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專題片解說語創作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電視專題的解說詞相對純文字的創作,存在的一個較為突出的特征便是,純文字的創作中,有兩個必要的條件,就是景物的描寫和環境的交代。但是對于電視而言,由于畫面已經是可以讓觀眾一目了然,所以,解說詞只能是是畫面的補充。如果解說詞類似于看圖說話,那就無異于畫蛇添足了。所以,創作者在撰寫解說詞時,一定要找準解說詞的位置,時刻謹記解說詞只是畫面的補充。所以,在寫解說詞之前,創作者應該先把畫面裝在胸中,做到心中有數。片中出現的每個畫面,都是創作者需要考慮的因素。如果畫面已經提供了相關的信息,那么在創作解說詞時就沒有必要贅述了。畢竟解說詞作為畫面的補充,與畫面相輔相成,畫面難于表達,或者是表達不深的東西,例如人物的內心活動,或者是嗅覺、觸覺的感受等這些畫面難以深入的感覺,利用語言就可以很好的詮釋。
對創作對象進行詳實了解、深入體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對創作對象進行詳實的了解和深入的體驗,才會對整個創作有大概的框架,這樣創作者創作起來也才會得心應手。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對創作對象的了解和體驗,就如巧婦的米一樣。創作對象的具體情況作為電視工作者的第一手材料,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是很難寫出精彩的解說詞的。個別電視記者采訪,遇到新聞,拎起攝像機就走,開了機就拍,只注重拍攝畫面的質量而忽視其內涵,而解說詞更是胡編亂造,或者在別人的創作基礎上圈圈點點就算了事。作為一名電視工作者而言,這無異于是在損害自己的職業形象。因為,那種毫無思想和見解的解說詞,不僅沒有深度和廣度,更難以贏得觀眾。所以說,解說詞創作者前期的深入采訪和詳細體驗對后期的解說詞創作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沒有自己親身體驗這個過程,創作者就不會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讓觀眾信服,甚至是產生情感共鳴的解說詞。如果沒有身臨其境地去體驗某種生活的經歷,而只顧關在家里“閉門造車”憑空想象,是完全不可能創作出優秀作品的。為此,親臨拍攝現場、進行深入采訪、體驗,盡可能多地搜集素材和掌握信息是寫好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的第一步。
當然,有了深入的體驗和詳細的搜集,并不是就說明這樣就可以寫好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了。那只是為寫好解說詞奠定的基礎。因為,在真正動筆之前,創作者還應該要進行充分的構思,首先要圍繞專題片進行充分思考,同時要把自己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構建好框架,最后再一氣呵成地完成創作。另外,在創作過程中,寫作者還要適當地將自己的準備階段的所思、所感準確地表達出來。用文字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充分地體現出來。所以說,在做了充分準備之后,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自己對所說事物的興趣和關心,這樣的解說詞才會讓觀眾信服,讓自己信服。
本文作者:李秋穎作者單位:松原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