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崗位需求的實習護生核心能力框架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崗位需求的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構成要素,構架初步框架。[方法]通過查閱文獻,采用自設問卷,針對滿足崗位需求的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要素問題對120名臨床護理管理者、護理教育者、臨床帶教老師進行調研和訪談。[結果]80.0%臨床護理管理者、83.3%護理教育者和75.0%的臨床帶教老師認為高職實習護生實際工作能力尚不能完全滿足崗位需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構建了由臨床護理能力、專業素質能力、溝通協作能力3項一級指標和9項二級指標、30項三級指標的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初級框架。[結論]基于崗位需求構建了由3項一級指標、9項二級指標、30項三級指標組成的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初級框架。
關鍵詞: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崗位需求;評價體系;評價指標;構成要素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范疇的擴大,護理崗位的細化,優質護理服務的進一步開展,強化護士的核心能力迫在眉睫。組織層面的核心能力最早是Prahalad和Hamel于1990年正式提出[1],2003年國際護士會(ICN)首次提出護士核心能力是護士為提供安全及合乎倫理準則的護理服務所要求的特別知識、技巧、判斷力和個人特質[2]。核心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一種能力可能是其他能力的基礎,也可能影響其他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護士核心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學校環境,也需要后續醫院環境的共同努力,實習護生的核心能力將成為滿足日益高漲的崗位需求、護理行業高質量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目前高職護生的核心能力尚沒有標準的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旨在探討構成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構成要素和初級框架。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寶雞市3所三級甲等教學醫院臨床護理管理者30名和臨床骨干帶教老師60名、寶雞市高職護理教育管理者30名,共120人,年齡35歲~60歲,平均45.2歲;男48人,女7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護師32人,主管護師28人,副主任護師10人,主任護師5人,主任醫師6人,副主任醫師9人,帶教老師分布在內科、外科、婦科、兒科。
1.2研究方法
1.2.1高職實習護生實際能力是否滿足崗位需求的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將問卷發放給120名調查對象,通過填寫問卷方式進行,當場收回。問卷收回率為100%,收回的問卷均為有效問卷。
1.2.2核心能力要素的匯編
通過文獻檢索,根據泰勒的教育評價理論,參照Liu等[3]對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的要求,北美護理學會對護理畢業生核心能力的要求[4],胡曉林等[5]經3輪專家咨詢分析論證后構建的“護理本科實習生臨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楊玉美等[6]采用德爾斐法構建本科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指標及評價標準,并結合高職實習護生的特點,通過篩選擬定出了高職實習護生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框架,該框架由10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組成,以此為基礎制成問卷,發給120名調查對象,根據被調查者的意愿進行選擇,可以多選,最后統計每個項目被選的總人次數,選取一致率在50%以上的要素。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最終確定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的核心能力構成要素。
1.2.3行為事件訪談法
訪談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主要研究人員組成,并配備1名記錄員。在明確一級、二級指標后,設計訪談提綱,比如:“您認為二級指標下設的三級指標條目可以有哪些?您為什么會提出 這幾條?在日常工作中,您覺得提出的這幾條能力指標是如何很好地幫助護理工作的?有沒有與這有關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等,通過和120名調查者面對面的訪談,討論下設的三級指標的條目。匯總后將重復率高(超過50%)的條目最終保留。
1.2.4統計學處理所
有數據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統計學方法為描述性分析、χ2 檢驗。
2結果
2.1高職實習護生實際能力與崗位需求滿意程度的調查臨床護理管理者、護理教育者、臨床帶教老師認為高職實習護生實際能力與崗位需求滿意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3.3%的臨床帶教老師和6.7%的護理教育者認為高職實習護生實際能力滿足崗位需求;20.0%的臨床護理管理者和21.7%臨床帶教老師以及10.0%護理教育者認為高職實習護生實際能力完全不能滿足崗位需求
2.2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一級指標要素在擬定的護生核心能力一級指標中,臨床護理能力、專業素質能力、溝通協作能力選擇率
2.3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二級指標要素在擬定的護生核心能力二級指標中,最終被保留下的要素分別是心理素質、溝通能力、臨床實踐、協作能力、人文素質、評判思維、專業技能、理論知識、自主學習
2.4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三級指標條目通過與120名調查人員之間的訪談、記錄,集中匯總,保留重復率超過50%的條目,最終確定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三級條目共30條。
2.5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初步框架
3討論
3.1基于崗位需求的高職護生實際能力有待提高通過調研臨床護理管理者、臨床帶 教老師、護理教育者,發現高職實習護生的實際能力不能滿足競爭激烈的崗位需求,帶教老師普遍反映高職護生動手能力差、理論知識不扎實、心理素質欠佳等,而高職護生大多數也感到自己在臨床工作中適應能力差,力不從心,很難施展拳腳,這樣將不利于社會發展的需求,不利于護理專業的發展。同時學習護理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歷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護生如何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核心能力便成為制勝的法寶。那么什么是核心能力,基本要素包括哪些,是高職護理教育者培養高質量護理人才的風向標。所以,明確高職護生能力要求,分析核心能力要素,構建符合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成為關注的重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高質量的高職護理學生。
3.2構建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初級框架通過查閱大量文獻,發現針對高職護生核心能力的相關研究甚少,至今沒有一個系統的、實 用的核心能力評 價標準。所以構建出一套符合高職學生的核心能力標準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夠指導高職教育者更好地輸送高標準的高職實習生,不僅能夠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率,也能增強病人、臨床老師對高職學生的滿意度和認同感。本研究立足于現有的國內外護生核心能力指標的文獻研究,通過一系列問卷調查、訪談、歸納總結,初步形成了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初級框架(包括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30個條目)。但本研究由于時間有限,經驗不足,尚存在很多問題,要成為一個有價值的標準體系,還應不斷修訂和完善,所以后續還需進一步的反復征求專家意見,不斷探討、論證、修訂,最終爭取形成一套科學、合理、規范、可操作性強的高職實習護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佟術艷.美國高等護理教育標準[J].護理研究,2000,14(4):183-184.
[2]胡曉林,王世平,游桂英,等.護理本科實習生臨床能力評價指標品質檢驗[J].華西醫學,2010,25(7):1349-1351.
[3]楊玉美,王麗波,李艷雙,等.層次分析法構建本科實習護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J].護理學雜志,2015,30(2):63-67
作者:胡敏 房兆 馬曉飛 邵紅英 張娟芝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