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方法革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社會保障學的學科特點勞動與社會保障學科在我國屬于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也比較短,但其發展速度快,不僅政策變化周期短,而且國內不同地區在每項具體政策的執行上也存在很多差異。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保障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此外,社會保障各項目也都正處于改革進程中,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地依據教材,勢必會出現語焉不詳,課堂知識內容滯后于現實發展的現象,從這些方面來看,社會保障與其他課程相比,其自身的這些特點給實際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
(二)實踐教學環節不突出傳統的大學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多,忽視培養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在教學方法的整體結構上,運用多種有利于大學生獨立學習的方法少,特別是運用自學、獨立實驗、社會調查、討論、研究的方法少;在課堂講授中,學生參與度低;注重集體教學的方式,忽視個別化教學的形式,如小組討論、研究班、自學活動等;教師面對著存在差異的學生,但卻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改革有機結合。再加上社會保障學的很多內容比較雜亂和瑣碎,受自身閱歷和教學內容的雙重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難以尋求學習這門課程的樂趣,勢必會使課堂氣氛乏味,課堂教學效果差。
(三)實際教學中缺乏定量分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欠缺一些定量分析方法。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學生獲得的知識能力包括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進行統計分析的知識和能力,強調運用經濟學原理和定量的方法處理實際問題,而不僅僅從政治、社會學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然而大多數學生還是不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經濟學理論和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多數生源來自文科生,數學和統計知識相對欠缺。
二、社會保障學教學方法改革探索
(一)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保障的重要性社會保障問題近年來引起了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討論甚至爭議,包括從學術界到平民百姓,不同學科間,不同學科內部,社會保障無疑成為了當前最備受關注的社會領域問題。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社會保障制度本身還不夠完善,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另一個原因是在現當代,社會保障對一國的經濟、政治甚至文化發展的影響已經愈來愈重要,尋找既能符合當前國家發展要求,穩定社會,又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社會保障機制,成為了各國發展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凸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特色本校為財經類院校,因此,應突出財經特色,建立起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優勢。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建設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突出專業特色。目前吉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擁有電子政務實驗室,在此基礎上,還應建立“社會保障信息管理系統”,讓學生模擬操作,開展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及生育保險等方面的實訓操作,提高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社會保障實際工作的能力。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畢業生主要有三個去向:首先是進入有關學校和科研機構,這類學生往往會進一步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大學本科學習階段,只能打下一定的基礎;其次是進入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政府部門,成為政府公務員,從事宏觀和中觀的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工作;最后是進入企事業單位從事微觀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業務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前面兩類去向的畢業生數量不多,大部分畢業生會在微觀領域從事具體、操作性強應用性強的業務工作。因此,在社會保障學課程體系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就應該盡可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理論視野,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著重突出實踐教學環節針對社會保障學這門課程,應適時提高實踐課堂教學比例。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學習過程只關心這些知識是不是考試的重點,忽視了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課程實踐活動。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社會保障的基本理論和重要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增加實踐課堂教學比例,如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養老院,了解孤寡老人的社保問題;帶領學生到中小企業進行調研,對外出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失業保障的進展情況進行實地考查;在教學中要運用圖畫、案例、視頻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扮演一些特殊角色,滿足學生視覺直觀需要,激發興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適當調整和充實教學內容目前吉林財經大學開設社會保障學課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選用的都是中國人民大學鄭功成教授主編的《社會保障學》,該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每一章在結束之后也都配有多個案例來深化教學內容,比較適合課堂教學。但突出的問題在于該教材自2007年出版以來已經過去了六年,而社會保障作為一項社會政策,發展日新月異,因此,時效性差是該教材比較薄弱的環節,教材內容明顯滯后于社會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應要求學生上網或者閱讀一些相關參考書或期刊,密切關注社會保障領域的新發展,教師和學生要做到隨時知曉國內外社會保障改革和實踐的動態。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當前社會保障領域正在發生的新事件,相關制度的調整和新聞評論等,使師生都能充分掌握社會保障領域的前沿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社會保障制度應該如何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已經成為了當今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課題。特定的時代往往會催生某些特殊的制度和政策,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的機會,加快社會保障理論發展和政策研究,實現中國現代社會保障的大飛躍,為社會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很多制度的正確性還有待考證,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是一條曲折但前途光明的道路,其建設正不斷地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持,社會保障學是基礎課程,相信不斷改進,定能更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李雪單位:吉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