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辦高校旅游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旅游經濟發展驅動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旅游業經歷了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現在已經取得優異的成績。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正式,明確提出要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為我國旅游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年提高,作用日益加強,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新動力。我國的旅游消費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旅游已經成為拉動內需、擴大生產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隨著居民可任意支配收入的持續增加,帶薪假期制度的完善與推廣,加上傳統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國旅游業必將取得更加長足的進步。旅游業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推動校企必須協同進行人才培養,適應旅游經濟發展的需要。遼寧省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業業已取得較大的發展。遼寧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亟需優秀的旅游人才,加快實現建設旅游強省的目標。
2.人才培養驅動
遼寧旅游業的大發展,人才需求量大增,提高了民辦高等院校的辦學熱情,旅游管理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規模的不斷擴大并沒有給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質量帶來明顯提升。一方面,遼寧旅游企業急需大批高素質、能力強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現有的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在行業中尋找合適職位的難度有加大趨勢。人才培養供需錯位引發了高等教育界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廣泛思考。目前的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并未滿足旅游業對優秀的旅游人才的迫切需要。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采用校企協同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提高育人的水平,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實習,不僅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提高實踐技能,而且能夠增強對所從事職業的了解,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同時,通過校企協同合作,民辦高校可以了解企業的用人標準,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實用性人才,解決企業高級應用型人才短缺的問題。
3.創新發展驅動
民辦高校是完全市場化的辦學模式,創新是民辦高校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要實現長久發展,必然主動改革,尋求發展。民辦高校要將“創新”理念貫徹到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突出“創新”在辦學理念中的重要位置,把“校企協同”作為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學校的優質資源,深度開展與企業的合作,建立“開放、集成、高效”的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共同體,主動為遼寧旅游業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提高民辦高校的社會美譽度,實現民辦高校的創新式發展。
二遼寧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協同模式
協同創新類型多樣,民辦高校主要采用的是校企協同的模式,校企雙方自發組織,操作簡便。但是校企簡單聯合缺乏規范性和法律保障,政府、行業組織應該主動介入,積極引導,溝通協調各方利益,搭建合適的校企協同創新平臺,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創新模式,促進民辦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進一步擴展。“高校—企業—政府”要形成科學的良性循環模型,建立由政府、企業、高校共同參與的校企協同合作機制,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創新發展。民辦高校辦學機制優勢明顯,辦學方式靈活,市場適應性強。旅游管理專業具有極強的社會實踐屬性,要取得長久發展,為旅游業培養優秀的人才,必須加強校企協同創新的力度。由于遼寧省民辦高校的建校時間大都不長,學校文化底蘊較為淺薄,社會知名度不高,企業認可度較小。在尋求校企協同創新的路途上,必須取得政府的支持。依靠政府的保障,與企業進行聯合,優勢互補,達到強強聯合,共同育人,培養適合旅游經濟發展的優秀應用型人才。旅游企業要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主動參與到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在課程設置、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民辦高校支持。政府要發揮宏觀作用,制定政策鼓勵高校進行校企協同培養創新性人才,建立規章制度對主動發揮作用的企業進行扶持,比如稅收減免,鼓勵企業擔負起培養人才的責任。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市場適應性較強,能夠有效立足自身優勢,突出辦學特色,集中優勢師資,根據市場要求科學設置課程,強化學生專業技能,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性強、能力突出的優秀的應用型旅游人才。在具體的校企協同合作中,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強調以加強素質教育為依托,根據社會人才需求狀況,創新地采用校企協同模式。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協同更應取得政府的支持,積極尋求與旅游企業建立協同合作關系,實現共同育人。民辦高校擁有較為雄厚的辦學條件,硬件設施較為完善,教師隊伍年輕化創新性強,為培養旅游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旅游企業在引進人才、使用人才的過程中,能夠及時地將人才需求信息反饋給高校,促進高校適當調整人才培養方式和目標。民辦高校和旅游企業在協同的過程中,進行項目合作、成果轉化,聯系更加緊密,提高協同育人的成效。在實施以“協同創新”為主題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背景下,民辦高校應該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健全各項工作機制,創新合作模式,深化推進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1.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
政府要主動發揮在校企協同過程中宏觀調控的作用,制定民辦高校進行校企協同合作創新的法律法規,給予企業經營政策支持,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才能更好地獲取校企協同創新發展的機會。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校企之間的合作關系,明確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正確引導,給予經費保障,激發高校和企業的積極性,規范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協調校企進行合作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幫助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
2.充分發揮高校育人的職能
高校擔負著為我國旅游業發展培養人才的巨大責任,而要培養出優秀的旅游人才,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校企聯合協同創新。首先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培養,加強教師實踐技能的培訓。可以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擔任授課教師、舉辦講座等多種方法,加強校企雙方交流,提高教師隊伍水平。其次優化課程設置,依托市場需求導向,充分考慮到旅游企業的用人狀況,科學設置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學時進行社會實踐的方式,考慮學生、學校、企業三方的利益訴求,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最后,要充分利用高效優質的教學資源,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助推企業獲得長久發展。
3.旅游企業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旅游者對旅游服務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旅游景區、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對高素質、強技能、高水平的旅游人才求賢若渴,亟需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旅游人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推動企業有意愿進行校企協同合作,共同培養優秀人才。旅游企業應該轉變用人、選人觀念,擔負起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只為了“用”而“選”。旅游企業要建立與高校共同育人的觀念,不但是為了自身企業的發展,要樹立大局觀念,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由于民辦高校自身的局限性,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層次依然較為淺顯,基本處于表面紅火、本質匱乏的局面,校企協同創新機制更是缺乏。政府應該主動發揮作用,通過完善校企合作法律和各項規章制度,構建高效的校企協同機制,明確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保障校企合作的開展,推進校企協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層次旅游人才。
作者:高維全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