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住院患者藥學監護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外貿發展的重大課題。加工貿易在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很多嚴重的問題,所以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針對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諸多障礙因素,本文提出了其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政策建議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外貿發展的重大課題。自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發展加工貿易以來,我國加工貿易發展非常迅速。1981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僅有10.6億美元,占總出口的比重為4.8%;1994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首次超過一般貿易進出口額;1996年以后,加工貿易出口額已經占我國整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最主要貿易方式,占據我國出口的半壁江山.但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勞動力成本逐步提高,貿易壁壘日益頻繁,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傳統加工貿易的發展面臨著巨人壓力。因此,在保持數量增長的同時,切實提高加工貿易的質量和效益,及時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已顯得非常迫切。
一、我國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以及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一)我國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
1.加工貿易增值率增長緩慢
隨著我國加工貿易中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比重的增加,加工貿易的增加值理論上說應該不斷增大。但事實上,我國加工貿易整體附加值的增長非常緩慢,甚至某些部門出現了增加值率下降的趨勢。如2001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率為25.2%,不僅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而且低于我國制造業1.2個百分點。
2.加工貿易與其他產業間的關聯程度低,抑制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我國目前開展的加工貿易,不僅技術含量低,中間投入品主要依靠進口,沒有實現國內替代,而且對其他企業和地區的輻射力度不大,因而很難實現產業結構的改變與升級。另外,由于加工貿易實施“兩頭在外”的出口導向戰略,大量進口相關的原料,影響了我國國產相關原材料生產的發展。
3.基于我國加工貿易結構區域上分布的不均衡,沿海地區開展加工貿易的勞動力優勢逐漸喪失。
廉價勞動力優勢是支撐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隨著我國沿海地區加工貿易迅速發展以及生活費用的不斷提高,勞動成本不斷上升,勞動力優勢開始削弱。另一方一面,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緩慢,也制約傳統產業發展。隨著自動化和信息技術的日臻成熟,發達國家積極將新技術廣泛用于改造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勞動生產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產業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因此,如果不盡快解決我國加工貿易結構分布區域上的巨大差異,發掘我國勞動力潛力,并實現科技管理水平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我國在加工貿易中的勞動力優勢將很快喪失。
(二)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在目前這種狀況下,要想解決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要想使加工貿易健康發展,我們只能通過對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使其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并最終實現自主研發和自主營銷。因此,轉型升級是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唯一出路和必然趨勢。
1.轉型升級是實現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的需要
我國目前加工貿易結構基本屬于勞動密集型,應該說這種結構基本發揮了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也比較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然而這種貿易結構卻不能長期化。因為盡管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具有比較優勢,但面對發達國家資本對勞動的替代,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并不具有競爭優勢,也就無法實現比較利益。所以,為了避免出現“比較利益陷阱”,使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我國應該通過采用新技術,對加工貿易進行升級。以新技術產品進人國際市場,使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包含更多的技術含量,增加附加值從而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真正的競爭優勢。
2.轉型升級是適應國際產業轉移新形勢的需要
為了保持國際競爭優勢,跨國公司不僅加快了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而且開始將內部服務業和研發中心向外轉移,特別是IT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轉移。這給我國加工貿易的升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要抓住這一機遇,通過吸引跨國公司的投資,承接高水平的加工制造環節、內部服務業和研發中心的轉移,實現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二、影響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主要因素
(一)勞動力供給
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是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就中長期來看,在未來10年內,我國的廉價勞動力供給將繼續呈現供過于求的態勢。勞動力優勢仍是我國在國際競爭中最大的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在我國仍將有較長的生命周期。
(二)技術水平
