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亂針繡在服裝設計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刺繡作為中國傳統的手工技藝之一,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自發明以來始終與服飾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經常作為裝飾手法運用于服裝設計中。亂針繡繼承四大名繡之一“蘇繡”的特色,基于“蘇繡”技法并融入西方特色,形成別具一格的繡制手法,文章將介紹亂針繡特點及其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關鍵詞:亂針繡;服裝設計;服飾材料
1常州亂針繡發展背景
亂針繡是常州有名的地方特色刺繡,也被稱為“正則繡”或“錦紋繡”,創立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距今不過百年歷史,相比中國四大名繡創立時間較晚,但因其繡法獨特創新,也被詡為當代中國“第五大名繡”。創始人江蘇常州籍刺繡藝術大師楊守玉女士突破傳統平繡束縛,結合傳統刺繡工藝和油畫特色,創新出這一全新的刺繡方式[1]。亂針繡的發展并不一帆風順,創始人楊守玉女士研究出這一獨特技法后碰到了抗日戰爭,為支持抗日,楊女士將大部分繡品義賣籌措抗日經費,許多作品流落民間,之后母親去世,又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打擊,作為創始人的楊女士無法傳授技藝,亂針繡也因此瀕臨失傳,一直沒有類似于四大名繡一般穩定的人才培養系統,直到在政府的幫助下不斷推廣,努力提升知名度才重獲新生,并作為國家之間相互饋贈的禮物[2]。近些年亂針繡傳承人,楊守玉女士的弟子狄靜女士將亂針繡的發展聚焦于市場中,建立首個亂針繡工作室,創作一些契合市場的作品,并不斷推廣,使得目前亂針繡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2常州亂針繡特點
2.1常州亂針繡技法特點
常州亂針繡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百年內被詡為第五大名繡,與其自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亂針繡針法獨特,基本針法以直線交叉的方式制作,采用的絲線長短不一,顏色各異,利用分層加色的繡制手法來使得畫面更富質感和形體,塑造畫面的空間關系和色彩關系。借用流傳的浮雕、結子、疊園等針法來增強作品的光澤度,為不破壞畫面的整體性,特殊針法只在小范圍使用,否則會擾亂畫面協調性。亂針繡借鑒油畫畫法,首層平鋪打底,勾勒畫面輪廓、位置關系、色彩基調;第二層做細,采用先大后小、先背景后物體的繡法,進一步刻畫畫面細節,尤其注重物體互相之間的關系,注重光源色和環境色;最后,調整畫面細節關系,統一物體的光線、色調,提升畫面整體意境[3]。
2.2常州亂針繡畫面特點
相對于傳統刺繡對創作者針法的要求,亂針繡更注重畫面情感的表達,講究“繡畫一體”的美學原則,強調創作者將針法和情感融為一體,利用情感為原動力,美學原則為框架,針法為手段,解放針法對創作者的束縛,從而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針無定法,創作者會根據畫面需求,結合自身對畫面的需求及解讀,調度線色、線型、針法,營造畫面光線,色彩的統一,達到和諧的意境。作品看似亂,卻符合美學法則,審美上不僅追求西方繪畫的真實感,借助針法表現物體真實肌理與質地,近些年更是吸取傳統繪畫優勢,凸顯文化自信(見圖1),細細觀察,會對創作者爐火純青的針法運用和細致入微的細節表達嘖嘖稱奇。亂針繡涉及的題材廣泛,選材多樣,從樹木風景到人物動物都有涉獵。