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師范讀、學生盯讀
從認識的一般規律看,形成對事物整體的籠統認識后才會進入到對事物局部認識或細節的認識,進而發展到對事物結構的認識,在語文閱讀中經常發生“滯讀”現象。老師范讀,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現象。這種閱讀方式適合于文辭博奧、哲理性或抒情性強、學生理解較困難的文本,如《離騷》《陳情表》《燈下漫筆》等。這類文章通過教師范讀,從情緒上可以感染學生,從文句上可以留下先入為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節拍,激發閱讀興趣,為進一步把握文章主旨奠定基礎。如《離騷》中的“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苯處熯@樣范讀,能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為破“滯讀”“誤讀”掃清障礙。
二、學生集體誦讀,教師盯讀
這種閱讀方式適合于淺顯易懂、短小精悍的文本,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我的母親》《爐中煤》《我愛這土地》等。這類文章老師盯讀后,可以發現學生誦讀時出現的讀音問題、句讀停頓問題,甚至是理解方面的問題。讀完以后幫助學生正音,糾正句讀誤讀,疏通句意,貫通文義,達到準確地理解文句,進而全面理解文章的目的。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第一句,學生誦讀時經常會出現以下問題,學生在“鄒忌”后不能有效停頓,將“鄒忌”誤解為“鄒忌修”。
三、單個或部分學生誦讀,教師及其余學生盯讀
這種閱讀方式便于組織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多個誦讀者之間可以進行比較,盯讀的老師和學生可以參與評價討論,容易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全體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這種閱讀方式適合容量較大,理解較容易,生活上接近學生實際文章,如《荷塘月色》《憶兒時》《月跡》《東山島夢蝶》等。
四、小說或戲劇文本,可分為人物或角色誦讀
這種閱讀方式,在老師的組織編導下,學生可以模擬人物角色的口吻、語氣,讓學生在體會人物心理活動的基礎上,融入到文本情景中去,邊讀邊體會人物情感,達到理解的目的,比較適合的文本有《林黛玉進賈府》《項鏈》,《鴻門宴》等。
五、全體默讀(學生自主閱讀)
這種閱讀方式在中學生和成人中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閱讀方式。但中學生應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比較容易理解的思考題,讓他們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讀,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梳理文章思路、把文章脈絡的能力。比較適合的文本有《我的空中樓閣》《三峽猿聲》《智慧的喜悅》。一位教育學家說過:“閱讀是有方法的,把這些方法變成習慣,課堂教學就提高了?!弊杂砷喿x時,學生可以“圈點勾畫”對重點句、中心句、妙言警句、關鍵性字詞,可以圈點,古人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正是這個意思??傊?,中學生語文課堂教學閱讀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不同文本的特點,科學設計、巧妙組織,合理安排、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再者,這幾種閱讀方式也不是孤立的,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穿插配套,互為補充,以達到“精讀”的目的為佳。古人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在不斷地閱讀中,在可學的閱讀方式指導下,才能洞悉文章的主旨,逐步提高語言文學水平。
作者:馬健中單位:張家川縣川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