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利用設疑和提問上好高中歷史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這是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著名的教育理念。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不在多,而在于有效,想要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效率就一定要注意提問的方法與技巧。
一、注重問題的趣味性
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高中生進行獨立的探究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的提升,是高中歷史課堂提問的核心。問題如果過于平淡無奇、枯燥無味就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與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必定會感覺到煩躁,加之面臨高考的情緒,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好奇心,形成思維的僵化甚至拒絕思考。所以,高中歷史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提問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平淡無奇,老生常談,努力做到新穎和創新。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保持一顆“好奇心”并且集中對課堂提問的濃厚興趣與注意力,通過強烈的好奇心才能催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才能改變思維的惰性,克服高考情緒,保持對歷史學習的熱情。例如: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根據洪秀全的一首詩“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等待風云齊聚會,飛騰六合定乾坤。”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洪秀全的圖片從而設計這樣的問題:圖片中的人物是誰?從這首詩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什么樣的抱負?最終抱負實現了嗎?他的出現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通過課文內容設置歷史的這類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二、注重問題的深度
在高中歷史課堂問題設計的過程中對那些簡單、易懂的內容,只需要理清線索就可以了。而對那些疑難問題(教材的重難點問題),學生們則可以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分享各自的經驗,并對各自問題進行最大限度的解決。如果是過于困難的,則可以嘗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討論、交流。對于一些基礎知識,可以是教師向學生提問,也可以是學生問教師。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知識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小組討論。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圖表及其他聲像材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及時給予點撥。
三、注重問題的精確鮮明
高中教師在歷史課堂提問的設計上要避免概念或內容上的含糊不清。含糊不清的歷史問題容易使學生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引起其思想上的混亂。因此,高中歷史課堂提問設計上應注重邏輯上的準確性。例如:秦王掃六合,先后滅掉了哪六個諸侯國,又是在哪一年最終完成統一大業的呢?“先后“”最終”這兩個詞的運用,使得該問題更具邏輯上的準確性,使該問題具體明確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四、加強問題的因勢利導
教師的關鍵性任務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問題因勢利導,注重對學生的啟發誘導。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地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技巧,交給學生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比較和歸類等一些經常運用于歷史思維的方法。掌握主動學習、自主探究這把歷史學習的金鑰匙,實現“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五、重視問題的評價性
高中歷史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放手,要懂得尊重學生需要,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圍,讓學生敢于去進行質疑、爭論并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最好時機。
總之,通過“問”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只有“問”才能積累更多的知識,才是創新發展的邏輯力量,才能啟發更多的新思維,形成更多的學習方法。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問題的切入點,要恰到好處地進行設疑和提問,這是優化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好地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對于課堂“提問”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創新,注重問題的藝術感,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合作能力,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