色彩運用上,亂針繡更是不拘一格,受西方油畫影響,亂針繡的畫面中會有環境色、光影、反射的要素,創作者用絲線代替顏料,使得其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比傳統刺繡更勝一籌[4]。圖2中的《水鄉》秉承著西方繪畫的透視原則和光影原則,整體水面波光粼粼,水中有著房屋和燈籠的倒影,臨水的房屋有被燈籠和晚霞照射的泛黃的微光,畫面整體充分運用光色變化理論和色彩表現規律,整體色調豐富統一,一針一線中,盡顯孫燕云大師的刺繡功底。有的作品還借鑒素描繪畫,問世了不少優秀的單色作品(圖3),用黑色線臨摹繡出的《列寧在拉茲里夫河畔》,相比庫克雷尼克塞(三位蘇聯畫家共用筆名)的原作,細節上毫不遜色,加上特殊的制作材料和工藝,具有不一樣的審美韻味和收藏價值。
3常州亂針繡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3.1常州亂針繡在不同面料中的運用
不同的面料肌理有自己不同的特性,影響著服裝的風格和功能,亂針繡針對不同面料有不同的應用之法,牛仔面料利用針織手法的不同,質地可柔可硬,彈性較好并且可維持時間較長,含棉量較高,有布面光滑、紋路清晰、手感柔滑等優點。其吸濕透氣,穿著舒適的特性受到人們的喜愛。亂針繡非遺傳承人張莉很早就嘗試將亂針繡運用在牛仔面料的設計中(見圖4),相比于正常刺繡,亂針繡以其豐富的色彩與牛仔面料結合相得益彰,彰顯青春、時尚、個性,更顯牛仔布料特色,牛仔布料在紋理上無論是斜紋、平紋還是緞紋,都不會影響亂針繡自身紋理的顯示,《牛仔風衣上的向日葵》即以梵高名畫向日葵為圖案基礎,在牛仔面料上的創作,亂針繡刻畫的《向日葵》作品給人們帶來的感性視覺體驗和牛仔面料的特性搭配相得益彰。毛呢面料不宜起靜電,堅牢耐磨、吸濕性強、穿著舒適、不易發生褶皺,能較長時間保持呢面平整和挺括美觀。創始人楊守玉女士也對亂針繡在毛線、棉線材質布料中的運用進行過嘗試,并總結過多種技法,后經不斷創作更新,亂針繡在毛呢材質的面料中得以運用[5]。或通過對所用線的粗細交錯排列,增添毛呢面料整體設計感,為人們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或以小范圍的裝飾呈現,有點睛之筆的奇效,增添服裝價值,甚至有創作者通過亂針繡將動漫形象融入,使亂針繡在毛呢面料中的應用朝著個性化、小眾化的方向發展。絲綢是中國特產的面料,質地柔軟,垂墜光滑,吸收性強,光澤度高,是極好的天然纖維面料,也是中國特有民族服飾旗袍的主要面料,我國創作者自古就有將刺繡融入絲綢面料的理念,無論是刺繡題材、裝飾位置、針法都有大量經驗,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亂針繡雖興起不過百年時間,但與傳統刺繡同根同源,其運用之法吸收傳統絲綢刺繡運用原理,一般會搭配傳統刺繡于細微處大做文章,彰顯刺繡柔美風情,張莉女士的刺繡服飾《紫金葉》(見圖5)即將傳統刺繡和亂針繡相結合,亂針繡的融入賦予了紫金葉生命力,搭配傳統刺繡,使得紫金葉躍然于絲綢之上,頗有慢慢生長之感,也有獨樹一幟的風范,于衣身大面積勾勒,盡顯亂針繡特色。由于絲綢自身光滑垂墜,相較于傳統刺繡,亂針繡更易塑造成衣的視覺立體感和層次感,這也使得紫金葉更加舒展。除了經常搭配的面料,近些年,亂針繡工藝的傳承者們也探索其與新科技面料的融合,馬毛與真絲的交織產品,仿皮布料、人造革(見圖6)、環保面料等都有涉獵,隨著面料的類型增加,亂針繡的繡法也不斷更新,亂針繡因其結合了古典美和現代設計理念的特點,在新型布料的結合中,能夠根據面料特點進行針對性創新,相較傳統刺繡方式更顯優勢,新面料的不斷推出對亂針繡的技法更新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2常州亂針繡在不同服飾類型中的運用
