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談社會工作介入民營企業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民營企業科層管理與人性需求的雙重性決定企業社會工作介入的可行性民營企業是一個具有雙重性的社會經濟組織。一方面,現代化的生產流程使之每天都天都產生大量的物流、人流、現金流,生產的復雜性與流動的多變性、快速性使之必須實行嚴格與科學的分工,架構嚴密的組織,推行嚴格的紀律以及多層化管理,以保證決策得以執行,生產有序發展。另一方面,企業又是人的聚合體。2.民營企業是一個開放系統,公領域與私領域的交織3.民營企業是員工與企業主生存發展的共同體,共存共贏是雙方的最佳選擇4.轉型期的中國企業迫切需要企業社會工作者目前,民營企業不僅僅作為經濟主體而存在,而且其社會主體的性質也逐漸加強。面對眼前出現的種種社會現象和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民營企業組織自身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強有力的解決途徑。作為社會主體,其社會責任感和責任意識也得到了加強,應該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社會公共事業的服務領域中。這為一部分從事企業社會工作的人員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企業社會工作介入民營企業的意義
在現代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民營企業的穩定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穩定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我們要創造和諧的社會,民營企業的和諧一定是其重要的組成因素。但是由于所有制多元化、部分地方政府偏向資方、工會職能缺失、員工處于弱勢群體等原因導致了企業勞資矛盾日益加劇。因此,隨著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企業社會工作的介入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了。
(一)實現企業自身發展、建立健全企業文化的需要
從企業角度看,通過員工和企業的溝通和互動,把企業社會工作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通過企業社會工作的實施,促進企業進一步重視員工的權益,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行。現代民營企業也很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企業文化是一個生態系統,需要不斷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保證達到動態的平衡和諧。社會工作者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協助企業開展一些文體活動,例如開展文藝表演、舉辦晚會等,有利于企業內部和諧文化的形成。
(二)有助于實現企業和諧的勞動關系
目前企業的基本狀況是資強勞弱,勞動者處于弱勢群體,兩者有矛盾但也會有利益的平衡點。而在勞資關系的協調和實現雙方利益平衡方面,社會工作具有其他專業無可比擬的優勢。勞動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和具體體現。如果企業的勞動關系和諧了,將有助于整個社會和諧穩定。社會工作在勞資協調上與其他專業工作人員相比具有優勢,社會工作者再介入企業中將會以專業的倫理道德、專業價值觀、理念和方法、技巧來進行工作。注重人際關系的建立,注重對服務對象的無條件接納、理解和尊重,為服務對象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社會工作者運用同理心與服務對象溝通,會有效地拉近雙方距離,以此建立彼此的信任關系。社會工作者通過深入調查觀察,能夠及時了解問題的關鍵,幫助勞資雙方進行合理、理性的溝通,以此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社會工作者以坦誠的態度與職工溝通,聆聽職工的心聲,了解職工的想法和心態,準確判斷職工的需求,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避免因不合理的規定可能引起的糾紛和怨氣,減少不必要的爭議,促進民營企業的穩定和諧的發展。
(三)解決企業員工心理適應問題的需要
在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大部分民營企業只是重視利益最大化,以最少投入獲得最高產出,大部分企業領導者根本無視企業員工的身心健康,長期以來大部分員工身心處于亞健康狀態,或者是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這樣就會影響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導致人際關系緊張、人情冷漠,無法適應企業的環境。關注職工心理健康,及時疏導、排解職工心理壓力是企業面臨的新課題。社會工作者能較早地發現職工的心理問題,承諾為服務對象保密,用真誠的話語營造溫馨、安全、接納的氛圍,讓他們傾訴心中的郁結。社會工作者用“人在情境中”的視角界定服務對象的問題,把遭遇問題的人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考察,真正理解服務對象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從而找到合適的方法介入,可以運用小組工作的方法對有同樣問題的員工進行團體輔導,讓員工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傾訴不良情緒,社會工作者加以積極引導形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圍。在個案工作中與員工進行個別交談、了解實際情況和案主的需求,對其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社會工作者運用心理分析法、危機調適法、溝通分析法、理性情緒治療法等專業方法提供服務,幫助疏導不良情結,釋放心理壓力,提高抗壓能力,適應現實工作和生活。
(四)社會工作教育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工作是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產物,1988年,國家教委決定在部分高等學校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在制度上開啟了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進程。1991年中國的社會工作者協會成立,1994年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成立,推進了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進程。目前為止我國已有263所高校開辦社會工作專業,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研究兒童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老年人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農村社會工作,研究企業社會工作的不多,而且研究的深度廣度也不夠。因此,只有不斷反思借鑒、積累經驗教訓,增加在民營企業的社會工作實踐,總結概括出企業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理念和方法,充實社會工作教育教學資料。所以說在民營企業開展企業社會工作也是社會工作教育發展的需要。
(五)構建和諧社會、最終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我國當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期,轉型期社會出現了新的特點:第一,單位體制解體使舊有的社會管理體制松動和解體;第二,信息化和全球化使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第三,戶籍管理的松動使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流動,社會管理面臨新的困難;第四,市場經濟運行使利益格局變化,社會矛盾激化;第五,國外敵對勢力滲透,與國內少數人里應外合企圖顛覆政權;第六,傳統社會管理理念與方法不適應新的形勢變化。面對突如其來的社會轉變,社會工作的理念、原則、方法等方面都可以為社會管理提供借鑒意義。企業社會工作能引導員工擺脫生活困境,協調員工不斷增長的物質、精神和文化需求,實現企業關系的良性互動。目前,部分企業建立的“員工社會支持網絡”,以及開展的“員工協助計劃”幫助員工解決其面臨的問題、困難上、減輕壓力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員工社會支持網絡包括非正式支持網絡和正式支持網絡組成。非正式的社會支持網絡主要指的是來自家人、親屬、朋友、同事等社會關系的支持。正式支持網絡主要指的是來自政府、社區、企業、民間組織、或非政府組織的支持;員工協助計劃是企業為了照顧員工及提升生產力,而提供的一項系統的、長期的援助計劃,目的在于發現和解決與影響生產勞動有關的個人問題,他們都是以企業為平臺,運用員工的家庭和社會資源進行介入的工作模式,開展企業社會工作,解決員工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員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條件,最終實現中國夢。企業社會工作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新的國際環境背景下,當人們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不像以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找家長、找領導、找單位。而是開始轉向求助于社會、求助于體制外的機構正在悄然興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進一步總結經驗教訓,借鑒國外先進的企業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方法、原則,探索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企業社會工作方法。
作者:郭瑋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