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臨川區小城鎮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臨川區建設局何洪濤
小城鎮是農村一定區域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加快小城鎮建設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小城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小城鎮建設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結構問題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才能為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載體和基礎,才能加快非農產業的發展且提高其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結構,壯大農村經濟實力,進一步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為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小城鎮建設為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供了條件。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非農業的發展,大量農業富余勞動力將從土地上轉移出去。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實現農業小規模、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向適度規模、集約化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設備和現代科學的管理方法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普遍應用,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物質技術條件。
3、小城鎮建設為健全完善農村市場體系提供保障。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必將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健全完善農村市場體系,使農業生產與市場緊密聯系起來,減少農業生產盲目性,提高農業生產自覺性,形成“公司+農戶”新型產業組織,推開市場農業之門,必然產生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效的連動效應,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信息和財力保證。
4、小城鎮建設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人力資源準備。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科學、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設施逐步增加和完善,農民受教育的機會進一步增多,受教育的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不斷提高,身體素質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轉變,農民的市場意識進一步增強,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識、懂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逐步成長起來,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人力資源準備。
二、用發展的思路客觀評價臨川小城鎮建設的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區對小城鎮建設予以高度重視,調整了小城鎮建設的思路,加大了小城鎮建設的投入,使我區小城鎮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區建制鎮已由改革之前的4個發展到目前的18個,占農村鄉鎮總數的67%;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快發展,鎮內道路全部實現硬覆蓋,其中柏油路占55%,建設小型自來水廠7座,農村小城鎮電話全部實現了程控化;鎮區內基本普及了有線電視,并且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小城鎮建設在推進我區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是,也必須看到我區小城鎮建設與珠江三角洲和江浙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小城鎮建設還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小城鎮建設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這些制約和限制因素主要表現在:
1、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水平較低。總體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依據和前提。沒有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詳細建設規劃,小城鎮建設必然是盲目亂建,布局混亂,建筑呆板,工程質量較差。目前,全區共有27個鄉鎮,其中7個鄉鎮無總體規劃,8個鄉鎮的總體規劃由市、區設計單位設計,經過嚴格審批并具有法律效力的小城鎮建設規劃不足30%。因此,一些鄉鎮的小城鎮建設由于缺乏高水平、高起點總體規劃的有效指導,小城鎮建設呈現出短期性、隨意性,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和超前性,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對小城鎮建設的迫切要求。
2、規模較小,功能難以發揮。目前,我區共有建制鎮18個,平均每個城鎮鎮區人口不足1萬人。由于我區小城鎮規模較小,對資源的積聚能力就小,難以把周邊的資源吸引過來,對鎮域的經濟也無法起到帶動作用。目前,小城鎮的戶籍政策雖然有所松動,符合條件的農民可以辦城鎮戶口,但也只有在一定區域內得到承認;另一方面,由于收費條件、子女上學等問題,農民對進鎮落戶仍有后顧之憂,因之不愿放棄土地,辦理農轉非的熱情不高。由于小城鎮人口擴張速度緩慢,也必然影響了小城鎮發展。小城鎮在農村一定區域經濟中心的功能難以發揮。
3、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由于我區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非農產業比重較少;鄉鎮企業規模較小,資產質量較差,產品科技含量較低;鄉鎮企業適應國內外區場的能力較弱,缺少創新力、開發力和競爭力,因而,鄉鎮財政實力較弱。目前,多數鄉鎮可支配財力有限,而且絕大部分要用于支付人頭費,甚至有些鄉鎮財政收不抵支。加之,投資體制改革滯后,啟動民間投資不力,致使小城鎮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小城鎮建設無法大規模推進。
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圍繞“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思想,確定我區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新思路,推出能夠有效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新舉措,使我區小城鎮建設有新的突破。
三、用創新的理念,推出新舉措,實現臨川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新突破
1、按照十六大確定的發展目標,進一步完善小城鎮建設發展戰略規劃。根據新的形勢、新的特點,以現有的城區和區級試點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制定完善全區小城鎮發展戰略規劃,解決小城鎮發展的戰略重點和布局。除此以外,還應下大力氣抓好國道省道沿線、城區周圍的小城鎮建設。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在小城鎮的各類建設項目,集中有限的資金,按照建設規劃,建設好有條件的建制鎮。防止遍地開花,盲目建設,造成浪費,使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把當前正在進行的扶貧開發、廖坊水庫移民搬遷與有發展條件和潛力的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完善小城鎮的各種服務設施和配套設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既有效安置移民,解決其生產生活問題,又可使那些有潛力的小城鎮做大做強,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2、把小城鎮建設與城鄉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結合起來,促進城鄉經濟共同繁榮。根據經濟區域分工和產業梯度轉移,充分發揮小城鎮連城帶鄉的特殊優勢,在符合有關政策的前提下,適當安排吸收東部地區一些已失去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大中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退出來的、有利于小城鎮經濟發展的其它產業,健全完善小城鎮的產業體系。還可以利用小城鎮科技、信息、通訊、教育、文化、交通、市場相對集中和發達的優勢,為搞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經濟服務。著力在小城鎮培育各類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形成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為小城鎮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當前正值我國城鄉社會新的就業高峰,城鎮下崗職工的再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都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充分利用小城鎮的發展優勢,開辟新的更廣闊的就業渠道,接納轉移出來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城市下崗職工重新就業,是解決這一現實矛盾的重要途徑。
3、發揮優勢,建設一批特色突出、有較強影響力的小城鎮。我區資源多樣,特色明顯,地域性突出。在依托資源優勢,培植小城鎮產業基礎方面,應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力爭做出規模、做出影響。唱凱、騰橋、云山、羅湖、東館等區級重點鎮,應加大力度,創新體制,重點培養,在土地、投融資機制、項目立項等方面給予一定的特殊政策,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其壯大、發展。對其中的有潛力、有發展條件的企業,應給予寬松的環境,放手發展,帶動鎮區其它相關產業,力爭培育出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企業和小城鎮。
4、經營好小城鎮,實現良性發展。必須解決好小城鎮與大中城市對資本市場爭奪的問題。想辦法在小城鎮形成一個“政策洼地”,積極營造吸引內外部資本的環境,才有可能使其成為“經濟高地”,實現良性發展。要全面經營好城鎮的土地,建立土地收購儲備制度,使土地一級市場掌握在政府手里。依法全面推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制定具體合理的辦法,使小城鎮建成區內的集體土地合理有序流動,充分發揮土地資產的效益,以地生財。同時經營好城鎮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搞好自來水、天然氣等有形資產和道路、橋梁的冠名權等無形資產的拍賣、轉讓,實行市場化運作,收回的資金,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自我發展和更新的能力。
5、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創造優美人居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基礎。小城鎮建設的重點應放在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建設配套上,著重在于完善功能,改善環境,要因地制宜,切忌在小城鎮建設中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大氣魄。利用建設秀美山川、改善生態環境的機遇,把創建優美生態環境作為小城鎮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用相關規章制度堅持下來,確定具體目標,分階段實施,定期檢查。重點是鎮容鎮貌、環境衛生,實現綠化、凈化、亮化、美化,為入鎮居民提供一個人與自然、人與城鎮和諧共存、舒適愜意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