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熵值法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基于2010—2019年時間序列數據,以云南省為研究對象,構建農業經濟循環發展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對云南省近10年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2010—2019年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的綜合水平呈快速上升的趨勢,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也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資源減化量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資源與環境安全水平呈穩定且緩慢上升的趨勢。資源減化量水平和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已成為制約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熵值法;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傳統農業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帶來了諸如農業污染、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等問題,這就要求在不斷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而農業循環經濟正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農業循環經濟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低碳經濟的一種新潮流,是新時代農業發展的一個新模式和新趨勢。它不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而且在提高農民收入,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再利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業循環經濟的創新與發展,對于我國國民經濟水平、資源環境水平的提高以及解決我國“三農”問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2]。近年來,隨著農業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學者都對不同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行了評價,比如:尤海星運用灰色關聯方法對云南省的農業循環經濟的水平進行了分析和評價[3];段發明等運用DEA對農業循環經濟水平進行了評價和分析[4];袁小英等運用熵值法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農業循環經濟水平進行了評價[5];李文平運用熵值法對江西省的農業循環經濟水平進行了評價[6]。目前,云南省農村總體經濟水平較低,城鎮化水平不高,生產方式較為落后,農產品結構單一且多以自給為主。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農業科技水平不高,傳統農業造成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較為嚴重,導致了農業生產環境的惡化。由此可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對于云南省農業的整體發展、農業現代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資源再利用以及環境保護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過分析云南省近10年的農業相關數據,對云南地區的農業循環經濟水平進行了評價,進而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實現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1研究區域概況和數據來源
云南省是中國23個省份之一,位于我國西南邊陲,占地面積廣,人口眾多,少數民族眾多,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云南省面積廣闊,居民多為少數民族聚居生活,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因此循環農業發展水平也較低。到2019年年末,云南省的農業總產值達到了4935.73億元,其中種植業總產值達2680.1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11.5%,耕地面積達620.91萬hm2,單位面積糧食產量達2.68701t/hm2,復種比率達112.09%,耕地的有效灌溉率達30.96%,森林覆蓋率達60.03%。云南省地形多樣,且多以山地和陡坡為主,土地較為分散難以形成大面積的耕地。
2指標體系與研究方法
2.1指標體系
在查閱以往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通過參考云南省的實際情況和省統計數據,參考相關文獻[7-9],遵循指標體系設置的科學性、系統性、多層次性等原則,結合數據的可得性,選取4個分類指標,并下劃11個單項指標,同時涵蓋了經濟與社會發展、資源減化量、資源循環利用和資源環境安全方面來綜合衡量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詳細指標見表1。
2.2研究方法
熵值法是一種客觀的賦權方法,是根據各項指標的變異程度,利用模糊綜合評價矩陣和各因素輸出的信息熵來計算出各指標的熵值,并通過對指標的權重采用熵值的方法進行修正,得到最終的指標權重。運用熵值法確定權重能夠有效地避免由于主觀人為因素導致的權重設定偏誤問題。因此,本研究運用熵值法測算云南省各年份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值,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3評價結果分析
3.1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分類指標評價結果
對云南省2010—2019年的4個一級指標和11個二級指標的數據進行處理,并運用熵值法對云南省各年份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
3.2綜合水平評價結果
根據表2和圖1所示,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水平的綜合得分從2010年的0.03126分上升到了2019年的0.04752分,農業循環經濟水平的發展總體呈上升趨勢,在2013—2014年其發展水平得分由0.03782分下降到了0.03520分。在2014—2017年發展較為平穩,在2017—2019年間發展速度較快,由0.03772分上升到了0.04752分,這與近年來云南省大力發展農業水利、加大農村生態建設、發展一系列循環經濟的措施有關。表明云南省在近幾年為了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對于政策、技術、資源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也說明了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將會遇到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3.3分類指標評價結果
