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移動通信技術類課程體系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構建高職課程體系應遵循“三貼近”原則
根據《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的描述,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在各行各業基層直接參與組織、實施、保障生產(流通或服務等),為社會直接提供物質產品或各種服務;并“承擔具有高度技術性和負責性工作”的技術人員或經營管理人員。課程是達到培養目標的通道,是為培養目標服務的工具和手段。與本科教育相比,高職課程具有職業定向性、市場適應性、學習實踐性等特點,其構建應注意以下“三貼近”: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一專多能,培養目標貼近企業需求高職教育直接面向職業崗位,培養企業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培養目標必須貼近企業需求,使培養出來的人才具備職業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識與職業能力。這就要求高職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必須了解相關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對相應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內容與任務進行詳細分析,確定本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并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確定專業課程體系結構與知識結構及能力培養的實施模塊。職業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態度、知識、技能、能標準有效地從事某項工作的能力,以及學習與自我發展等能力,并不僅指職業技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修訂方案中根據終生教育思想、全面考慮教育的功能,提出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之一是:“為就業做準備的職業技術教育,應當為卓有成效地愉快滿意地工作打下基礎。為此,使受教育者獲得在某一領域內從事幾種工作所需的廣泛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選擇職業時不致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從一個活動領域轉向另一個活動領域。”因此高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時要從職業崗位群出發,如果只針對某一崗位的話,學生畢業后不僅就業面窄,更為突出的是創業與發展更難,容易被淘汰。為此,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時,要始終堅持以職業崗位群為本,同時注重一專多能,不僅注意其職業的熱門,而且還考慮到學生畢業后創業與發展的需要,即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
課程設置綜合化,注重針對性,課程內容貼近崗位能力高職教育培養的不是“通才”而是“專才”,要求上崗后能較快地勝任工作。尤其是在我國,中小型企業多,大部分企業的培訓制度不健全,在職培養機會較少。而高職教育針對特定職業崗位所進行的專門教育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相關職業的態度、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去系統地分析、解決現場的技術問題,即職業能力。職業能力的形成主要通過專業理論課程及實踐課程(含頂崗實習)的學習完成。課程設置按照“企業需求與能力本位”的原則有機合理地組成若干門主干課程,突出重點,重在應用。專業理論課程固然應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但也必須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聯系已學的基礎理論及技術,加強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真刀真槍實干的職業能力、以及“可轉換的技能”,學生獲得的技能和能力具有很強的可遷移性,即使改變具體工作崗位仍能較快地勝任工作。另外,專業課程體系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動態的結構,及時追蹤了解職業崗位的變化及其對學生能力與素質要求的變化,并將這些變化與要求體現于專業課程設置中。
加強實踐性教學,注重實踐技能,課堂情境貼近工作環境高職畢業生的目標職位是企業一線職位,這就決定了高職畢業生必須具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性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區別于其它高等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高職教育在辦學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的地位突出與否,直接影響其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特點。加強實踐性教學,一方面,以職業崗位對應的職業資格證為參照,建立一個目標明確的、系統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傳授什么樣的知識、培訓學生什么樣的技能和生產經驗,是保證實踐教學教學質量,滿足社會職業崗位對高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職院校在制定實踐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了解當前社會職業崗位和企業的技術水平、新生產工藝和發展趨勢,并將其充實到教學中來,依據企業現時技術和未來技術發展來確定實訓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到最新的技術和操作技能,即課堂教學貼近工作環境。另一方面實踐教學的考核應結合相應的職業崗位資格標準,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環節考核指標體系,即課堂考核貼近工作環境。下面以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為例,就高職課程體系如何基于職業崗位群構建“崗課證”對接的課程體系做具體探討。
移動通信服務產業鏈及崗位群分析
移動通信服務產業鏈要知道移動通信領域有哪些工作崗位,就必須對移動通信產業鏈有一定的了解。移動通信網絡的運營離不開移動通信產業的各類參與者,移動通信產業的各類參與者涉及到技術、施工、運營、市場和產品服務等各個方面。各類參與者之間的協作關系就構成了移動通信產業鏈。高職移動通信專業主要是為企業一線輸送人才,包括移動通信運營商、移動通信設備供應商、移動代維公司等企業,從事移動通信施工、維護和優化等工作,如移動機房值守、基站維護安裝作業、移動工程、無線規劃和優化、售前售后技術支持、用戶服務工程師和運維部技術員等崗位。
崗位群職業能力分析移動通信專業作為一個包羅萬象的專業,其培養的人才從事的職業也多種多樣。在進行大量、細致的社會行業產業調研基礎上,確定本專業崗位群為:基站建設、基站維護、無線網絡優化、移動業務支撐與維修崗位群。依據崗位職責,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并明確其發展崗位。專業主干課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各課程特點,積極開展現場教學、仿真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研討互動、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法。課程實施與移動通信行業技能鑒定相結合、與相應從業資格證的考核相對應。同時以職業活動為主體,以專業核心技能為主線,遴選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及時引入行業新知識、新技術,動態更新教學內容,將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融入專業教學全過程。
結束語
按照職業崗位群職業能力與職業資格證書設置“崗課證”對接的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除此外必須加強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與提高,動態更新與整合教學內容,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等改革與創新,才能真正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實現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市場需求為目標”的辦學核心。
作者:李麗張敏單位: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