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課比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多數學校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這是高中和大學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1[本文從高中與大一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度、在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在“崇拜英雄式的生活方式”、在對集體主義的認知幾個方面,探究思想政治課的差異與銜接問題,由此本文得出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維度高考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應的改革對策。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差異;銜接;高考改革
2014年國務院正式《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17年《意見》將全面推進。教學課本的價值方向一直都是社會主流價值搶占的主要部分之一,也可謂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縮化。]2[思想政治課的課本作為一種高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課程文本,是政治老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憑借和重要依據,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與傳播媒介。近年來,關于高考思想政治改革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本文通過調查,嘗試對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大學課程的銜接問題進行系統的意識形態視域的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維度高考改革的必然性分析
通過對**高中學生和**學院大一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理清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知度。本次調查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維度。
(一)大一學生與高中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方面沒有顯著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同學認為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理工類專業中也有多數同學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起到絕大作用,認同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同學卻很少。這一現象表明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和價值體系的認知能力較薄弱。根據高中生的性質,高考依然代表了“一考定終身”的特點,從他們的角度看考試的結果是極其重要的。日常的學習、生活、工作大多數仍然是老舊的方法和套路,較少次數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其成效甚微,僅僅只是一種表面形式,師生們均不是十分看重。學校方面最關心的仍然是考試的升學率,班主任以及各學科教師最關心的是所教學生相應科目成績的高低,而相對于不受高考“重視”的思想道德方面,家長、老師與學校所投放的關心是十分少的。根據上述的問卷調查,我們可以觀察到,現在的高中生在學校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方面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對待考試,大多數都認為不具備具體意義,學不學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本人猜想,上述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的當前任務是高考升學,將來就讀大學的好壞是與現在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相關的。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部分學生心中是不具體的、空洞的、繁雜的、不熟悉的象征,即使沒有這種想法的學生依然會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遠離社會事實的,在同學們的眼中,與高考的巨大壓力與重要性相比,它就像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
(二)大一學生與高中學生在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方面沒有顯著差異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大多數大學生都認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取決于貢獻的多少。理工類的部分同學認為還取決于財富的多少,充分顯示了理工科的同學注重實踐的思想。藝體類的同學認為財富和貢獻在個人價值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說明他們對于人生價值的認識并不健全和完善。當然在這四類專業里也有少數的同學選擇了職位的高低和權力的大小,這表明有少數的同學并未能正確的認清個人價值的實現。當代社會高度發達,大學生要想推動社會進步、掌握自己的命運、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惟有突破創新才能實現。]3[個人的成功不只是自身家庭和事業上有所成績,而是通過自己的奉獻創造出一種能夠起指導作用的文化,乃至改變社會。]4[社會由人創造,同樣可以由人改變。大多數學生都有顯著的功利性,關鍵可能是由于其從小到大所處的環境、家人、朋友之間的影響,也包括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的影響。大多數人覺得,思想政治教育是沒有實用性、毫無趣味的、十分空洞的事物。另外,大部分老師心目當中的“好學生”通常是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而德行優良、品質高尚的學生僅僅稱為“乖學生”,當然,在老師看來,若是兩方面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學生身上是再好不過了。在上述看法的影響下,高中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性的認知都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另外,普遍現象是多數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一生進步和人生意義方面的認知不充分,因此同學們對學校偶爾進行的相關教育大部分都不感興趣,深入的看,同學們對于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健全人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育并不關心,也并不注重培養。因而造成高中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存在諸多難題,目前,調查顯示,高中生存在的心理不健全、精神空洞,甚至違法犯罪等現象都與上面的思維方式有密切關系。
(三)大一學生與高中學生在“崇拜英雄式的生活方式”方面沒有顯著差異通過調查,在好萊塢大片中,其中宣傳個人英雄的最多,在觀看大片之后,42%的學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見這些學生還是很現實的。畢竟科幻中的一些英雄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但是71%的理工類學生高度向往英雄主義。文經史管類沒有想過的人確實最多。高一中對于西方英雄主義(蝙蝠俠等)的生活方式沒有想過的占44%,比較向往的占38%,但也有18%的人非常向往;高二中比較向往的占44%。其次是沒用想過的占33%,非常向往的占23%;高三中比較向往的占57%,沒想過的占37%,非常向往的占6%。
(四)大一學生與高中學生在對集體主義的認知方面無顯著差異對于西方個人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思想,57%的學生團員認為在強調集體主義過多的中國有好處,也有27%的人認為這是自私的表現;學生黨員中也有75%的人認為西方思想的傳入對中國有好處,但也有25%人不太清楚這方面的事情。西方的新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涌入,使的中國的集體主義主流價值觀受到了嚴重沖擊。但在大學生眼中更多的是認為,西方思潮的傳入對中國有好處。其中文經史管類認為有好處的占62%,而認為其思想錯誤的只占其中的27%,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善于接受新的思想。但是主流價值觀是否能依舊占主導地位,存在一定威脅。當其他思想融入我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時刻,首先要確保社會主義思潮的首要位置。
