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改革比較論文:兩國行政變革比較及啟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蔡秀銀朱偉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要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形成部門職能清晰、政府層次合理、戰略職能綜合的公共行政機構
現在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同時牽涉到好幾個管轄部門,這時就會出現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從而使這個問題一拖再拖得不到徹底解決。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政府的一個表象,其實隱藏在這表象背后有著更核心的內容,那就是“權利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集團化,集團利益法定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的立法程序存在很大的漏洞,人大頒布的眾多法律中大部分的立法前期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門主導的,部門在起草法律法規時會本能的把自身利益作為出發點,一旦等起草完后報相關部門審核時,如果發現對那些部門的利益有沖突時就會要求他們之間進行協商,這樣的法律就使得政府部門的利益被維護,而公眾的利益受損。等到這些法律法規執行時就會出現相互“打架”的事情發生。英國在政府運行方式的變革中提出了:工作目標從“規則為本”到“結果為本”的轉變;上下級部門從隸屬關系到契約關系的轉變;控制機制從投入、過程控制到結果控制的轉變;權力從集中向分權制度化的轉變。這四點值得我們借鑒,這就需要我國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要明確,避免“錯位”現象的發生,政府部門之間要適度放權,進行放松管制。并且要將績效管理引入到政府管理中,來考核政府的辦事效率,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要加強行政立法,使行政改革納入到法制化軌道,從而推進依法行政的歷程
現在的一些公務人員依法觀念淡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依然存在,甚至還有一些人員知法犯法。最突出的就是腐敗問題,比如說:“職業腐敗、權錢交易、司法腐敗,買官賣官”。然而英國行政改革采用法律法規的形式已使公務員體制的結構、運作和精神特質深受影響。因此,為了從根本上遏止這些現象的發生,要增強公務人員的法律觀念,要加強行政立法,使行政改革納入到法制化軌道。因為我國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政府是一個法治政府,不是人治政府;是一個為社會承擔責任的政府,對民眾的疾苦及時作出回應的政府,不是對公眾的利益漠不關心的政府;是一個廉潔政府,不是一個腐敗政府;是一個高效的政府,不是奢侈浪費的政府。
加強政府的創新性建設,形成決策民主、執行有力、科學咨詢、監督高效地現代政府組織運行機制
當前我國許多地方政府比較關注的是自身的政績,大搞一些面子工程。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比如說:上學、看病、住房、就業等一些民生問題。近年來比較敏感的問題就是群體性事件的頻發率越來越高,根源是老百姓的自身利益沒有合法的訴求,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可見政府的不公正行為與老百姓的公平意識已經發生了沖突。而美國在重塑政府形象時就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早在克林頓當政時期,就提出要加大財政投入到教育、醫療、就業等與老白姓切身利益相關的方面。做的比較好的是:“美國的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同私營企業聯合,促使住房擁有率達到創歷史記錄的水平,這就為更多的窮人提供補貼以便他們選擇自己的住房;同時使第一次買房的人在預付款上平均少付1000美元。”大家都知道我國的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說政府從老百姓那里收了那么多的稅,政府就得靠國庫、財政來維持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如果政府政策制定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的話,老百姓在政府政策中聲音越來越小的話,那么公平正義的天平就會向干擾方傾斜。所以說,政府是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不管市場是多么的優勝劣汰,政府要加強自身的創新性建設,形成決策民主、執行有力、科學咨詢、監督高效地現代政府組織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