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務英語水平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商務英語是商務與英語的結合,其目的是為適應職場生活的語言需求,內容涉及商務活動各個方面。對商務英語水平提升而言,其不應局限于學習者英語水平、能力的提升,還應重視向學習者傳輸西方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工作心理,使其了解外國人的工作、生活方式及習慣等,這樣能加強跨文化交際實效性,就這一角度而言,對商務英語水平提升的這一要求與跨文化理念相一致,由此可見,基于跨文化視角對商務英語水平提升進行分析研究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跨文化;商務英語;學習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配備
通過對跨文化內涵進行理解,我們可以對其進行以下定義:正確認識與本民族文化存在差異或沖突的風俗、文化現象或習慣等,并在此基礎上基于包容態度對其進行接受與適應。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跨文化理念的內涵與外延都在不斷得到擴大,并得到持續而廣泛的關注,且逐漸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目前,跨文化理念廣泛應用在相關國際交往的多個領域,比如外交、貿易、國際旅游、國際商務及對外漢語言文化教學等。在外語學習中,尤其提倡跨文化意識。如我們所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脫離文化的語言學習是難以掌握語言精髓的,同時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很難提升。反之,基于認識文化基礎學習語言,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見,在商務英語水平提升過程中融入跨文化理念,基于跨文化理念分析當下商務英語水平提升困境,探索優化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1跨文化視域下我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現狀
跨文化視域下商務英語水平的提升并不簡單等同于交際能力的提升,2007年,張紅玲在《跨文化外語教學》一書中曾指出外語教學的目標應涉及兩個層面,其一是語言文學,即對目標語言系統即語言應用技能進行掌握,其二是社會人文,即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者的社會技能及人文素養進行培養,使學習者具備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處、溝通、合作的能力。商務英語作為我國外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應重視對學生語用能力及行為能力的培養,通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文化素養,強化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及對異文化的理解力與寬容度,使學習者能在今后的相關活動中靈活處理文化差異,形成開放的文化交流態度。但在商務英語教學現實中,由于相關教學政策對文化內容重視程度不足,加之一些綱領性文件,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對商務英語涉及文化的相關內容缺乏具體要求與明確指導,使我國高校中商務英語教學效果欠佳。具體而言,跨文化視域下商務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兩個問題:其一,教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其二,商務英語教學教材中涉及跨文化內容在編排上存在數量少、深度淺顯、系統性不足等問題。
2跨文化視域下我國商務英語人才需求分析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我國雙邊、多邊貿易合作日益深化,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兼具商務知識與外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目前,將配演復合型英語人才作為導向的商務英語專業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我國已經有四百余所高校相繼開展了商務英語本科專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迫切的人才需求,同樣為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在《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以下將簡稱《商英國標》),明確將跨文化交際能力納入到商務英語學生應該具備的五項基本能力中。通過對用人單位進行走訪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有過四成的用人單位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明確要求,此外,還有近四成的用人單位對跨文化思維能力及跨文化適應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跨文化溝通能力是處理國際商務過程中實現有效溝通的必備條件。用人單位的這一人才需求反映在教育領域,就對商務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跨文化意識的融入提出了明確要求。
3跨文化視域下商務英語水平提升策略
3.1創新學習理念,培養跨文化差異敏感度
基于不同的歷史背景與發展歷程,東西方在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在同一情境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比如,在東方多強調集體,注重人際交往與人情往來;在西方則強調個人主義,注重個人隱私與個人權益。基于這一差異,東方國家的人可能在商務交往中態度較為含蓄,因顧及面子而不能有效解決商務問題。相對于此,西方國家的人可能更傾向于將個人情感與商務脫離開,在商務交往中更為直率,處理商務問題也更有效率。再如,在東方權力等級意識較為敏感,上下級間權利距離較大,而在西方管理特權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上下級間權利距離相對較小。除此之外,東西文化還有諸多差異。對此,在提升學習者商務英語水平的過程中,教師應強調東西文化差異,強化學習者跨文化差異敏感度,重視相關實訓的開展,積極通過開展實訓探尋學習者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失誤,通過課堂討論規范商務英語應用,以此消除缺乏跨文化差異敏感度不足為國際商務活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3.2優化課程設置,基于跨文化視域完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已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大多是基于西方理論視角展開的,體現著濃厚的歐洲主義傾向,跨文化視域下的外語教學內容以跨文化對比為主。