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古詩詞編校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漢語詩詞具有獨特的文化品格,有著很多的要求和講究,個別專業方面的問題困擾著一些編輯。本文就常見的律詩、絕句、詞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著重從詩句和題目的統一性,音韻、平仄、對仗以及意境,錯用字詞,漢字繁簡體,古詩詞的版本等方面,探討詩詞編校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對編輯如何做好詩詞編校工作,練就過硬的本領,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漢語詩詞音韻編校質量
中華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詩詞創作與詩詞研究的書稿日益增多。打磨書稿,提升書稿質量,使之成為精品,這是詩詞編輯不懈的追求。漢語詩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具有獨特的文化品格,有著很多的要求和講究,編輯加工此類書稿時,一些專業方面的問題時常困擾著編輯。筆者結合自己的編校實踐,并借鑒他人的經驗和研究,將一些問題進行梳理,總結如下幾點。
一、詩詞內容方面的問題
(一)關于音韻、平仄、對仗以及意境的問題
律詩和絕句一般都講究押韻、平仄、對仗以及營造意境。對于這類詩作還要仔細推敲。如一首寫農歷九月九登香山所見所感的詩,原作有句:楓林盡染草多黃,九九登高眺大荒。萬里長天掠雁影,半山殘照鎖秋光。作者徒步登香山,看到“楓林盡染”,野草經霜,山巒蜿蜒;拾階而上,登高遠眺,橫無際涯;雁影掠空,半山殘照,于是舉目仰望天空。原句中“黃”“荒”“光”押韻。其中“萬里長天掠雁影,半山殘照鎖秋光”兩句的平仄排列如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編輯認為,原詩的幾處文字有不妥當的地方,其創造的意象和意境也有諸多問題,于是做了修改。首句“草多黃”,一是作者登臨時山上野草并未全黃,二是意思不夠積極,改為“草經霜”則更生動,意思更豐滿。同樣“眺大荒”不妥,如今從香山之巔遠眺,滿眼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已經不再是“大荒”,故改為“眺八方”。“掠雁影”的“掠”字很生動但意思欠佳,但為入聲,此處應平,改為“橫雁影”。這幾句改后為:楓林盡染草經霜,九九登高眺八方。萬里云天橫雁影,半山殘照鎖秋光。改后的文字表達準確,詩意積極向上,意象豐滿,意境高雅和諧,詩句音韻自然順暢,讀起來朗朗上口,詩的美也彰顯出來了。通過文字準確體現詩詞的格調、境界、情感,進而彰顯詩味美,稍有不慎,往往以詞損意,造成遺憾。如下面這首詞,原詞為:卜算子•賞荷白洋淀一柄立雙苞,雙蕊雙紅影。暴雨狂風肆虐兇,相挽逾堅勁。昔日雁翎舟,智勇驅倭佞。并蒂今朝分外珍,映日丹心共。這首詞寫賞荷歸來,領略了享譽八方的白洋淀風光,更領悟了砥礪奮進的革命傳統。上片尾句“相挽逾堅勁”,此處“逾”應平,“堅勁”意念空泛,編輯改為“相挽將身挺”。這樣改,深入淺出,意思明確,荷葉、荷花相挽著從水中將身子探出,在風雨中挺立,表達更具體生動。全詞四個韻腳,“影”“勁”“佞”“共”,在《詞林正韻》中分別屬于第十一部“上聲二十一梗”“去聲二十四敬”“去聲二十五徑”和第一部“去聲二宋”,前三者作為詞韻可以通押,而“共”字按《詞林正韻》不能通押。只是在新聲韻第十一部方允許通押。除了“佞”字之外,將其他韻腳(影、勁、共)全部改為同屬“上聲二十一梗”的字(影、挺、永)。另外,“佞”當名詞用時,通常指巧言諂媚的人,奸佞,偽善者。“倭佞”指日寇侵略者。這樣一改,意象明確生動,深入淺出,情感表達自然,格調高雅,讀起來鏗鏘有力,詞的韻味出來,意境美不勝收。
(二)詩句和題目的統一性問題
