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和諧社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社會整合難度加大。社會整合簡言之就是調整或協調
社會中不同因素的矛盾、沖突或糾葛,使之成為大致統一體系的過程或結果,目的是使社會中各有區別又有聯系的不同群體,通過相互順應,遵守相同的行為規范而達到團結一致,形成一個均衡的體系。社會整合是社會良性發展的基本條件,它可以協調社會利益關系,控制社會矛盾和沖突,提供合乎社會目標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社會分化、社會分層、價值觀念多元化等新的矛盾和問題加大了社會整合的難度。第一,價值觀念多元化加大了社會整合難度。由于社會分層和社會分化而形成的縱橫多維度網狀結構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結構不斷趨于多元化,社會成員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原有的價值觀、社會規范、社會交往規則等被消解,而新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規范尚未健全或沒有建立,引起兩者的沖突與脫節。公眾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混亂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使社會生活陷入失范與無序狀態,各種觀念相互碰撞并發生沖突,這造成社會整合的困難。第二,利益多元化加大了社會整合難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進行,社會財富分配方式由單一的按勞分配向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過渡,貧富差距開始拉大,利益主體出現多元化。利益主體多元化出現增加了社會整合的廣度,多元的利益主體的存在呼吁多元社會整合方式的出現,這就對我國社會整合提出了挑戰。
2、和諧社會構建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發展機遇
2.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重要的思想基礎。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由此可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應隨著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而得以更新。和諧社會的構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和諧理念、和諧精神,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念。這種觀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地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造力、說服力、感召力;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本文來自于《華章》雜志。《華章》雜志簡介詳見)
2.2快速發展的經濟條件是物質基礎。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社會經濟水平的突飛猛進必然會帶動社會文化向前發展,先進的社會文化對于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為和諧社會構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經濟的發展,自然地加大了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投入。同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要求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滿足,追求精神生活和提高個人修養成為人們的內在要求,這些都有助于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2.3安定和諧的外部環境是客觀條件。馬克思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人的思想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安定、團結、充滿新鮮活力的社會氛圍,以其強化、導向和感染的主要功能教育人、引導人和感染人,使我國人們的愛國熱情不斷高漲,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升。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指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運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相對人的主觀世界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而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對的客觀存在。和諧社會構建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滿活力的外部環境,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從而實現社會安定有序;它要求發揚誠信友愛的和諧理念,從而進一步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多層次、多角度地引導人們的價值選擇。
作者:趙輝單位: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