產業的基礎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是決定跨國公司技術轉移水平高低的主導因素,而技術進步是產業升級的核心。通常情況下,在加工貿易中,跨國公司只向東道國轉移適用性技術,其水平等同于或略高于國內先進技術水平。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經過數10年的工業化建設,我國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但是,我國產業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就使得我國加工貿易中間產品供應能力增長緩慢,不僅使跨國公司將我國的加工貿易部分置于技術含量較低的鏈條,而且從技術上阻礙了加工貿易配套產業的發展,制約了加工貿易的技術轉移、擴散和技術溢出,從而妨礙了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
(三)體制制約因素
制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首要體制問題是國有企業問題。在我國,分享著國家大部分要素資源的國有企業,由于機制僵化、市場適應力差,沒有成為加工貿易的主導力量;而民營企業則因許多束縛條件尚未成熟,這使得外資企業成為加工貿易的主體。這種局面一方面造成我國原有的大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另一方面,發展加工貿易可能帶來的產業關聯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被大幅度抑制。更重要的是,當地經濟通過加工貿易逐步積累實力、發展壯大的進程沒有顯現,加工貿易的多數利益和加工貿易發展進程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
三、加速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一)改善加工貿易的投資者結構
1.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加工貿易,促進外源型經濟與內源型經濟協調發展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應積極建立對民營企業發展加工貿易的激勵機制,尤其要鼓勵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識產權型民營企業進入跨國公司的產業鏈,促進民營企業加工貿易的快速增長,逐步實現由“海外接單、大陸生產、香港出口”的傳統營運方式向“大陸接單、大陸生產和大陸直接出口”模式的轉變,使“候鳥經濟”轉變為“榕樹經濟”,促進外資經濟與當地經濟不斷融合,形成民營企業加工貿易群體,促進加工貿易本地化。超級秘書網
2.鼓勵歐美大型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加工貿易
大型跨國公司投資的加工貿易中技術密集型生產的比例遠遠大于其他投資者,說明即使在相同的生產鏈條中,大型跨國公司為主體的加工貿易投資使用母公司先進水平的企業比例最高。因此,應加大對大型跨國公司投資于我國加工貿易的吸引力度,尤其是技術力量雄厚、規模大、擁有尖端技術產品的歐美跨國公司。
(二)優化加工貿易產業結構,促進加工貿易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為加工貿易科研開發成果商業化生產創造基礎,是提高我國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升級換代能力和高新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我國在加工貿易領域突出的問題是缺乏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能力,在國際高新技術產業制造業中沒有形成水平分工的格局。對此,需要國家在促進加工貿易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設立具有標志性的國家級研究開發中心,制定高新技術產業加工貿易的扶持性政策。在制定加工貿易政策時,應將高新技術產業與一般制造業區別對待,鼓勵企業利用加工貿易參與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分工。
(三)促進加工貿易產業內優化升級
要實現加工貿易產業內優化升級,除了在產業鏈中游精選,從事加工制造鏈增值大的環節之外,還可進入如下三個產業鏈的重要延伸領域:一是向產業鏈上游發展,提高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能力;二是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積極發展國際物流和配送業務;三是向產業鏈配套拓展,進入關鍵零部件和設備制造業。
1.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加工貿易由OEM向ODM、OBM轉變
目前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開發能力,科研開發投入不足是突出問題。因此,應當加強本地的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在我國設立研發、設計中心;鼓勵加工貿易企業與本地大學和科技中心合作,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加快對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創新,提升企業從事OEM(委托制造)配套能力;鼓勵向ODM(委托設計制造)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發展,逐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具有廣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
2.以保稅區轉型和建立保稅物流園區為中心,發展國際采購與配送中心業務
物流速度和屬地配套服務能力已成為影響外商投資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工貿易價值鏈向下游產業延伸是今后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些都對我國的物流配送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以保稅倉儲企業為中心,建立保稅物流園區(中心),賦予其保稅區的政策功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在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設立國際采購與配送中心,賦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內物流企業進出口經營權、國際貨代和運輸等資格。提高加工貿易的附加價值,提高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競爭力。
3.促進加工貿易國內配套產業的發展
為了提高加工貿易對國內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應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增加國內采購和從事深加工結轉業務,注重培養前后關聯產業的零部件配套能力,通過中間產品的進口替代,延長國內產業鏈條,形成產業聚集;同時引進國外先進制造業技術,完善加工貿易的產業配套體系和配套能力,最大限度滿足加工貿易需求。
參考文獻:
[1]隆國強.加工貿易———工業化的新道路.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9).
[2]廖涵.我國加工貿易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3]徐冬青.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國際貿易問題.2005.(10).
[4]蘭勇,杜紅梅.我國加工貿易升級的層次性與路徑性探討.經濟論壇.2005.(20).
[5]宋紅軍.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經濟縱橫.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