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巷道漏泄移動通信體系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工作原理及系統組成
概述:漏泄移動通信,是指通過地面基站,沿井下巷道鋪設漏泄電纜至通信信號所需覆蓋的地方,將基地臺發射的無線電波一邊沿電纜向井巷縱深傳播,一邊漏泄到電纜周圍的巷道內,使處于巷道中的移動手機可以收到這個信號。同時移動手機發出的無線電波也經同一路徑反向傳輸給基地臺,從而實現基地臺與移動手機之間、移動手機與移動手機之間的雙向無線通信。
系統組成:井上機房內設置兩臺JQ631基地臺、一部ZBJ-405DA有/無線自動交換終端和一臺JQ634兩信道天線共用器。由一臺JQ633Ⅰ型穩壓電源提供基臺工作電源和交換終端電源,一臺JQ633Ⅱ穩壓電源提供網絡中繼器電源。兩臺基臺天線端通過天線共用器合為一個電纜接口,基臺設置不同的工作頻率,組成一個兩信道調度基站。為避免外界信號干擾,天線共用器天線端口接入高頻電纜,沿地面電纜線架架設至材料斜井口,通過KTL110-L中繼器轉接漏泄通信電纜沿材料斜井鋪設至井底,通過分配器鋪入各分支巷道。井下電纜設置:按巷道分布情況,漏泄電纜鋪設于需要通信覆蓋的南北各大巷中,漏泄電纜沿巷道壁吊掛敷設。電纜每隔一定距離插入一個KTL110-L中繼器,以補償信號在電纜中傳播時的損耗。各段電纜終點接上JHH-2末端接線盒,使網絡匹配。為實際施工需要,網絡中還需配置部分JHH-2接線盒。由于本系統通信巷道較長,需在適當地方增配一臺KDW25穩壓電源,以補償網絡中繼器所需+18V電源。系統中配置“工作信道”和“管理信道”兩個信道,分別為“2信道”、“1信道”。管理信道供管理移動用戶使用,通過有/無線交換終端,實現有線與無線間的自動撥號通話。工作信道供機車移動用戶使用。移動用戶由KTL110-S手持機構成,通過網管人員按實際需要設置成機車移動用戶和管理移動用戶。
應用情況及效果
云岡礦漏泄通訊系統兩信道基站設于井上調度室,系統配置50部移動手機。網絡覆蓋井底車場、南1030大巷、北1030大巷各盤區的主要運輸大巷,全長約2000km。該系統安裝投入使用之后,井下運輸系統和移動作業人員有了獨立的通信平臺,大大改善了井下機車運輸和移動作業人員的通訊條件。井下漏泄通訊系統與原有的井下有線通信系統、地面電信通信系統三系統的有機結合,為運輸系統提供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快速、便捷性流通渠道。機車通信信道中,調度室可以通過漏泄通信系統直呼移動機車上的手持機,機車上的人員可以通過手持機在井下網絡覆蓋范圍內直接呼叫調度臺與調度臺進行聯絡,通話清晰、無噪音,手持機還可以通過調度室人工轉接與礦井調度通信系統的固定電話進行聯絡;管理信道中,調度室可單呼、全呼移動手機,并具有強拆、強插等絕對優先指揮通話權。手持機與調度間、有線電話間和其它手持機間自動撥號通話,可防盜聽,具有保密功能,并在需要時可呼叫機車信道中的手持機。從而實現兩個信道既可獨立工作,又可互聯互通,漏泄系統上的移動手機、礦井調度通訊系統的固定電話、電信系統的程控數字電話機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絡通話。該系統促進了井下運輸系統和移動作業的安全信息溝通,提高了井下車輛調配和調運的安全管理。當運輸系統中運行的機車或車輛在中途發生掉道或設備故障影響運輸安全時,機車司機可以立即使用漏泄系統的移動通訊設備與井下調度或地面調度取得聯系,在最短時間內安排調配人員到現場協助排除故障,縮短故障影響時間。而且可以通過漏泄通信系統掌握機車的運行位置和狀態,便于調度員及時下達運輸指令,從而提高運輸效率和運輸安全。井下移動作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可相互間隨時聯絡,在特發事件時,可盡早的將信息傳達,避免損失或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調度隨時掌握井下移動作業人員的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便于管理。漏泄系統投入使用后,據不完全統計,整個井下運輸系統的故障處理率提高60%,車輛的調配率提高30%,運輸事故率下降10%,促進了運輸安全生產管理。
綜述
總之,漏泄通信系統具有較好的移動通信功能,是礦井調度系統的補充和完善,在煤礦通信領域發揮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該系統技術先進,在一根漏泄電纜中可同時傳輸多個信道,其中可以包括若干語音信道及數傳信道。系統組網靈活,可根據井巷網絡分布將信號完全覆蓋巷道的每個角落,以保證通話的持續穩定,網絡可隨生產面的擴大進行拓展延伸。漏泄通信系統可以自動接入有線電話系統,與地面電信系統有機結合,方便礦井信息化管理。移動手持機通話效果清晰,無噪音,調度可對通話內容監聽、錄音,手機通話模式多樣化,可隨工作需要由網管人員通過密碼程序設定。礦井還可以充分發揮漏泄通訊系統移動通信功能,將漏泄電纜敷設延伸到主要生產系統的提升上山和其他運輸巷,甚至可以延伸到生產采面、掘進面、作為應急通信系統;就可以保證實現調度指揮中心對生產運輸、生產作業主要環節的監控指揮、協調管理,實現管理的集中化、智能化,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作者:謝俊芬單位:同煤集團云崗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