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體現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往往使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會出現語言表述不恰當的問題。下面就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其中兩個方面來看一下。
1、個人價值觀的差異。西方人以個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他們會彰顯出來。相反,中國文化卻提倡謙虛謹慎。比如,有人告訴你:Youaresobeautiful!中國人會覺得不好意思,然后會謙虛地說:“哪里哪里!”而在英文中“哪里”就是用“where”來表達,所以當中國人用“where,where”去回答的時候,外國朋友就會以為你是在問哪個地方漂亮,這樣的語言歧義就是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在西方國家中,別人對自己進行贊揚的時候,要禮貌的接受,他們一般直接用“Thankyou!”來進行回答就可以了。同時也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2、社會關系的差別。在西方國家,一個家庭里面,小孩子可以直接稱呼父母的名字,因為在他們的思想中,父母也可以是孩子的朋友,朋友之間就可以直呼其名的。而在中國家庭里面,長幼有序,要尊老愛幼,這是中華五千年所傳承下來的禮節,所以對長輩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表現,會受到家長的責罰。再有,中國歷來遵從長幼有序,比如,對母親的兄弟我們應該稱呼為“舅舅”,而對父母親的朋友,一般都用“叔叔”“阿姨”來稱呼,并且會在稱呼前加上姓。而在西方國家,社交場合一般不使用表示不同的關系的稱呼,都用“Uncle”“Auntie”來稱呼,而且后面只帶名,不帶姓。又如,中國學生在學習單詞的時候,學習了“teacher(老師)”這個單詞,就會在稱呼老師的時候很自然的在“teacher”后面加上老師的姓,作為對老師的一種尊稱。其實,英語中“teacher”它所指代的只是一種職業,正是由于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簡單地理解為比如張老師就等于“TeacherZhang”。其實在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就可以了。
從上面所提到的兩點就可以看出,文化差異是在我們覺得很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就處處體現出來了,所以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掌握語言使用的環境。那么在教學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引導學生呢?作為老師,是應該要求學生去研究語言本身的內涵,掌握它的應用,還是只是作為課堂授課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聽、讀、寫的技能?很明顯,只掌握技能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這門語言去進行社會交際。這就要求老師要隨時注意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東西方的兩種交際文化的差異,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將文化背景的講解融入到教學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真正的具備交際的能力。那么作為老師,就更應該提高自己,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底蘊,不僅是對外語國家的政治、歷史、文藝、宗教等等方面,還要從社會生活、道德倫理方面對自己進行提升。特別是在教學中遇到的習慣用法,諺語和成語典故的時候,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充分。比如,外國人會說“Youarealuckydog!”這句話是表示“你真是個幸運兒!”。而按漢語來翻譯,就成了“你真是條幸運的狗。”這在中國人的理解中絕對不是一種善意的表達,會引起誤會。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向學生說明,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因為在西方國家,人們認為狗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家庭的一員,這句話里的“dog”就不是中國人理解中貶低人的一種稱呼。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是人類歷史和文化的結晶。它凝聚著一個民族世代相傳的社會意識、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各方面人類社會所有的特征。而學習一種語言,不僅僅是會說,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使這種語言在運用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約束和要求。作為老師就更應該注重文化背景和教學相聯系,對學生進行指導性的講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質量,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正確的運用語言,正真地掌握這門語言。
作者:羅莉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