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服飾造型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滿漢文化對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達斡爾族服飾影響
17世紀中葉達斡爾民族遷徙黑龍江省嫩江流域后,和臨近的滿族有較多的交往。由于當時正是明末清初時期。受政治經濟因素影響,滿漢文化逐漸滲人融合達斡爾民族生活。由于滿族與達斡爾族同為薩滿教信仰民族,同樣的信仰和思想追求使得滿族文化在黑龍江省嫩流域的達斡爾族群中影響迅速且深入。在服飾上影響較為明顯,如:面料,款式,紋樣,佩品。面料影響:由于交通不便,沒有棉紡工業及從商人員,達斡爾民族遷徙黑龍江省嫩江流域起初仍以獵物皮毛作為服飾面料。后因清朝統治通過向滿人進貢可換回少量棉布。棉布在達斡爾民族服飾中最早出現在女裝上,用作服裝的吊面。達斡爾族遷徙以后,受鄰居滿族部落影響,以及清朝統治后效命于清廷被編入八旗等原因。與外界接觸加大達斡爾族的經濟,文化,貿易的往來。因此布料增多,緞面也進入了達斡爾民族的視野。開始很多達斡爾族人用棉布或綢緞來吊皮衣服。由于布料的出現也使得達斡爾民族的裝扮帶來了身份地位的區分,豐富審美意識。一般婦女外出時著裝吊布面的皮衣服。達斡爾族在清代和清代以前基本上都穿皮衣,這是出于狩獵和防寒的需要,面料增多同時也豐富了達斡爾民族的服飾色彩。款式影響:受政治經濟文化影響。服飾上也相互影響、融合、借鑒。但多數服飾仍然秉承傳統的契丹服飾,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左衽。男子的傳統袍服為左衽、圓領、窄袖、后開衩、無緣飾、疙瘩襻扣。女子袍衫為左衽、直領(亦稱交領)、窄袖、無緣飾。清末滿族文化融入,鋼針和棉絲線出現,達斡爾服飾的刺繡工藝在布匹綢緞有所體現。紋樣中的人物故事圖、素材主要來源于漢族、滿族的優秀古典文學,在配件上應用廣泛,如:煙荷包、錢搭袋、手帕等均以裝飾祈福主要作用。
2.薩滿教對達斡爾族傳統服飾及造型藝術影響
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達斡爾族的薩滿信仰與其它流域達斡爾族薩滿基本相同。薩滿對自然動物神靈的膜拜,使達斡爾服飾紋樣及裝飾寓意提供了寶貴特性。達斡爾族“薩滿”的服飾,達斡爾語稱“薩瑪石鎧”,是達斡爾族薩滿在跳神治病和舉行大型祭奠時穿戴的。由神袍、神坎肩和神裙組成。薩滿服飾的制作規范,用料工藝講究,神袍、披肩、飄帶各有不同的底色,上配白色的貝殼,繡有各種花草鳥獸,神衣用熟皮制的長袖對襟長袍,配有兩層背裙,坎肩。從領口至下擺釘有8個大銅紐,象征城門。左右衣襟之間分別釘30個小鋼鈴,象征城墻。左右袖筒及神衣下擺各佩3條黑大絨,以示雅德根之四肢八節,并在下擺的6條大絨上各釘10顆小銅鈴,象征木城之墻。背懸5個銅鏡,1大4小,大則為護背鏡,胸前佩l中型銅鏡,為護心鏡。兩肩部各立一只小鳥。上下兩層背裙各有12條飄帶,上層12條代表12個神樹和飛禽,下層之12條飄帶象征12個月。薩滿的頭飾形如發帶的頭箍,黑大絨底,粉色花邊,上繡若干圖案。兩邊為荷花、荷葉,中間為一龍一鳳,龍鳳中間是火球與小鳥,下為云朵,四周綴若干亮片。薩滿的傳統思想影響著達斡爾的民族藝術審美及思考習慣,因此達斡爾的紋樣上多有如意紋,八寶紋,云卷紋,由于滿族與達斡爾族的共同宗教信仰使得滿族文化很快被達斡爾民族吸收,而后產生花,建筑,猛獸等紋樣。達斡爾原始紋樣以簡潔寓意濃厚為主要特點。
3.現代文化對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達斡爾族服飾影響
工業科技進入我國,紡織業迅速發展。達斡爾族原始皮毛裝束改變。從皮毛與布料,綢緞結合到皮毛裝飾再到保暖替代品。達斡爾民族服裝逐漸與時代融合。其獨特的民族韻味給現代服飾裝飾及設計創新提供了藝術價值。現代達斡爾民族文化研究得到重視,各地達斡爾部族都會舉辦他們的節日盛會。黑龍江省嫩江流域的齊齊哈爾梅里斯區的達斡爾族村落會在每年5月舉辦“庫木勒”節。“庫木勒”———柳蒿芽。我國只有東北地區生長。“庫木勒”對于黑龍江省嫩江流域的達斡爾民族來說意義深遠。在清朝戰時期達斡爾族男子半數戰死疆場,給家庭造成不幸和貧困;在舊社會,由于三座大山的壓迫和民族歧視,達斡爾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庫木勒”成為挽救無數達斡爾族人民生命,賦予了希望。在演出服飾方面:多以綢緞為主,其款式傳承著原始服飾的左衽和袍式服飾。頭部的發箍也保留原有的黑色大絨地,鑲嵌貝殼等裝飾。服飾色彩豐富,仍然多以藍色為主。在紋樣上如意紋,蝴蝶紋,八寶紋較常見。在體育競賽項目服飾及化妝造型方面:老鷹抓小雞的游戲體現著達斡爾人民對鷹的敬仰。達斡爾人民對鷹的敬仰來源于他們信奉的薩滿教,對自然對動物對神靈的崇拜。其他傳統項目競賽的著裝可以發現達斡爾的民族服飾簡化程度,由于新文化的影響,原先的達斡爾民族服飾在日常生活著裝中不為常見。但在節日著裝中,內部穿戴仍為現代,在外部服飾仍保留著達斡爾民族的袍式服裝及左衽等特征。先進科技使得優秀的文化遺產面臨著消失的危險。服飾做為思想及文化的傳遞和記錄載體需要得到保護。達斡爾民族服飾的制皮工業,對自然動物的膜拜產生的紋樣等方面藝術表現,從思想到技法到形態上均可以為現代服飾的藝術設計提供借鑒與參考。
二、結論
達斡爾族的服裝初始受地域,生存環境影響,其服飾設計思想主要以使用,便于狩獵而設計,裝飾簡單實用。而后受滿漢文化影響提升服飾的面料,工藝,紋樣均得以發展。使得獵戶服裝逐漸演變到棉布綢緞。在裝飾方面紋樣豐富提供了達斡爾人民的審美意思,給我們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審美。而后受工業時展影響。紡織業迅猛發展,新面料的出現對達斡爾民族服飾特征的留存帶來了沖擊。而后受政治及歷史因素影響,人民審美意識及生活需求使得達斡爾民族服飾簡化,普化。如今,達斡爾民族文化得到重視及欣賞,其民族服飾特征研究開始回溫。達斡爾民族信奉的薩滿教影響。其服飾紋樣裝飾及皮毛制作工藝的藝術價值是現代科技無法比擬和沖擊的。黑龍江省嫩江流域的達斡爾民族的特文化背景造就其在服飾裝飾紋樣及皮毛制作工藝上的無法取代的獨特藝術價值。可為現代服飾的裝飾及造型藝術創新中提供借鑒和指導。
作者:范鐵明單位:齊齊哈爾大學