但在現實中,跨文化的商務交際活動并不單純是商務、交際與跨文化的疊加,而是對三者的有機整合。所以,教師單方面教授異文化的社會文化與思維方式等并不能保證跨文化商務的順利開展,還要引導學習者從管理模式、經營理念、營銷方式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來對跨文化商務活動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方案。所以我們應以《商英國標》為基礎探索系統性的跨文化商務英語課程體系,以此對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進行落實。對于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優化而言,其首先要處理好四對關系其一,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其二,語言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講授的關系;其三,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的關系;其四,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其次,商務英語課程內容應涉及跨文化、商務及交際能力等各個方面,教師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以此引導學生對跨文化商務活動中各影響因素的動態互構關系進行了解與認識,使其對于國際商務交際問題的理解與處理具備更加辨證與敏銳的文化視角。
3.3豐富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
加強商務英語教學實踐教學的一個有效方法,是運用商務案例教學法,這是情境教學法中的一種,其以真實的商務環境作為語言背景,通過指導學生對真實的商務問題進行分析解決,來使其掌握商務技能。通過實地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商務英語的學習者最喜歡的教學方式就是案例分析,學習者通過商務實例來對商務知識進行了解與消化更具實效性。目前在多所高校都逐漸重視起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商務實踐類課程,在這類課程中,教師可以創設真實商務場景,提升實踐教學過程的真實性,使實踐教學效果最大化。此外,基于當下互聯網新時代,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將傳統課堂面授模式與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有機結合,通過新舊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互補,創新教學方法。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實現“1+1>2”的效果,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互助、時空即內容等方面均相對傳統教學或網絡教學有優勢,其在我國商務英語教學中具有良好的適用性。跨文化視域下的商務英語水平提升,可以將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教學進行有機整合,通過充分發揮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取得最為理想的教學實效。
3.4強化師資配備,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對我國現有的商務英語教師進行調查可以發現,其大部分是大學英語或專業英語教師通過轉型而來的,普遍缺乏商務行業背景與經驗,在此背景下,現實中大部分商務英語教師只是在理論層面對商務領域運作流程有所理解,這并不利于實現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核心培養目標。通過對《商英國標》進行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商務英語教師應具備五種基本能力,其中包括專業知識、英語能力、教學能力、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同時,商務英語教師還應學會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以此來開展課堂教學,推動教學改革。基于此,商務英語教師的建設方向應是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而“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素養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語言能力與專業知識,對此,各相關院校及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出臺、完善相關政策,鼓勵在職教師“走出去”,以此強化商務英語教師的語言應用能力,拓寬其商務理論知識;其二,教學能力,商務英語教師應重視及積極發展探究性授課能力,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引導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各商務交際要素的動態互構關系,以此提升教學與學習效率;其三,商務實踐能力,對此可以加強“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完善商務英語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將教師引入相關企業,不僅可以幫助其積累商務知識與經驗,還可以使其保持跨文化商務活動敏感度,通過專業實踐強化其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
4結論
就不同的文化而言,其文化價值同時存在著共性與差異。對跨文化而言,文化價值的共性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而文化價值差異則是跨文化交流需要解決的阻礙因素。在跨文化視域下商務英語水平提升策略的探索過程中,我們應通過多種方式、在多個環節著力解決文化價值差異帶來的阻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始終將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同置于首要位置。
參考文獻
[1]楊雪琴.成人商務英語與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培養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5(13):165-167.
[2]王競辛.跨文化商務交往中的英語語用失誤[J].中國商貿.2011(36):225-226.
[3]史興松,程霞.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分析[J].外語界.2019(02):65-72.
[4]柳超健.商務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與培養途徑研究[J].外語界.2018(03):10-17.
作者:汪劍 單位:南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