針對服飾類型的不同,亂針繡也有不同的運營之法,中國傳統服飾旗袍作為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禮服樣式,以其柔美的線條感盡顯東方女性之美,亂針繡在與旗袍融合時,更多與傳統刺繡合作,起畫龍點睛的作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青花瓷禮服的設計中,設計師尤珈就以亂針繡完成禮服上領口、肩部的花朵部分(見圖7),經過精心設計的紋樣輔以亂針繡,配合革針繡和盤金繡,亂中有序的創作手法有意識地遮蔽了繡點針眼,充分展現花朵線條美感、層次感,賦予花朵不同于機械繡的生命力,彰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6]。除了營造傳統美感,亂針繡也能很好地結合其他題材,營造輕松氛圍,張莉女士嘗試以動物題材為旗袍增添靈動美感,她先以硫酸紙將鸚鵡繪到白色旗袍上,再以亂針繡填滿色塊,區分顏色,慢慢堆疊,鸚鵡在一針一線中色彩愈發飽滿,純白色旗袍上除了領口藍線勾勒,只有這一只多彩鸚鵡裝飾,突顯旗袍的活潑靈動,也展示了亂針繡中寫實刺繡的魅力。亂針繡在服飾類型中的運用不止于旗袍,在大衣上也有所運用,大衣本身給人氣質有形的感覺,能有效提升著裝者的氣質,亂針繡相較于其他刺繡方式有多樣化的題材選擇,更適合這種時尚風格的服飾類型,其塑造出的層次感更為大衣增添幾分時尚。對于當代女性而言,除了對外出著裝的追求,也注重內衣、睡衣等服裝的時尚美感,這就讓亂針繡在內衣、睡衣等服飾中的應用也有發展空間。將亂針繡手法加入其中,能夠迎合現代女性的審美,催生出內衣、睡衣中溫柔與野性并存的特殊美感。
4總結
亂針繡相較于中國四大名繡,發展時間較短,然而其結合了中國傳統刺繡工藝和西方油畫特色,注重情感表達,使得其能夠在不到百年的時間里脫穎而出。也正是其不拘泥于針法的理念,使得亂針繡在與不同面料的結合中更有優勢,少有因面料紋理結構與繡法沖突而有所限制,面對為時尚而生的新式面料,亂針繡也能夠以逼真的光影效果、豐富的畫面、開放的題材選擇與之很好地搭配融合,既能彰顯傳統之美,也能緊跟時尚。新式面料的產生也為亂針繡提供更強的競爭力,為其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擴大市場份額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面料本身會有不一樣的問題產生,絲綢服裝在不適合的洗滌過程中會收縮,毛呢出現起毛球現象,牛仔面料出現褪色等情況,亂針繡作為面料成型后的附加裝飾手法,需要根據材料不同的特性選擇合適的線條材質,來應對其可能發生的情況。另外,目前對亂針繡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的關注較少,目前只有從事亂針繡的大師嘗試將亂針繡與不同風格的服裝相結合,覆蓋范圍較少,造價較高,對于亂針繡在服飾方面的運用的宣傳窗口也有限,沒有針對各個網絡平臺的系統宣傳,購買渠道單一,但隨著政府的逐漸重視,從業者不斷推廣,嘗試將亂針繡與服飾、披肩、圍巾、頭巾等相結合,研究出針對不同服飾面料特點的應對方式,亂針繡的應用范圍將會不斷拓寬,與不同面料的結合也會更加多樣,造價將會不斷降低,也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
參考文獻:
[1]朱亮亮.繁針亂繡之華美———淺析國禮亂針繡的藝術價值[J].藝術市場,2007(10):112-113.
[2]李闖.中華亂針繡第一人楊守玉[J].檔案與建設,2017(08):39-41.
[3]莫元國.亂針繡的針法技巧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6(06):151-152.
[4]錢凱一.“常州四寶”的造型特征和色彩語言[J].藝海,2018(08):155-156.
[5]王笙漸,陳欣.寶應亂針繡在毛呢服裝中的設計優勢[J].毛紡科技,2018,46(11):73-76
[6]曾紅.亂針繡工藝在現代旗袍禮服設計中的裝飾運用[J].絲綢,2013,50(04):50-54.
作者:趙立庚 呂微露 單位:常州大學 浙大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