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法應用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小學階段給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系統化教學,運用科學課程使學生掌握一些生活中的科學常識,這對學生形成全面的知識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能夠給學生創設更加開放的學習環境。小學生能夠從對于科學常識的懵然不知到對其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并且通過自身的學習和鉆研,運用探究意識去推動自身對于科學本質的理解,從而成為一名懂科學、具有學習主動性的學生。因此,本文將對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應用價值、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實現有效小學科學課堂的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學;科學課程;教學策略
在小學啟蒙階段加入科學課程,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科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運用探究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中蘊含的潛能,幫助他們有效強化自身在知識增長、自主思考、科學探究以及科學精神等方面價值。教師要轉變以往科學教育中的傳統教學模式,勇于嘗試運用探究帶動學生對于科學的積極性,從而愿意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理論和實踐學習中,形成對于科學的求知意識。學生跟隨教師的探究式教學能夠從被動的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對于知識的探索和獨立思考。因此,借助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性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實現一個完整的課堂探究流程閉環,使科學教育能夠實現更加有效地教學效果和素質教育目標。
一、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常識,培養科學核心素養
在小學科學課程中運用知識探究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培養科學意識的重要舉措,因為科學常識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所必須掌握的一門知識,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意識,能夠運用科學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探究式教學以其系統化和條理性的教學優勢,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科學常識的全面掌握,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為全面現代化人才,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能夠體驗到科學家的探究實踐過程,從而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
(二)有利于知識體系化繁為簡,契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科學既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也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獨立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強化自身的理性認知,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出發,通過理性判斷去認識科學背后的奧義。此外,對于科學的探究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將原本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化繁為簡,成為更加易于理解的具象化內容。這有助于契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給學生呈現和剖析科學知識,從而建立起對于其主動學習的興趣。否則,學生會對于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無法開展有效的教學,更不用說引起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
(三)有利于促進教學互動機制,維護活躍課堂氛圍
在科學課上進行探究活動,實質上就是以學生為核心的課程教學模式,教師采取引導、輔助、點撥和答疑的教學思維建立起良好的教學互動機制,有利于實現學生表達出自己對于科學知識的見解,而不是在教師強制性的教學機制下變得畏懼權威,無法發揮出科學創新和質疑精神。同時,探究教學也有利于維護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在互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教學的順利推進,建立起和諧的課堂教學關系。
二、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實現有效科學課堂的策略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非常契合當前新課改對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將重點放在了學生思維的啟發,智慧的增長方面,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主動思考,用自己的思考探究,推動學習的進行。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充分明確了自己的身份,那就是重要的引導者,而不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采用這樣的方法能夠讓科學課堂更高效,更靈活,更有趣。
(一)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一個關鍵點,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更主動地進行探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奇心是很強烈的,因為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中對于知識的渴求時期。這次過程中,教師運用探究式教學給學生進行科學課堂的優化,能夠設置合適的話題,使學生對于科學知識點產生興趣,運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行動力。教師能夠合理地規劃課堂上的問題導學,不斷調動和促進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思考能力。例如,在學習青島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紙風車》一課的內容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制作紙風車理解空氣的流動可以形成風,紙風車的轉動是由風帶動的。在學生開始科學實踐之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大家在生活中有見過或是玩過風車嗎?風車名字的由來是什么?它是如何實現轉動的?”這些問題能夠一下子抓住學生對于紙風車的好奇心,然后通過課堂的實踐探究,使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親自探究得到解答,以此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完成主動思考。這樣學生就能夠發現風的形成和風車轉動的關系,帶著對于科學的好奇嘗試更多的實踐探索。
(二)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疑問,基于認知深化探究
探究式教學法強調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因此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提出疑問。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求給學生設置一系列的導學問題外,學生也需要根據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能夠對于教師的講解提出相應的問題和質疑。因為科學的誕生就是在不斷的問題和批判中發展起來的,所以要實現更加有效的科學課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尋求教師的解答,也可以通過實踐論證的方式完成科學探究學習。學生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并不是漫無目的地提出毫無根據的問題,而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科學知識以及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進一步深化探究。例如,在學年級上冊《塑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需要準備塑料瓶、各種不同的塑料袋等教學材料,在學習了塑料的性質和特點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對于本節課的問題。有學生提問:“老師,為什么這些袋子都是塑料做的,但是摸起來卻不相同?”這說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在不斷地思考的,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也應該詳細地進行解答,同時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相關科學資料的收集,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問題深化對于課本知識的探索。
(三)積極參與課堂探究討論,豐富知識的獲取渠道
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具體的問題進行討論,這也是探究的一種形式,而且這樣共同探究還能提升學習效率。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就需要在課堂上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互動討論過程中,然后,大家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使得學生在科學課堂上具有良好的參與意識,能夠在學科探究和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發揮出自主意識,將課本上單一的理論性知識通過合作實踐的過程轉變為豐富立體的科學探究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組建成不同的科學探究小組,根據課堂上實踐的內容下發不同的角色和分工,這樣學生都能夠在課堂探究中占據一席之地,在集中化學習和討論中強化對于內容的理解。此外,學生獨立學習過程雖然能夠鍛煉學生自主能力,但是獲取知識的渠道難以避免比較局限和片面,在小學合作的探究模式下,能夠獲得更加廣闊的學習思路,從而使科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電的本領》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小組完成手電筒的拆解,從而探究得出結論,手電筒亮了是由于在其內部有一個由電池、燈泡、開關和銅片組成的一個閉合的電路,由此學生能夠掌握燈泡亮的內在原因。在這種合作探究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科學對于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和重要價值,在合作中各自發揮出學習能動性,共同完成知識的創新學習。
(四)健全探究教學反饋機制,及時調整應對措施
在科學課堂教育中,教師不能夠僅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而是應該放眼整個探究的過程,能夠在其中發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差異性,從而及時建立起課堂探究教學的反饋機制,能夠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給出相應的課堂評價。對于一些能夠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互動探究,主動回答和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并且鼓勵他們在以后的課堂上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對于那些不善于參與課堂探究或是對于科學課程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應該想辦法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科,能夠解決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運用不同的對應教學策略加強科學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光與我們的生活》一課中去發現光的秘密,能夠使學生對于光產生探究學習積極性,可以在課堂上制造“有趣的彩虹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主動提問那些平時不善于表達的學生,談談他們自己對于光的看法,從身邊的光現象出發加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光的觀察,從而體會到科學知識的探究樂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科學課程中不僅需要重視課本理論知識的教學和講解,使學生能夠直觀清楚地了解到科學現象的原理,還需要進行實踐性和深入探究,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挖掘科學知識的深度和外延。因此,在科學課堂上的探究教學模式能夠實現綜合性的教育目標,使學生在全面掌握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具備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
作者:劉乾乾 單位:青島四流中路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