如圖2所示,從分項指標來看,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與資源環境安全水平整體上都處于上升的趨勢,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上升最快,其中資源環境安全水平上升幅度最小但也最穩定,從0.00032上升到了0.00044。這和云南省保證森林覆蓋面積以及農村耕地面積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經濟與社會發展指標上升幅度較大,其指標得分從0.01124上升到了0.03065,說明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主要是政府的各項政策和舉措起到推動性的作用,此外,產業之間的不斷融合也促進了農業循環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源減化量水平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指標從0.01034下降到0.00574再上升到0.00910,說明2010—2016年云南省的農藥和化肥施用強度以及農業機械的使用量在不斷上升,但是在2017—2019年有一個大幅的下降,說明云南省近2年對于農業循環利用和農業生態的發展較為重視,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農民用電水平也有所下降。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總體呈逐步下降的趨勢,表明化肥有效利用率以及復種指數都在逐年降低,這與農村的人口流失、農業科技的運用以及農戶的經濟實力有關。
4提升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
4.1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根據云南省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發展綠色農業。云南省是生態大省,利用云南省多樣的農業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高原特色高效農業,實現農業特色產業化的發展。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也提到要發展高原特色產業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并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列為8大重點產業之一。發展高原特色產業能夠有效地改善農民的收入情況,有效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為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截至2019年年底,云南省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0%,濕地面積達40.53萬hm2,橡膠的種植面積達57.14萬hm2,咖啡種植面積達9.25萬hm2。這些重點的高原特色產業在解決農民收入的同時還促進了云南省的生態環境的改善,是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云南高原產業特色發展,首先要堅持和發展優勢的農業產業,并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如茶和咖啡產業,并分區域發展其各自的特色農業產業。其次,要堅持綠色生產,推進綠色生產體系的構建,不斷打造各種綠色品牌。此外,還要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轉,促進“三權”分置。加快科技創新,發揮云南省的生態優勢,注重環境保護與廢物的處理以保證農產品能夠進行安全生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最后,發揮云南省的區位優勢,促進特色農產品的出口,發展外向型農業。
4.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資金投入既是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基礎、也是關鍵。首先,應拓展資金投入的渠道,廣泛吸收社會各界的資金力量,設立各種農業循環的經濟項目,加大對相關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力度。近年來,關于云南省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資金的投入多以政府資助為主,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進程較慢,這就需要不斷拓寬資金投入的渠道,設立與循環農業相關的政策與項目,與一些大型企業和民間企業進行合作,帶動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云南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其土地分散,規模較小,適合家庭經營,可以開展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模式,把循環農業帶到農業發展的最基層,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的普及。其次,完善相關的機制建設,加大對農業資源的投入,完善相關的補貼機制,為農戶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供堅實的資金基礎和政策支持。
4.3加大開發和保護力度
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環境的保護是發展循環農業的重點,在農業方面應盡量控制農藥和化肥的施用,減少地膜的使用量,不過度開發利用耕地。云南省深居內陸,降水較少,太陽輻射較多,儲水困難,不僅應該更加重視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還應加大水利設施建設的力度,提高土地的有效灌溉率。此外,在農業方面多開發利用如沼氣等清潔能源,開發污染較少的農藥和化肥來減少農業帶來的污染。
4.4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科技的創新是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云南省在農業科技方面投入較少,相關的技術開發也不夠完善,缺少掌握知識技術的從業人員,這就需要云南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加大對各高校的投入,培育農業方面的技術型人才。針對資源減量投入和資源環境安全中遇到的問題,開發出適合云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生態模式,組織各部門、高校和研究機構對農業循環技術進行開發,研制出新的循環并再利用的技術,減少污染量,并從源頭上解決資源和環境方面帶來的阻礙和挑戰[10]。此外,可以與其他農業技術先進地區進行經驗的交流,或者直接引入先進的設備,讓農業循環經濟有較快的發展。
4.5加大宣傳力度
目前云南省雖然努力實現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但是民眾對循環農業的認識依舊不足,不了解其發展前景,許多企業和組織不愿向循環農業的項目投入資金導致循環農業經濟發展受阻,此外,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民俗文化等原因云南省許多農村較為偏僻,農戶的知識水平并不高,對農業循環經濟不能很好地理解,導致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造成了很多的污染和浪費。因此,發展循環農業經濟要加大相關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業循環經濟的概念,了解其發展前景,讓更多的人加入農業循環經濟的建設中來。
作者:陳實 王靜 謝萍單位: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