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園林工程種植土特性變化及改良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國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園林景觀工程建設的增多和園林景觀施工技術的不斷創新,綠化的質量得到了人們的重視,標準越來越嚴苛。種植土壤是園林綠化種植的基本條件,對幼苗的生長和成活率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在此基礎上,文章全面分析了種植土壤在景觀工程的變化特征,并進一步提出種植土壤景觀工程的改進措施,希望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給予有效參考,實現苗木的健康成長。
1園林工程種植土特性變化
1.1物理特性變化
種植土壤物理性質的相關變化包括土壤分子結構、土壤顏色、土壤蘊含的熱量、土壤質地、土壤所含水分等,以上主要受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這些變化改變了土壤養分的運動、維持和有效性,限制了植物根系插植、種植和吸收養分的能力。園林的基本工程建設將對植物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的影響,導致土壤層次結構的破壞,如機械傾倒垃圾,車輛滾動、材料堆放、擠壓等,只有基本的園林工程項目竣工后可以進行綠化建設。土壤過于密實,破壞了種植土壤的結構,使通風、排水、保水變差,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土壤團聚體結構變差,養分利用率嚴重降低,最終導致植物發育不良和死亡。
1.2化學特性變化
植物生長發育通常需要大量的養分。大多數園林工程種植土壤中磷、氮、硫等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和有效性較低,已成為制約植物正常生長的核心因素。此外,汽車尾氣、城市污水、白灰、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隨意堆放會增加土壤的pH值,影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和和它們的養分分解反應。此外,園林工程的種植土主要來自山地泥,微生物、有機質和礦物質含量相對匱乏,而植物根系必須依靠離子交換來吸收生長所需的養分,上述園林景觀工程種植土壤的不良化學特性嚴重阻礙了植物的健康生長。
1.3生物學特性變化
微生物種類作為土壤質量調控和恢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量直接反映了土壤質量的變化。植物根系生長階段與土壤微生物共同構成一個動態系統,相互作用。植物根系為土壤微生物提供養分,微生物的活動促進植物根系健康生長與發育??傮w來說,土壤動物,如蝸牛、蚯蚓、螞蟻等,一部分動物會對土壤養分富集,形成結構,透水通風性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使土壤有機質分解和破碎的生命活動,可轉化為易于植物使用化合物,釋放的鈉、鎂、鈣、磷酸鹽等,對土壤理化性質產生積極的影響。園林工程建設將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土壤環境,使土壤動物死亡或運動受限,影響土壤養分循環,與此同時,生活垃圾的排放,混合車輛機械壓力,人為污染損害在土壤微生物系統中的作用影響土壤密度、透氣性,降低花園土壤生態系統的功能。
2園林工程種植良措施
2.1種植土物理性質改良措施
主要針對園林工程中種植土的物理特性較差的特點,通過對種植土的破碎、松動和深基坑開挖,改善種植土的結構和密實度。對蛭石、泥炭土、珍珠巖和其它材料的合理應用,提高種植土壤的透氣性,例如,種植大樹應該擴大種植洞,正式種植階段應該添加在地球透氣性設備,充分提高園林工程的種植土壤透氣性。通過施用相應的有機肥,可以增加栽培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加速土壤中微生物的良性生理活動,從而改善土壤質量結構。當土壤容重小于0.85g/cm3,硬度小于0.75kg/cm2時,整體土壤養分和水分嚴重不足,樹木根系生長較薄、較弱,甚至枝葉枯萎、根系死亡,從而,樹的潛力被大大削弱,最終死亡。土壤密度的適中標準為土壤容重控制在0.95~1.5g/cm3,硬度控制在0.85~7.5kg/cm2。只有在相對松散的土壤中,配以適當的水、氣和肥料,樹木才能保持良好的生長,更容易生根。針對造成植物生長不良的物理特性,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改良措施,充分調整種植土壤的物理特性,這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發育和生長,進一步提高園林工程植物的成活率。
2.2種植土化學性質改良措施
對園林工程種植土壤進行化學檢測,主要內容有土壤有機物、pH值等化學特性分析。根據園林種植方案和設計標準,制定了改善措施,使種植土壤有機質、微量元素、氮、磷、鉀、陽離子交換能力符合植物生長的標準和條件。例如,改善措施的內容要求改善土壤有機質,調整土壤酸度,從而提高土壤抗水土流失能力和緩沖能力;正確使用化學改性劑,以聚合物改性劑為例,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水穩性團聚體的含量,大大提高土壤的抗水侵蝕能力,從而降低土壤侵蝕程度;利用膨潤土和沸石礦物化學改進劑提高土壤中陽離子含量,使部分重金屬被固定和交換吸附。氫離子吸附大大降低了土壤的實際濃度,促進了土壤中離子的有效交換。腐植酸改進劑作為一種離子交換劑,具有吸附和替代氯、鈉等有害離子的作用,充分調節土壤的酸堿度。需要注意的是,土壤改良劑的種類較多,不同改良劑的組成、性質和作用機理不同,對不同類型土壤的影響也不同。改善鹽堿地,應該使用鹽抑制劑,用水稀釋,噴在地上形成連續的薄膜,有效阻止水分子的通道,以便控制水的蒸發表面積,減少鹽的積累。只有因地制宜地制定改良方案,園林工程種植土壤才能適應植物生長。
2.3種植土生物學性質改良措施
根據種植土壤的生物學特性,有必要提高微生物的生活條件,添加腐殖酸肥料、有機質、海藻提取物、有機碳土壤改良劑等等,適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數量,抑制各種細菌、真菌、放射性真菌疾病,并保持在園林的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充分發揮園林種植土壤的生物固氮和微生物礦化作用,通過增強植物根系對養分的吸收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改善土壤微生物環境和植物生長的環境。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園林工程種植土壤主要存在有機養分含量低、pH值高、通風不良、容量大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園林景觀綠化的實質效果和良性發展。如果種植土壤和植物的生長習性有所偏差,勢必造成幼苗生長發育不良,甚至大量幼苗死亡。這就要求相關施工人員對種植土壤進行綜合分析檢測,制定科學有效的改善方法,最大程度地為園林苗木生長提供舒適的條件,提高園林工程的整體施工效果。
參考文獻:
[1]嚴過房,黃勇,羅偉聰,等.淺析園林工程種植土的特性變化及其改良措施[J].現代園藝,2018(9):199.
[2]何威.黏重土壤樹木移植技術探析——以金山楓溪公園改造工程為例[J].綠色科技,2017(19):184.
[3]劉哲,陳田慶,張雷.基于海綿城市目標渭東新城土壤性狀調查及研究分析[J].西部大開發(土地開發工程研究),2018,3(7):20-25.
作者:郭旖旎 單位: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