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關于農村教師穩定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心理因素
教師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應該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人格品質。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教師的心理狀況不如其他社會群體,有很多方面還令人堪憂。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當地農村的部分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從中可以看出,32.79℅的教師存在輕度心理問題,有5.74%的教師存在中度心理問題,有1.64%的教師存在重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偏執、焦慮等。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是強迫性的思維,常感到疲勞、頭痛,睡眠不好,易煩躁,甚至敏感多疑等等。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容易造成教師出現心理問題。
(二)關系因素
教師的職業決定了要處在學生、校領導、學生家長等多重關系當中,這些人際關系的和諧會影響著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在對教師的調查問卷中,“和學校領導的關系”,有17℅的感到滿意,62℅的教師感到一般,21℅的教師感到和領導很難相處;在“和同事的關系”中,滿意的占52℅,一般的占33℅,不滿意的中15℅;通過師生關系自測量表對學生(初中生)進行生關系狀況測量,結果如下:可以看出,現在的學生(初中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不夠樂觀,有39%的學生與教師存在中等程度的困擾,有25%的學生與教師存在嚴重的困擾。困擾的主要方面是師生地位關系的困擾,即師生關系不像學生想象的那么平等。從這幾項調查結果來看,農村教師在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三)期望因素
主要是社會、學校、家長以及教師自身對教師的期望對教師產生的壓力。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斷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社會期望,包括學歷、專業素養、道德修養等等,都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與時俱進,否則就有被淘汰的危險。現代社會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這種期望也就轉加到教師身上。而社會和學校制定的種種法規和制度,使得教師往往很難有效地去教育學生,因為稍有不慎,便可能惹上麻煩,被戴上“體罰學生”的大帽子,甚至丟掉飯碗,離開學校。教師本身又要不斷學習,參加各種培訓,提高業務素質,還要承擔研究課題,,否則就會影響職稱評聘。這些壓力常使得農村教師疲憊不堪,產生職業倦怠。
二、有利于促進農村教師隊伍穩定的途徑和方式
(一)實施社會保障
這是促進農村教師隊伍穩定的最有效途徑。在對教師的問卷調查中,對于“如何才能讓教師做到安心從教”,65.57%認為首先應該提高教師待遇,20.49%的教師認為應該改變教育管理體制,13.49%的教師認為首先應該提升自我素質。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要制定各項有力有效的政策、法規和措施,切實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保證農村教師的工資水平能滿足生活需要,使之能專心從教,同時又要維護教師的人身權益,使之能安心從教。
(二)及時心理援助
教師職業特點造成了教師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教師和學生一樣,也需要適時的進行心理輔導或咨詢。社會和學校要創建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適時地引導教師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各種活動幫助教師合理宣泄,認識自我,轉變觀念,釋放壓力,促使教師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穩定的心態,更好的投入教育教學。
(三)創設有利環境
努力為教師創造更為寬松的教學和生活環境,能有效地促進教師隊伍的穩定。學校要減少不必要的會議、檢查、評比,以減輕教師的壓力,讓教師能更輕松的富有自我個性的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同時,學校要適時利用各種活動拉近教師和領導、教師和學生的距離,以消除隔閡,減少偏見,促使教師能擁有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
(四)改變評價機制
傳統的對教師的評價制度往往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精神上的壓力,也嚴重傷害了教師的尊嚴。學校要改變以往那種主要靠教學成績對教師進行量化評比、排名次、獎勵的方式,更要徹底廢除那些末位淘汰(分流、下崗)的制度規定,這樣才能充分保護教師的自尊心和上進心。社會也應采取不同的方式讓農村教師有更多職稱晉升的機會,促使農村教師安心從教,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各級地方領導、學校領導對教師進行所謂的“師德評價”,這樣能讓教師更有尊嚴的從事教育。影響農村教師隊伍穩定性的因素有多方面,促進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也需要各級政府、社會、學校和教師本人積極努力,密切合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促使農村教育事業和諧、健康、穩定的發展。
作者:史運剛單位:山東省臨沭縣白旄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