對于一首詩,要將詩的題目、詩句、序言、注釋等相關內容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尤其題目和詩句本身,要認真考慮其整體和諧統一性,合理安排。同時,對于詩的格調、情感,也要重視,使其做到完整統一,情景交融,這樣才能寫出真正的詩味美來。請看筆者在編輯過程中遇到的一首詩,原詩為:觀東北秋景再念鄉情云馳沃野彩霞飛,兩岸青苗映朝暉。秋風又送平原綠,鄉土風情總相隨。原詩題目為《觀東北秋景再念鄉情》,編輯認為這首詩沒有寫出東北特有的秋天景色,也看不出寫的是家鄉的秋色,因此,詩題《觀東北秋景再念鄉情》就沒有統領全詩,詩讀起來就顯得不倫不類了。另外,全詩中除了一個詞“秋風”,沒有一句是寫秋天的景色的,編輯向作者建議,把秋風改成春風較為適合。再看第二句“兩岸青苗映朝暉”,“兩岸”讀來落差太大,因為無論是詩題,還是第一句都沒有點破“河流”,這樣讀來就突兀了。詩的最后一句也是如此,與前面不連貫,意思含混,明顯是為了湊題而作。這首詩按照春天改容易一些,同時扣住兩岸。于是該詩題目改成《乘舟游春》,其詩作改為:乘舟游春舟游春梳妝垂柳低蘸水,兩岸青苗映朝暉。船過草橋山更綠,因是春風正相隨。
(三)錯用字詞
對于一首詩詞的初稿,首先要通讀全詩,理解整個詩文的基本意思,然后再對詩詞字斟句酌,才能作出基本的判斷。詩詞初稿中出現的問題很多,最常見問題是字詞用錯,如一首詩的原詩句“萬帙書馨真一快,此身豈為稻梁謀”,其中,“稻梁謀”的“梁”字為錯字,應為“粱”,“稻梁謀”應為“稻粱謀”。如另一首七言詩的題目為《病塌思兒》,詩句“臥身病榻損秋光,夢醒方知殘漏長”,仔細讀,發現題目中“病塌”的“塌”錯了,應為“榻”。且首句“臥身病榻損秋光”中有“病榻”的“榻”。又如《一剪梅•南方春色》有句“姑嫂耕耘兼務家,才摘批杷,即種西瓜”,其中,“批杷”的“批”寫錯,“批杷”應為“枇杷”。字用錯的原因,有些是作者理解方面的原因,有些是作者筆誤或排版打印方面的原因。對于詩詞之外的小序、注釋中的文字,還要注意語句中訛、脫、衍、倒字等問題。
(四)詩稿中的漢字繁簡異體不分
按照出版規范的要求,在簡體版的圖書中,是不允許用繁體字的,異體字也不能用。但詩詞書稿中繁簡混用時常出現,如原稿有句“殘紅落盡東風老,岸柳花飛早。少年心事費揣摩,道是暮春時候最難說”,這段文字中出現多個繁體字,其簡體應為“殘紅落盡東風老,岸柳花飛早。少年心事費揣摩,道是暮春時候最難說”。又如原詩句“幽燕九月霜葉紅,染遍關山天涯路”,其中,“葉”“紅”兩字是繁體,應該為簡體“葉”“紅”。關于如何使用繁體簡體字的問題,要按照有關出版規范的要求來處理。
(五)古詩詞的版本問題
對于所引用的古詩詞,需要查原詩詞出處。由于流傳時間較長,有些古詩詞可能有幾個不同的版本,要依據影響大、較權威的版本,并注明依據的版本、出處,必要的話,還要交代一下關于版本和引用的情況。另外,很多詩詞有小序、日期、落款、后記、注釋以及其他輔文,甚至一部書的前言、后記及其他部分內容對此詩都有涉及。有些教材或教輔中的詩詞,還有賞析或問答題。這些與其詩詞有關內容,編輯都要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審讀、編校,才不至于有疏漏。關于漢語詩詞的分類方法很多,這里僅對常見的律詩、絕句、詞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當然,這些問題也會為其他類別的詩詞提供有益的參考。詩詞內容也涉及政治導向、思想傾向、格調等問題,這類問題的處理也很重要,鑒于篇幅的原因,這里不再贅述。
二、詩詞形式方面的問題
千百年來,傳統的詩詞排列布局已經形成一定樣式。隨著社會生活和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文學傳播技術以及傳播介質和樣式的變化,人們的文學情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詩詞排列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詩詞可以分別從讀者、流派、時間、介質的角度來安排,有多種方法和樣式。這里僅從一部書稿中的一首詩詞的排列布局談詩詞藝術形式的問題。詩詞藝術對詩詞的排列設計也有較高的要求。詩詞有正文、詩題,有的詩題還有副標題,有的題目還很長,有的詩詞還有小序、日期、落款、后記、注釋以及其他輔文。此外,有的詩詞后還有賞析及評論。如何對這些內容進行合理安排,要考慮到詩詞內容、讀者對象、篇幅,乃至介質的因素,最終目的是要讓作品呈現形式美并為讀者所接受。除了達到基本的要求外,字體字號可以調整設計,有的字還可以加上顏色,如果配上插圖和二維碼,讓讀者能看到關于此詩的視頻,那就更好了。尤其在現代自由新詩里,有的作者為了表達一種特別的哲理或情感,會對文字的排列和標點做一些特別的處理。如《心中的麗江》這首詩的排列,作者作如下處理:心中的麗江走進你心——會 長出翅膀飛到玉龍雪山親 吻神靈的羽裳哈達般圣潔的羽裳啊你凈化了塵世的骯臟走進你血——會 流出音泉伴著東巴古韻撫 摸小橋流水似的吟唱萬世流芳的吟唱啊你帶走了人間的憂傷這首詩是寫關于麗江的情感和思考。這里,作者除了用破折號外,沒有再用其他標點。另外,在“會”后用空格。