二、思想政治教育維度高考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學生價值觀存在問題的原因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出現了問題,而造成這些問題的緣由是多樣的,例如社會環境、家庭教育、教材撰寫、老師指導等。下面會根據學生的主觀和客觀兩個角度,闡釋影響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因素。第一,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國際的各種思想文化不斷的影響著我國學生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國內外的某些組織從未放棄“分化”、“西化”中國的野心,他們利用資產階級思想中陳舊老套的東西沖擊著中國民眾的心靈。這些影響反映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一方面能夠增加學生學習資本主義先進思想的積極性;除此之外,不可避免的會讓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喪失信念,更嚴重的是會使他們對我們的共同理想出現疑慮,這樣的話,加重了思想政治教學的困難。上述原因導致很多學生不認同馬克思主義,更不會產生學習念頭,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例如,大多數學生喜歡好萊塢大片,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了西方價值觀的影響,而他們對于好萊塢大片背后宣傳的中國威脅論以及個人英雄主義難以清醒認識。好萊塢大片借用其他國家的元素,無形中宣傳著自己的價值觀。如《功夫熊貓》中把中國比喻成邪惡的東方文明;《龍之戰》中利用西方龍到處掠財、貪婪、兇殘、愛收集財物的特性宣傳中國龍的威脅,宣傳中國威脅論;電影《2012》說只有中國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集中力量制造出諾亞方舟,是在批判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性……這使得一些敘述很難看到里面真實的情感。第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學生的價值觀受到了一定沖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高中和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的影響是雙重性的。一方面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為高中政治課教學奠定了物質基礎,增加了教學方式的科技化和多變化,使現代教學工作產生了進步;另一方面,其同時對高中及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不利作用。例如社會競爭壓力大,富二代承受祖蔭、貪圖享樂,權利機制貪污腐敗現象等等,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上述負面情況會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覺,即理論知識和實際社會之間具有清冽的不同,他們的思想上也會出現困惑,因此造成了許多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萌生不認同的想法,對于思想政治課的進一步深入十分不利。第三,重技術輕理論、重智育輕德育的社會環境影響。市場經濟讓人們的價值觀出現了極大的改變。人們以前依賴的部分價值觀念和思想道德已經不適應現有的社會價值觀,然而全新的價值觀念還未完全形成之前,社會中已經出現了重智育輕德育,重技術輕理論的風氣,上述情況蔓延到了各個校園,降低了高中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積極性,讓許多學生萌生了選理科棄文科的念頭。綜上所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嚴峻的挑戰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維度高考改革的對策性分析
第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對于好萊塢大片,不能禁止觀看,堵不如疏,而是使得學生政治思想覺悟提高,能夠正確認識其中的問題,發現其中的弊病,而不是盲目的喜歡。在高考改革中,要求強化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學生對不良價值觀甄別能力。學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不能形式化,而要使學生真正懂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其基本內涵,并能認識到社會上現存的各種思潮,并有清醒的認識。第二,完善高考改革的有關機制和措施。要實行不把成績當作參考標準的高考制度,首先就要充分完善高校收錄、學生評價、校長推薦等方面。這與高考是否公平有直接聯系。因此必須成立完整的監督和管理體系,一方面可以讓全體社會群眾積極實行相互監督,另一方面要依賴法律,制定和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使之有法可依,嚴格懲罰處置弄虛作假等行為,還有就是要進一步完善有關制度,例如校長問責制。第三,激勵老師去增強教學與科研水平。高中的政治知識大多來自于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富含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部分知識都較為抽象,學生想要融會貫通不是很簡單。這就要求在高考改革中,政治老師必須富有較為深厚的理論基礎,多參加教學促進活動,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另外還要講究教法研究,多聽課,多溝通,做好教學反思,從而增強教學水平。因此,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教師必須增強自己的教育與科研水平,若是沒有適應新背景下的教學水平作為支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倍感迷惑,這樣就會干擾其具體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第四,注重高中與大學思想政治課本的完善、準確和銜接。教科書是被大范圍鑒閱和使用的教學素材,也是課程領域的核心文本。新課標擴充出來的類似于“哲學的基本問題”等主題,在大學時期的課本中出現,并不適合高中生的學習范疇,某些選修板塊的部分內容較為老舊,不能充分迎合高中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興趣,若是不存在高考的強制性要求,其極有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甚至無人問津,自生自滅。因此,在今后的思想政治高考改革中,在類似上述知識的刪減中,不只是刪除具體的實例和知識解釋,而是應該刪掉沒有太大實用價值的知識點。
四、結論
改革開放以后,西方思潮不斷引入中國,再加上中國本身的其他思潮,現在中國社會思潮多樣化,尤其是學生思想活躍,接受多種思潮價值觀的影響,在此保障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潮,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尤為重要。因此需要保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主體地位,吸收、借鑒、融合其他思潮中的積極因素,抵制其中不良的影響。從不同角度對問題展開思考,可以使我們從更全面更廣泛的方面考慮問題。思想只有在出現碰撞時才會進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就是中國在接受外來思潮文化后所做出的自我調整,也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4[學生受到復雜的現實思想理論的影響,會讓他們的思想不僅是單純地被動的收到主旋律的指引,反而是會出現更多繁雜的聲音?,F在,我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是對比于其他聲音而存在,相互博弈中而被逐漸接受的。]5[在如此的思想理論環境中,現在學生的獨立決斷水平逐漸得到了鍛煉與增強,然而也在思想前進方向上遭遇了多向性的困難。因此,思想政治高考改革顯得尤為迫切,為此學生也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認真探究全球化思潮,保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實踐,并且充分發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做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傳播者、捍衛者。
參考文獻:
[1]姚仁.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要精心設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97(6),30-31.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
[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2012.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115-116.
[5]馬立誠.《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32-33.
[6]魏紅霞.《當代社會思潮的新特點及對大學生的影響》選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09(4):88-89.
作者:邢巧娜 單位:德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