多為中國藝術歌曲和意大利語作品,演唱難度較大的德語、法語、俄語等語種歌曲以及歌劇詠嘆調則較少涉及。聲樂教材多為以下幾種:高等師范院校試用教材《聲樂曲選集/中國作品》全套4冊;尚家驤編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歌曲集》等。近年來,國內聲樂教材的編寫、出版較為有限,且多為舊曲目的整理與集成,缺乏適合當代聲樂學生演唱的教材。獨立學院有其生源、區域經濟情況的特殊性和獨特的人才培養定位,要求聲樂教材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針對性。②因此創作、出版適合當代聲樂學生演唱的曲目和教材,加強獨立學院聲樂教材特色化建設成為當下的重要之作。據筆者了解,目前獨立學院的聲樂課程安排多為每人每周一堂聲樂課,甚至2—4人每周一次聲樂課。對于專業基礎略差的獨立學院學生來說,目前的這種課程安排并不能夠保證學生演唱水平的提高。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唯有增加學生的專業課時。課時的增加可以通過聲樂公開課,集體早課、晚課等方式來實現。另外,課程安排需與學生狀況和教學內容相照應。由聲樂老師組成評定小組,對在校學生進行專業測試,綜合學生個人條件、個人意愿、演唱水平、演唱方法、職業規劃等因素,決定學生的演唱方法和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不走彎路,達到因材施教。
二、獨立學院聲樂教學多元性探析
1.更新教學理念
建立有利于獨立學院聲樂專業的教學體系,首先要更新聲樂教師聲樂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歐洲音樂中心論”觀點。目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師多畢業于專業音樂院校或師范類學校,其在多年歐洲音樂體系的教育背景下,已形成固定的聲樂演唱和教學思維模式,教學理念單一。想要打破這一格式化模式,需要適時更新調整教學理念和知識結構,形成獨立學院特色化的聲樂教學體系。另外筆者認為,一對一的教學模式能成為當前聲樂教學的主要形式,其針對性、靈活性的優勢顯而易見。然而卻造就了“只聞其聲,便知其師”的弊端。隨著時展,大眾的審美需求趨于多樣化,獨立學院更應順應時代潮流,實行一對一、小組課、公開課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2.豐富教學內容
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還需打破教學曲目單一的現狀。傳統的中外聲樂曲目歷經歲月的磨練,已成為業內公認的聲樂教學內容。也許傳統聲樂曲目可以幫助學生打好牢固的演唱基礎,提高他們的演唱水平,然而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是不是每一位學生都適合演唱這些作品。以“90后”為主的當代大學生在演唱這些作品時,能否真正理解這些作品的內涵呢?畢竟他們之間的時間跨度可以用世紀來衡量了。豐富教學內容的根本是要求聲樂教師更新調整教學理念。需要明確的是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按照傳統的美聲方法訓練,并不是只有演唱傳統聲樂曲目才能獲得演唱技藝的提高。在傳統聲樂作品的基礎上,適時增加不同風格、不同民族、不同唱法的作品,甚至是當代流行歌曲。不論演唱何種風格的作品,以何種方法演唱,只要演唱者自己唱著舒服、自然,觀眾聽著親切、有共鳴,就是成功的演唱。聲樂的學習在遵從自然的發展規律、觀眾的審美的前提下更應體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獨立學院聲樂學生更應遵從這一規律。由于多數聲樂教師個人主觀的評判和對于自身教學的認識不足,往往不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不經意間會對學生的演唱個性進行“改造”。
3.結合職業生涯規劃
“規劃”與“設計”同義,即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其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其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學生在校的學習同未來職業生涯規劃是密切相關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的同時,還需提高其職業核心能力,適應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基于這一點,獨立學院應摸索出適合自身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獨立學院旨在培養學生掌握聲樂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分析方法,具有聲樂演唱與教學的基本能力,具有比較綜合的專業素質。能在各級各類專業文藝團體、中小學校、藝術培訓中心、群眾文化館等單位從事聲樂教學研究與表演。結語構建獨立學院多元化聲樂教學模式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是其成功的關鍵。獨立學院聲樂教育應在傳統聲樂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逐步建立多元化聲樂教學模式。充分考慮獨立學院自身特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打破傳統、固定的聲樂教學模式。兼顧學生特點和個性,適時更新教學理念,形成特色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在兼顧普遍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結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全面、有特色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范增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