兩個動詞“親吻”“撫摸”單獨成行,且兩字之間用空格,強調行為動作,并連接上下文。另外,詩的排列也采用上窄下寬、中間又窄的形式,產生一種動感,仿佛河流“麗江”蜿蜒流動。通過排列形式強化內容,從而深化思想、哲理和情感,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在現代新詩創作中,用獨特的形式創造一種視覺的美,從而凸顯一種理念和風格,已成為很多詩人的追求。再看另一首現代新詩《年齡》,作者如下排列文字:年 齡陽光在綠葉間舞蹈路邊一棵棵樹繞著軸心一圈一圈向四周擴長心死扣住話匣不動聲色眼神穿透一張張面孔 和他們背后的故事這首詩里,作者沒有加標點,用錯位空格的方式排列文字,突出事物和動作,其中,一組事物“陽光”“綠葉”“路”“樹”“圈”和動作“舞蹈”“繞著”“擴長”等;另一組事物“心”“眼神”“面孔”“故事”和動作“扣住”“穿透”等。同時,事物和動作又具有象征意義。詩行的排列也有講究,短行錯落豎排,整體看來,像“樹”的“年輪”和“心”“眼神”組成的人的姿勢,體現一種思考和情感,體現出一種風格,產生了一定的效果。用獨特的形式美來表達思想的深度,體現創作的主旨,在這首詩里充分體現了出來。現代自由體新詩隨作者的思想、情感、風格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對詩行的處理也不拘一格。編輯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在編校中會將對的改成錯的。詩行的排列屬于形式美的范疇,編輯要將形式與內容作為整體來考慮,認真審讀和編校,才不至于有疏漏,才不至于因為一點瑕疵而破壞了詩詞整體的美。
三、結語
鑒于上述問題以及詩詞的獨特要求,編輯首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既要有仰望星空、緊跟時代的格局與胸襟,又能腳踏實地,在自己耕耘的這方田地有舍我其誰的勇氣和擔當,才能勝任這份工作。其次,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詩詞美學素養。傳統詩詞,典雅蘊藉,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其詩學格律要求很高。好的詩詞編輯的成長非一日之功,一些基本的詩詞編輯知識需要日積月累,且不是簡單能從書本上得來的,很多是靠編輯長期的實踐經驗,靠自己悟得。最后,培養精勤不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面對海量的文字,面對魚龍混雜的材料,既能慧眼識錯,又能沙里淘金,還能將良莠不齊的磚瓦毛坯打磨成整齊劃一的精品優品,這就要求編輯既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力和功力,又要有精勤不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當今科技和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問題、新知識層出不窮,這就要求編輯沉下心來,不斷提升綜合能力,方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落伍。
參考文獻:
[1]戚良德.《文心雕龍》與中國文論[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
[2]徐紅.軍旅詩詞匯編:紅葉詩詞點評集[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9.
[3]戈載.詞林正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常用語言文字規范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
[5]文潔華.朱光潛與當代中國美學[M].北京:中華書局,1998.
[6]楊建華.詩句排列形式的妙用[J].語文知識,2001.
[7]高建平.新時代中國美學研究的新思路[N].光明日報,2020-05-20.
[8]杜楠玥.割裂還是繼承——淺談中國現代新詩與傳統詩歌的關系[J].北方文學,2017(9).
[9]龍揚志.新詩現代化想象與重構[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5(4).
作者:畢磊 單位:中國書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