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行政體系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為什么要建設服務型政府
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從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實現根本性轉變。(一)管制型政府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由于長期的封建社會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階級斗爭以及無產階級專政的觀念三個方面構成了政府雖然強調的是服務,但實際上對社會是一種管制,因此是管制型政府。管制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命令行政;一統行政;人情行政;經驗行政;弱責行政。管制型政府帶來的危害有:政府主導、救世主觀念、善權專權,失去監督、全能政府職能無限擴長。管制型政府解決不了這四大問題,所以,建設服務性政府是一個必然選擇。(二)全能型政府的職能模式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全能型政府的職能模式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對象。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通過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進行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產者、監督者、控制者的角色,為社會和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和角色被淡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觀主體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調節。政府由原來對微觀主體的指令性管理轉換到為市場主體服務上來,轉換到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事實證明,把經濟決策權歸還給市場主體,同時提供各類市場主體自由競爭、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讓市場主體分散決策并獨立承擔經濟后果和社會影響,政府專注于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維護的有限理性思維,更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怎樣建設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應該是“陽光政府、創新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模式交叉、綜合滲透的結果。
(一)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觀念必須轉變
過去的權本位、官本位現象必須剔除,要樹立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服務型政府理念要成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于服務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不僅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經濟、社會等事務服務,認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還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世貿規則的需要,堅持公開、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則,用市場經濟的觀點和方法解決機構設置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重復管制等問題,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市場調節、社會監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務等職能上來。
(二)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建設服務型政府,基礎是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突破口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設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要進一步合理界定和調整政府職能,集中精力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政社分開,堅決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交給企業、市場、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
1.從審批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有必要通過規制市場行為和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市場競爭活動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場經濟活動的運行成本,增進市場效率。但政府規制不應成為維持政府部門利益的手段。政府設置過多過繁的審批或檢查項目,有的甚至是亂收費、亂罰款,大大增加微觀主體的市場運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場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應當進一步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減少行政干預中的隨意性,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優化組合。
2.從高成本政府轉向高效率政府逐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政府運作的高成本與政府服務的低效率是如影隨行的。通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責權,明確中央和地方對公共服務方面的管理責權,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社會中介服務組織也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特別是信息成本的有效途徑。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的專業化市場中介服務機構,按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減少政府規制范圍,也有利于減低行政成本。在逐步降低政府成本的基礎上,增強政府的回應性是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的又一重要環節。政府的回應性是衡量政府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公共管理人員和機構應當定期地、主動地向公民、企業征詢意見、解釋政策和回答問題,對公眾提出的問題和要求,及時作出處置和負責的反應。具有充分回應性的服務型政府模式,導致政府在權力結構中角色的變化:政府由原來的公共權力統治者,變為市場秩序的監管者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3.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把生產投資型財政轉變為公共服務型財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根本基礎。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公益性、基礎性領域的投入。建立嚴格、高效的財政支出管理體系,建立政府統一預算,增強預算的透明度和約束力。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合理界定政府投資主體和投資領域。規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政府資助體制,提高政府資助的公開性、公正性和經濟社會效益。建立規范的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社會保障特別是社會救濟、社會福利機制。
4.建設服務型政府,辦事必須公開化;在政府行政程序上,建設陽光政府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進行政質量,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政務必須向公眾公開,包括政府組織的使命公開、辦事程序公開、常用法規公開以及辦事結果公開等。在政府行政技術手段上,建設電子型政府。它不僅可以使老百姓能夠得到更廣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務,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務效率,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方式,改變政府與企業、公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做到透明化、公共化,從而減少滋生腐敗現象產生的溫床。要建立高效政務服務體系,繼續完善各級政府及部門的“政務大廳”,推行“一站式服務”,在基層建立“政務超市”。
5.建設服務型政府貫徹一視同仁的原則;放寬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準入應當進一步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減少行政干預中的隨意性,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優化組合。
6.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政府行政機制上建設創新型政府政府管理制度創新的必要性,首先是為了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政府是一種自然壟斷性組織,只有引入創新、激勵和競爭精神,才能提高效率。其次為了適應政治、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必須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最后是為了解決國內經濟發展的具體問題,要求政府制度不斷創新。
7.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政府行政規則上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摒棄行政過程中的“暗箱”操作,提高行政效率。政府的所有權力都源于法律,源于人民的授權,因此,政府的行政過程要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監督之下。堅持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級政府機關都要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善于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和其他行政事務。要以強化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重點,加強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執法,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要繼續堅持各種行之有效的民主監督制度,確保公共行政權力的公正、有效運行。要強化政府機關問責制,樹立責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綜上所述,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任務,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