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化企業內部審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許多企業管理者和內部審計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缺乏必要的認識,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不愿投資,另一方面,由于參與內部審計的人受工作年齡等實際情況的影響,很多從業者仍局限于審計理念的思想和傳統的審計,內部審計方法的理解還不夠,不知道會計信息的實施不只是解放手工記賬,而且在企業財務管理深層次變化的信息時代,缺乏內部審計信息的理解也阻礙了內部審計的信息化進程。
2.內審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目前內部審計的發展歷史也不長,社會需求量處于正在增加的狀態,真正的內審專業人員比例不高,很多內審人員都是財會人員兼職,難以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對審計人員素質的要求,難以勝任高科技和新業務的審計項目。大部分內審人員都是通過培訓學習才開始從事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這些培訓大多是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培訓,由于受培訓時間短、培訓內容單一等因素的影響,培訓后,仍然不能熟練開展計算機審計。再加上我國目前已有的審計軟件雖然較多,但軟件的用法上還存在大大小小的差異,如果只培訓而不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培訓過的知識將逐步被遺忘,這些都制約了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發展。
3.計算機軟硬件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但內部審計方面還不能及時與會計信息化保持高度的適應性。內部審計軟件的研究與開發仍然處在摸索階段,存在功能簡單,數據分析方法和風險管理不足,實時審計系統不健全等問題。通常情況下,只是一臺計算機作為一個審計信息平臺,不能實現審計信息資源的共享,從而造成在線審計很難得到實現。由于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的素質不高和開發相關軟件的投入資金不足,企業在開發符合實際工作的審計軟件方面也遇到了難題。不少企業硬件配置精良,卻沒有合適的軟件資源可用,使設備形同虛設。
二、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提高相關人員對審計信息化的認識
內部審計師應該改變傳統觀念,通過報紙,專業雜志,各種理論研討等多種形式提高對信息化的認識。內部審計人員應意識到,如果不利用內部審計信息化,不將計算機與內部審計工作相結合,就會失去審計資格。審計信息化在于領導,如果企業領導高度重視,將信息化工作放在首位,充分了解目標和信息技術概念和內部審計方法的含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素質,重視對來自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戰略規劃層面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要從戰略規劃的層面上高度重視信息化內部審計建設,采取有力的措施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解決。提倡靈活應用基本審計技術和方法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信息技術審計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于信息技術引入審計走高科技,以提高效率和促進建設和發展的內部審計信息。
2.注重內審人員專業素質培養
為了推動我國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發展,必須加大信息技術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內部審計部門,各級內審部門也應與實際相結合,開展靈活培訓和有針對性的培訓,根據信息知識的審計水平,開展多層次的培訓,培養一批掌握信息技術和管理審計,具有信息化思維能力的審計人才。首先,高校會計和審計專業應把審計和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為必修課程,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培訓。其次,后續教育要有保障,保證后續教育時間,加大信息化技術培訓的內容和力度。通過現有的在線審計監督平臺,培訓審計信息化人才,建設復合型骨干隊伍,為審計信息化技術深化應用提供人才儲備。
3.推進審計軟件的開發和普及
要加強內部審計軟件的研發力度,除了繼續完善內部審計軟件在信息處理、數據查詢、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功能外,還要在內部審計軟件的智能化方面有所創新,如數據分析、問題判斷和內部控制弊端等。我們要把業務創新和信息技術創新結合起來,要開發和使用優秀的內部審計軟件。在保證電子證據安全性的前提下,未來的計算機審計要向分析型方向發展,各級內審機構要建成各類審計數據分析平臺,積極開發和完善內部審計軟件,創新軟件技術,通過軟件的可視化、自動化、協作化等方式確保審計的準確性和高效性,使計算機輔助內部審計工作更加智能化,從而大大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三、結語
實現企業內部審計的信息化是在當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改變傳統的審計工作方法,實現新的內部審計方式。從單一的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后審計與事中審計相結合,以事中審計為主;從單一的靜態審計轉變為靜態審計與動態審計相結合,以動態審計為主;從單一的現場審計轉變為現場審計與遠程審計相結合。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作為實現企業內部審計手段與現代化技術方法相結合的主要途徑,對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基礎的建設,進一步規范企業審計行為,有效防范企業審計風險以及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等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作者:張雪菲邊娜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