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弱勢群體人力資源開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經濟時代,在我國人力資源構成中,相對于弱勢群體城市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和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認為:為了體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府應該加強人力資源投資,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宏觀調控,加大力度研究和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來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工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下崗失業人員;人力資源;開發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人力資源不僅包括高量的人力資源,而且包括低質量的人力資源。新經濟時代需要高質量的勞動者,必須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我國具有專業知識的科技人才比重不僅比發達國家低,也比其他發展中國低,而且存在“年齡斷層”,和“知識老化”。因此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通過后天的改造,使一般勞動者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相當的健康水平、知識水平、技能水平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為了體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公平、公正。這就要求我們在利益格局調整的過程中,國家必須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加大對弱勢群體人力資源的開發。現就弱勢群體的基本情況和人力資源開發問題談以下意見:
1弱勢群體的基本現狀
1.1年齡偏大,學歷不高
由于近幾年來,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到二類企業的人員相對減少,甚至為零。國有、集體企業的職工最集中的年齡為41至59歲之間,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絕大多數。
1.2就業愿望強烈,擇業觀念趨于現實
在41至59歲的下崗職工中,大部分孩子正在上學,有的贍養雙方老人,經濟生活令人堪憂,出于家庭負擔考慮,他們的就業愿望比較強烈,擇業觀念上也有很大的改變。工作是否適合自己發展和工資收入的高低是他們擇業考慮的主要因素;此外,離家遠近也是他們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這說明能夠就業并兼顧家庭是他們新的擇業觀念。
1.3再就業層次較低,收入微薄
下崗分流人員通過個人努力和各級組織的扶持幫助能夠實現再就業,但他們就業的渠道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相對不高的公益崗位和社會服務行業,收入微薄,尤其是女性,在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呈現出下滑的趨勢。
1.4生活困難,家庭矛盾增多
目前,絕大多數家庭,妻子和丈夫同樣承擔著養家糊口的重任。現在失業家庭生活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靠配偶或子女的工資;二是靠自己打工或做小本生意;三是靠父母親友資助;四是靠政府資助。由于生活困難,造成家庭矛盾激化,從而造成社會的不安定。
2城市下崗失業人員人力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2.1人力資本水平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體現在勞動者身上,并以勞動者數量和質量為表示的物質資本,它表現然人的身上,表現為人的知識、技能、資歷、經驗和熟練程度。即表現為人的能力和素質。人的能力和素質是通過人力投資而獲得的。在科技發展異常迅猛的今天,勞動者在就業市場是否具有競爭力,從根本上講取決于他擁有的人力資本水平的高低。我國城市失業下崗人員勞動力資源雖然總量豐富,但從人力資本角度來看,他們人均人力資本擁有水平并不高。一方面他們的學歷較低,并自主學習的意識相當淡薄,對于教育上進行投入根本不認同;另一方面他們的從業技術含量低,以往積累的人力資本遠已根不上時化的潮流。隨著經濟的發展,下崗人員很難在新興產業中求得一席之地。
2.2人力資源總量偏大,就業機會緊張
人力資源總量太小會導致消費市場規模偏小,總量太大雙會導致就業機會緊張。觀察勞動力市場,我們不難發現當前40多歲的無突出專業技能的失業人員,尤其是女性,就業的崗位幾乎就是家政服務員和社區保潔員。而城市失業人員又不同于農民工,對這種報酬低,社會地位低,沒有發展前景和進步空間的崗位往往不愿接受。此外,對于社會提供的有限領域和崗位,他們之間存在著十分激烈的競爭能力。3人力資源性別歧視仍然存在
在我國長期就業崗位不足的情況下,女性的社會才能更加不被社會所重視。大批下崗女職工在就業領域正面臨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一是雇傭方不愿聘用女性勞動力,多數崗位在招聘時就規定只要男性;二是同工不同酬,工資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勞動力;三是就業崗位層次低,發展空間不大。人力資源性別歧視的存在使得城市失業下崗女性不能同男性平等地把握就業機會,他們正日益成為勞動雇傭中時弱勢的群體。
4人力資源就業保障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失業下崗人員就業到新興企業中,新興企業的各項制度不象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社會保障制度一樣健全,沒有養老、工傷、醫療等保險,使下崗失業人員缺少了社會保障,這也是再就業困難的又一項重要因素。
5失業人員人力資源的開發
下崗失業人員在我國人力資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充分開發這部分人力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公正的體現.政府作為社會公平的維護者,應采取向這一弱勢群體有效傾斜的人力資源開發的有力措施。以下是我對如何開發提出的幾點建議:
5.1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弱勢群體的培訓工作
政府應該逐步建立健全城市失業人員的繼續再教育,加大投入力度,使他們的知識和技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同時對下崗失業人員應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有重點的培訓。對不同年齡層次和受過不同教育、就業經歷不同的下崗失業人員區別的開展就業指導和職業培訓。一方面對具有年齡優勢、又有潛力鉆研技術的,應該幫助他們提高打通技術水平,進而提高就業層次。另一方面對大齡下崗失業人員以促進普通就業為前提,加強對家政服務培訓的技術含量,圍繞特護、特菜、理財、育兒等內容開展高質量培訓。此外對于有自主創業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政府應加大技術支持,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從而帶動小部分弱勢群體的創業積極性。
5.2發展和完善市場就業機制
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力的資源配置作用,政府首先要規范和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加強對失業人員的職業指導和就業培訓。其次加強對用工單位的監管,對他們的招工,用工給出予指導和監督,要很好地發揮勞動監察和勞動仲裁的作用,制止招工、用工中的性別歧視;再次要特別注意加強規范用工情況相對復雜的家政服務市場,為失業人員創造平等就業的社會環境。
5.3加大力度研究和和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政府注意發揮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優勢,充分考慮通過政策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我國稅法中保留了政策性減免的內容,這就給政府運用稅收政策促進下崗就業人員就業提供了可能性。為落實政府優惠政策,使其真正發揮作用,應從以下著手:①做好宣傳,失業人員要學會運用相關政策,享有自己就業的合法權益,形成自覺執行和維護的良好氛圍;②搞好再就業優惠政策執行的各部門的協調工作。如稅務、工商、勞動等諸多部門應該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配合運作機制;③加強監督,建立由勞動、稅務、工商等相關部分組成的聯合檢查隊,和由相關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確保再就業政策的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